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素懿 《魅力中国》2013,(25):296-296
林风眠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画家、教育家、艺术家。他将西方现代艺术巧妙的运用到中国画创作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这最重要就是他中西融合的创作理念.对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黎锦晖是“五四”运动前步入社会的一位音乐家。他开创近现代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的崭新体裁,其作品唱词通俗流畅,非常适合儿童演唱,并创办第一所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黎锦晖作为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是21世纪我国音乐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3.
黎锦晖是“五四”运动前步入社会的一位音乐家。他开创近现代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的崭新体裁,其作品唱词通俗流畅,非常适合儿童演唱,并创办第一所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黎锦晖作为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是21世纪我国音乐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中国新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东渡日本,西访欧洲,汲取各国精华,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本文通过对刘海粟的艺术成就的研究,了解刘海粟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他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从“农村写生”到“长安画派”,他开拓了一条“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道路。当然,他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绘画艺术上的成就,还有他对西北文物事业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洪军 《魅力中国》2010,(10):60-6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审美观,通过剖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说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无论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及处理手段等都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神,同样也是现代建筑艺术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宁波帮”作为一个地域性商人群体,自近代崛起于上海以来,在以其强烈的创业精神,杰出的经营才能演绎着传奇般致富神话的同时,更以其诚挚的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积极损资兴学,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抒写了瑰丽篇章。认真挖掘和疏理“宁波帮”对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独特贡献及其深层背景,对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不无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不是为战火连天的中国大学设施的简陋开脱,是他在上世纪20年代到清华任教时便提出的“人才战略”。这位留美高材生,就是后来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在他周围,出现了一大批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蔡元培、梁启超、陈寅恪到章太炎、傅斯年、胡适、鲁迅、钱穆、梁思成、梁思永、金岳霖、林徽因、冯友兰、顾颉刚,也有不少晚辈将他们称为“大师”。  相似文献   

9.
刘欣 《沪港经济》2008,(2):60-61
创意产业:努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泰康路210弄,这片由泰康路、建国中路、瑞金二路和思南路合围起来的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密密匝匝挤挨着数十幢石库门民居和年代不一的旧式厂房,国画大师黄永玉以《史记》中记载的中国古时传说中最老的画家“田子方”的谐音为其命名为“田子坊”,寓意艺术人士聚居地,如今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马静 《发展》2003,(5):28-29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在他1954年出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第一次指出美国经济已从“管理的经济”转型为“企业家经济”。他认为这是战后美国经济和社会历史中所出现的最有意义、最富希望的事情。之后,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便有人高呼中国也进入了“企业家经济”时代。但事实上,这样的欢呼过于乐观的。诚然,中国经济改革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涌现出像海尔、双星、长虹、新飞、春兰、健力宝等一批卓越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批以企业法人为核心的高素质企业家作为企业成长的中坚。但是,在20年的历程中,也有许多…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人的近代化”这一重要的启蒙主题,他把“新民”作为解救中国的方案加以论述,提出了国民性改造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文化重构议题,这在今天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董林 《魅力中国》2013,(11):67-67
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是著名京剧老生“马派”的创始人。他的艺术道路漫长而又曲折,艺术成就显著而又辉煌,在中国京剧史上创造一个“马连良现象”。认真解读“马连良现象”,对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可以提供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重要价值。本文从“马派”地位独占一席、“马派”艺术独树一帜、“马派”薪火独成一军三大层面。对“马连良现象”及其所创造的“马派”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侯青青  张充吕 《魅力中国》2014,(24):107-107
齐白石是近现代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拥有高超的绘画技术。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具有独创性的风格,并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他将民间的绘画艺术融入文人画中,表现出“俗”与“雅”的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本文首先对“俗”与“雅”的哲学渊源进行了阐释,其次对齐白石绘画作品中“俗”与“雅”体现进行了说明,最后叙述了齐白石绘画作品中“俗”与“雅”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绘画创作的启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铜器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传统的精华。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常常自铭为“尊”、“宝尊”,这表明青铜器一直被视为尊贵的实物。从汉武帝把铜鼎奉为神物这一历史事件算起,中国人收藏青铜器的历史已长达2000余年。如今,由于历史的缘故,我们只有走进博物馆或文物店才能一睹青铜器形影相吊的尊容。大连人徐宝钦经过几十年的孜孜求索,潜心研究,终于在承续传统的青铜艺术同时创新出现代青铜艺术的韵味。徐宝钦与青铜艺术结缘带有某种偶然的色彩,那是他与小伙伴去山林捉迷藏,偶得一尊铜佛。尽管锈渍斑斑,沾满泥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考察中国传统壁画的题材变迁和近现代壁画的发展特点可知,文化的兴衰成为影响中国壁画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今我们应该重视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因为它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他的一生历尽苦难,也有诸多机缘。他对国画艺术痴迷至深,痴心不改,把一生的智慧和激情都付与了手中画笔。在尺幅天地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艺术的境界,创造出只属于他自己独特的“子庄风格”。他就是在中国画史上堪称天才艺术家的陈子庄。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的中国文人圈中,招致极端褒贬的人很少有超过吴宓的,这正是他做人的真实性所在。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国的儒学。他一生拒绝写作白话文,被讥讽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然而,他的“迂腐”不是用今天浅薄的思维定势所能梳理得了的;他与生俱来的矛盾性格也不是用今天的道德判断所能解读得了的……  相似文献   

18.
因创办经营民生实业公司,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船王”;因为主持重庆北碚乡村建设大获成功,他被誉为“北碚之父”;而更让人们不能忘记的,是他在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  相似文献   

19.
石晓琴 《发展》2009,(10):85-85
王国维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的开启者。在他的人生中,关于美学的文章并不多,相对于他对古文字、西北史地、蒙古史料、中国戏曲史及词学研究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来说,美学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在近代美学史上开启了崭新的一页。《人间词话》便是其美学体系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数字声音     
《中国经济信息》2009,(3):14-14
我很少上网,关于我被逮捕的事情,也是几分钟前我刚从你们这里得知的。 ——曾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超长线私募林园,在牛年开市之初也被传受到相关部门调查,甚至坊间有传闻说他“正被通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