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手工整理2010—2019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上市公司能源效率,探究企业大股东持股因素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降低其能源消耗强度,且这种影响在高两权分离度与国有企业中表现得相对较弱。该研究基于大股东持股的视角打开企业“暗箱”,揭示大股东行为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拓展了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还从能源效率的视角丰富了大股东持股经济后果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我国10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我国建设用地和能源消费的相关关系,文章利用LMDI分解模型将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强度、经济发展、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四个方面,并计算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值。从中发现,经济增长仍是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大影响因素,建设用地面积也对能源消费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模型,并收集2005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具体分析了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增高是由于我国能源的高速消费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由此得出,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鞠伟 《会计之友》2021,(17):123-130
该研究手工收集整理2009-2018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以逆指标能源消耗强度作为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计量指标,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企业研发投入有助于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与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中表现得较弱,揭示了上述提升效应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鞠伟 《会计之友》2021,(17):123-130
该研究手工收集整理2009-2018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以逆指标能源消耗强度作为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计量指标,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企业研发投入有助于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与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中表现得较弱,揭示了上述提升效应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鞠伟 《会计之友》2021,(17):123-130
该研究手工收集整理2009-2018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以逆指标能源消耗强度作为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计量指标,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企业研发投入有助于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与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中表现得较弱,揭示了上述提升效应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袁梁 《价值工程》2011,30(10):125-126
本文从能源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价格要素对于能源强度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我国能源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更有效地控制能源强度提供一定的帮助,弥补了现有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我国能源足迹总量在1978-2007年之间增加了4.49倍,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煤炭和原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能源生态足迹显著增加;本文选取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GDP、能源强度作为能源足迹影响因子,通过与世界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能源足迹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影响因素解释作用各不相同,针对我国能源强度的解释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绿色低碳转型是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各国对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高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侧用能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能源供给、能源输配、能源消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以上三个维度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能源企业的绿色低碳战略转型路径,以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出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中国各省市2007—2010年面板数据对工业企业异质性特征与地区碳排放强度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业人员规模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效益与碳排放强度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通过降低能源排放强度、产生减排效果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排放强度,通过节能与减排双重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工业企业效益提高了单位资产期望经济产出,没有很好地抑制非期望碳排放产出,无法降低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影响农业产业集群企业绩效的因素、确定一个理论模型,是研究农业产业集群企业绩效的有效思维方式。本文以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为例,采用模型构建、问卷调研和结构方程分析的方式,对关乎农业产业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是:企业网络结构的联系强度、互惠性和中心度对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网络结构的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开放度对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获取能力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和集群网络结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中存在显著的中介影响作用;资源整合能力在资源获取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中存在显著的中介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居住节能行为与意识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节能行为、意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节能行为和节能意识均较好;居民收入和年龄是影响生活能耗的两个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知识扩散模型构建及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扩散是一个经历知识形成、知识溢出、知识吸收、知识再造和新知识形成的螺旋式上升循环过程。本文构建了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知识扩散模型,重点研究了知识溢出、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三个阶段的影响因素。知识溢出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空间距离、知识型员工的聚集和流动、市场结构和社会网络;知识吸收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企业的研发活动、企业的学习文化、企业对新知识的敏感度、企业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集群学习机制;知识创新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知识创新的主体、多元化社会资本和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业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供给侧改革是重要抓手.为探讨供给侧要素影响京津冀工业能源强度的区域异质性,利用2000—2017年京、津、冀三个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构建工业能源强度与劳动生产率、投资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环境规制等供给侧要素间的岭回归分析模型,进而运用通径分析法揭示各要素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6.
袁梁 《价值工程》2011,30(13):308-309
经济对能源的依赖性和能源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价格、结构、技术进步和地方政府行为等多角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降低我国地区间能源强度水平和其差异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深入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90年--2009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等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量影响不显著;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且其贡献率也最大;能源强度变动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负向影响因素,其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本模型,以“长三角”地区的117家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对企业特征、人力资源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特征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直接影响;(2)企业特征与注重培训、基于绩效的薪酬、发展团队三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以及企业文化都对企业创新绩效有影响;(3)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黄宜  赵光洲  王艳伟 《价值工程》2013,(32):182-183
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借鉴STIRPAT模型从人口、城市化率、GDP总额、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煤炭消费比重共7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影响因素的方程模型。最后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