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焱 《首都经济》2006,(4):59-61
老天桥拉洋片、耍中幡,白纸坊太狮老会、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等传统表演项目,以及空竹、皮影制作,核桃雕刻等民间手工技艺,已成为宣南文化最具魅力的使节。据悉,宣武区正在把这些“绝活”与大栅栏,琉璃厂地区多家老字号传承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一道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逐一挖掘和保护,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历史、审美、经济等方面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提出了建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资源库、培养传承人、构建认证机制、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手段等旅游开发对策,以期能够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杨新岚 《环球财经》2008,(9):112-113
我看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518个项目中只有一个是建筑技艺,是苏州市申报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第一批48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风筝、烧鸭子之类的技艺唱了主角。这些和我心目中的皇城的辉煌不大匹配。我心中的辉煌原是故宫、天坛、  相似文献   

4.
一根细细的粉丝,竟能传承300多年,直至今天成为招远市的主要招牌。2014年12月3日,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国务院正式公布,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艺榜上有名,成为烟台201 4年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成功项目。  相似文献   

5.
"坚守"还是"变通",一直是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技艺类项目生产性保护问题争论的焦点,作为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河县盆罐村制陶技艺与东丰台木板年画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本文首先在介绍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同时对其所面临的"坚守"还是"变通"的困境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与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是一种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雕版印刷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性,探索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最终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保护以及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6月,文化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名单;山西再添四十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其中蔺氏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独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授予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志牌。  相似文献   

8.
陈兴蓉 《魅力中国》2014,(22):301-302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属传统手工艺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种类。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受到人们重视和追捧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知识产权角度探讨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证了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高校应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和提供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研究;鼓励大学生传承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  相似文献   

10.
"老字号"的传统技艺不仅是老字号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能够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携带着技术信息,同时也传递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来看,"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工艺"能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生产主体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传统技艺,尤其是传统技艺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1.
禹州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齐名。烧制钧瓷是一种复杂且高难的技艺,其中不可控的窑变因素更是出神入化,因此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在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钧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如何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制瓷技艺已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在禹州当地实践研究的结果为基础,为钧瓷技艺在保护与传承的方面提出几点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苏州漳缎技艺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处于后继乏人的困境。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漳缎技艺,培养漳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应该在高职院校纺织专业开设"提花织物设计等""非遗"相关课程,并将其嵌入课程中。学生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学习漳缎技艺,从而达到传承技艺并创新产品的目的。通过嵌入式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漳缎织机原理、漳缎纹样、意匠、组织设计及织造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产品。通过在纺织专业学生中开展漳缎技艺等"非遗"的课程教学可以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在川渝菜系中,豆豉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可以说无豉不成席。永川因豆豉闻名于世。这一粒粒美味可口的豆子,色泽黑亮,其味纯香,甘成调和。2008年,国务院公布“永川豆豉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姚重军  刘万武  雷慧 《发展》2008,(10):107-108
我国的文化生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行为传承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剖析其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日前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榜上有名。据了解,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共有147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标题上方的图标鲜为人知,却有着较强的视觉;中击力,它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中国美学气派,这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识。 相关部门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解释,让这个抽象图标有了鲜活的内容: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宇,”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宇,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然而,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却主要以人类的口头或动作作为传承方式。这一特殊的存在和传承方式,使这些文化遗产变得异常珍贵的同时,又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杨甜艺 《走向世界》2014,(24):29-29
“吃了鸡蛋饺,婚姻吉祥长久。”在文登南部沿海区域,流行着一种叫鸡蛋饺的美食,其外表色质金黄,泛着光亮,内夹纯肉,通常被人们用作婚宴庆典时的压轴菜。如今,南海鸡蛋饺子制作技艺已被收录到威海市文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相似文献   

18.
边疆 《魅力中国》2014,(12):65-65
平定砂器是砂器制作艺人采用山西平定特有的优质粘土,经调泥、成型、上釉、晾干、窑烧、熏制等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的器皿。采用这种技艺制作的砂器素有“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煮水无水垢”四大特点,平定砂器耐酸、耐碱、透气性好,实用美观,千百年来,一直以山西地方特产闻名遐迩。2008年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入选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9.
夏布,是一种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罗纹布,又名苎布、生布、麻布、扁纱。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和手工织布。由于苎麻纤维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江西荣昌夏布制作技艺、万载夏布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本越后上布·小千谷缩、韩国韩山苎麻纺织工艺分别于2009年、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20.
冷嘉铭 《科技和产业》2023,23(14):59-65
针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面对的现实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岭南传统艺术影像档案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研究得出,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为非遗保护传承赋能。通过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的建设等多种方式,让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