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美国银行业信息化监管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金融业务和经营管理后动,应用到银行业监督管理之中,金融信息化已经成为美国银行业稳健运行和创新发展的支撑基础。目前,美国的三大主要银行业监管机构——联邦储备银行(FRB)、货币监理署(OCC)和存款保险公司(FDIC)都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技术的监管作为全面风险监管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高效率的银行正受到网络银行的强有力竞争;欧盟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已成为电子商务的必争之地。房地产电子商务充满活力,将为房地产业及电子商务本身带来无限的商机。在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很快,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并且非常重视个人金融业务,这些为网络房地产银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网络房地产银行,可以成立跨行业、跨系统的全国性的综合网络房地产银行;也可以利用现有各商业银行的网站进行改造,将房地产金融业务与现有银行网站融合重组、逐步完善,其业务功能应多样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拓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契机与对策余书文离岸金融业务(OffshoreFinancialBusiness)又称国际银行信贷业务,它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在其境内办理的以境外客户(非居民)为对象的外汇银行业务或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由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债仅人和债务人都...  相似文献   

4.
正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人与贷款人相结合,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交易平台,在给传统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面临重重风险的考验。总有不少企业无法在银行成功贷款,虽然他们没有不良资产负债表,这听起来有点自相矛盾,却是事实。因此,才催生了点对点(P2P)网络借贷平台,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对传统银行形成挑战。P2P网贷增长许多国家的P2P网络借贷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英国,贷款额每半年就会翻一番,目前贷款额  相似文献   

5.
服务器向来被誉为银行的“心脏”.它的每次“跳动”都受到行业者的高度重视。随着银行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信息化建设脚步加快以及海量数据的高度集中,服务器将迎来怎样的挑战?随着芯片技术、虚拟化技术以及多核时代的到来,服务器的明天会有怎样的突破?笔者走访了多家商业银行和服务器IT企业,透过他们的视角,审视服务器的今天,展望明天。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以及国际标准制定者对全球金融体系监管改革提出多项建议。这些改革提议大都强调对银行的监管,以便帮助全球金融体系化解银行的过度风险.遏制银行的过度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7.
网上银行是指银行通过Internet提供金融业务,以客户个人电脑、通讯设备或其他智能设备为交易前台、电子凭证为工具的非现场交易方式。与传统银行相比,它突破了银行与企业及银行与个人之间业务往来柜台操作的方式,使业务往来演化为不受时空限制的人机网上操作,是以银行业务“虚拟化”为特征的新金融业务。自1996年6月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设立网站,开始向社会提供网上银行服务以来,建行、工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初步实现了在线金融服务和业务处理网络化。  相似文献   

8.
谢宪 《中国保险》2001,(12):16-18
全球经济一体推动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藩篱被拆除,代之以联合,并购、重组。在我国金融业务主导国民经济的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选择怎样的经营方式与监管方式,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金融专用网络中国金融学院信息管理系陈进金融网络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专用业务网络,其形式多样,从微机局域网络到大型机组成的广域网络都有。本文将说明目前常用金融业务网络的特点、结构、组成、以及其在金融业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一、概况综合银行系统的业务活动有柜...  相似文献   

10.
网络银行:帮您实现在家理财的愿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森  翟波 《中国金融》1999,(6):41-41
“坐在家里理财”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因特网的诞生,使这一愿望变成现实。得天独厚的网上优势网络银行包括兼营网络金融业务的银行和专营网络金融服务的“虚拟银行”,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个人数位助理(PDA)、无线电甚至互动式公共资讯亭等管道,与连在因特网上...  相似文献   

11.
在银行的计算中心,一个网络中存在着多个数据库服务器,或者存在着相互连接网络中分属不同网络的多个运转的数据库服务器,是比较常见的。对于一个系统管理员,在管理机上(通常是基于WINDOWS98的微机)要同时管理多个运行中的数据库服务器,或者在客户机需要同时访问多个数据库服务器时,一个应用软件首先要解决同时连通访问这些数据库服务器的问题。一般来说,各种数据库必须使用自己相应的客户端工具进行单独连接,而木能连接另外的数据库,每次更换连接必须重新启动客户端的WINDOWS98,无论对于管理或者应用都非常麻烦。SYBASE…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台湾银行业大陆布局的重要地区之一,台资银行登陆浙江拥有自身优势与劣势,同时还面临机会和挑战。本文认为,台资银行在登陆初期应采取SO(优势机会)策略,集中力量做好台资企业金融业务,中长期应采取WO(劣势机会)策略,可着力发展浙江本地企业金融业务和居民消费金融业务。各台资银行应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择登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NFS实现UNIX系统双机备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储蓄网络的服务器的可靠性显得日益重要。各家银行都在想方设法保证其网络服务器绝对可靠。省级国有商业银行大都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一般采用AS400中、小型机,又有厂方雄厚的技术支持,多采用双工方式确保服务器的稳定。地级行、县级行不可能有省级行那样的规模,但是服务器的可靠性同样重要,这就给地级行电脑部门的科技人员提出了这样的课题:“如何用最少的投入,实现网络服务器最大的可靠性”。围绕这一技术难题,经过攻关,终于有了圆满的答案:即利用TCP/IP协议上层的NFS(NetworkFileSystem)网络文…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对金融危机反思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宏观审慎监管的原则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银行作为货币金融业务的特许经营企业,在继续推进完善法人治理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同时,应当用历史和辨证的态度理解新监管要求背后的逻辑,从微观与宏观并重入手来完善和改进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强抵御全球、区域和周期性系统危机影响能力,提高银行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支付体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上银行正在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传统的银行概念、银行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银行管理方式以及内部控制机制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伴随技术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已经给中央银行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研究信息化时代的银行监管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信息化时代银行的变化入手,探讨我国银行监管的原则、主要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金融电子化》2004,(7):92-92
《银行行为监管:银行监管信息化》(分上、下册)是《软件行为学》系列著作中第二部学术著作。《银行行为监管:银行监管信息化》讨论了银行领域在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中风险监管这一世界性重大课题。课题包括风险监管信息内容真实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业务内容监管、业务行为监管、系统行为监管、信息内容监管、监管信息与系统在不同范围内的综合与抽象、信息自下而上汇总的行为监管、政策自上而下传导的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是金融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产物,是现代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但目前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仍面临企业技术落后、还贷能力不足等风险,需要政府鼓励支持、绿色企业技术创新、强化银企合作等对策引导。本文运用优化的波特钻石模型结合网络分析法,建立绿色金融发展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用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分析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将有利于促进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8年底,我国村镇银行已经开办91家,放贷40多亿元。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银监会也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村镇银行建设,全国有条件的县(市)都可以设立一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即将在全国范围推广,笔者就村镇银行信息化网络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业存在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分业经营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混业经营是金融机构可以同时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分业经营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分开经营,经营这些业务的机构之间互不隶属,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随着金融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发展的初期仅要求金融机构内部联网,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实现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交换数据或者内部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相互访问,这就涉及到金融机构内部冈络可能会受到外部攻击的问题。如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的信贷登记系统,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的用户能够访问Web服务器,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的用户也能访问Web服务器,为了网络的安全(从人民银行方面考虑)可在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设置一硬件防火墙,使人民银行网络免受外来的攻击。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