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的关系问题,既是村民自治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镇政府职能与管理力,式转变,推进乡镇政权的民主建设,改革基层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本文对乡镇政府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作用、制约表现及其原因、深化改革的基本对策等进行了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乡村社会逐步形成了以国家行政管制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的政治格局。乡镇政府是农村最低一级国家政权,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二者之间是“指导—协助”关系。然而,现实中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简称乡村关系)却存在着“偏离”成文法律规范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文章着重分析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偏离”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理顺乡村关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实际包括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两部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张力或矛盾,严重阻碍着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张力或曰冲突的主要表现、制约因素及成因,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治权主要由村民委员会行使,村民委员会基于本村的具体情况,对村内事务进行管理。由于其本身在履行其职能时具有较大自治性,如何防止其权力的滥用、做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至关重要。乡镇政府作为与村民委员会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对村民委员会职权行使的监督方面的重要一环。文章从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两者的性质、职权出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乡镇政府如何对村民委员会进行监督的相关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实际包括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两部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张力或矛盾,严重阻碍着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张力或曰冲突的主要表现、制约因素及成因,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梁涛 《乡镇经济》2010,1(3):69-7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民主意识还不够高、程序操作不够规范、法治意识普遍不强、经济管理不够民主等。究其原因,无疑是错综复杂的,而从文化的视角考察,主要有消极"亚文化"沉渣泛起、乡民"原子化"意识抬头、乡村封建伦理的流毒和影响、村民骨子里的自卑心理等因素的存在和交织。因此,要进一步促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宣传,切实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努力发展乡村教育和福利事业,挖掘、汲取乡村习俗精华,适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乡村人才的积极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7.
王扬 《黑河学刊》2002,(4):23-2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黑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002年6月13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通过)的规定(以下简称《组织法》、《选举办法》),全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开始,这是世纪之初全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搞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搞好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一次伟大实践。搞好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一次伟大实践。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  相似文献   

8.
方舟 《当代陕西》2004,(8):48-49,55
民主治村是农村稳定发展的治本之策。对于经济发展较快、村民民主意识较强的城郊型村,村民自治一直是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直接民主的村民自治,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组成部分,它无须去倒逼高层民主,也无须在国家民主层面上为代议民主提供经验 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经验而存在的村民自治,伴随着此次《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即将进入一个关键的路口。基于笔者10余年对中国乡村政治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此次《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重心,应当在于如何让村民自治重回原有制度设计中的直接民主,  相似文献   

10.
王晓旭 《魅力中国》2010,(23):100-100
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及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乡政村治”格局下的乡村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失调,主要表现在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现象和村委会对乡镇政府干预的偏离回应。本文从“乡政村治”格局下乡村关系失调的表现出发,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方草根民主思想强调基层民众参与,它对整个西方的民主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思想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最大启示就是,应该切实推行直接民主,让农民在直接的民主实践中提高民主素质.而要在农村深入推行直接民主,最关键的就在于立法确定村民会议最高自治组织的地位,并进一步完善其职能.  相似文献   

12.
发轫于1980年代初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代表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方向。历经30多年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村庄治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村民自治的机构是村委会而排斥了党支部,发生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对立;村庄选举只举行村委会的民主选举而村党支部没有民主选举,导致村党支部威信不高等等。这些现象和情况的发生说明,有关村庄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并没有思考好、解决好。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乡村妇女民主政治参与经历了两次大转型。村民自治促使乡村妇女民主政治参与转型是改革开放后乡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法律赋权、程序化等突出特点,但转型过程的良性发展,还需面对历史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促进了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但在实践中,又出现了新问题,如,部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村民的意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对村民委员会监督难,特别是对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委会,难以启动罢免程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取得很大的成绩,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中均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在贫困农村无人愿意担任村干部,村民自治成为空架子.为此,必须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提高经济收入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才能在贫困农村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绍兴乡村治理经历了村民选举民主意识越来越强、村务决策民主氛围越来越浓、村务管理民主程序越来越公开、村务监督民主过程越来越透明的发展演变过程,出现了多种乡村治理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新昌县的“乡村典章”、绍兴县的“夏履程序”和嵊州市的“八郑规程”。  相似文献   

17.
村民对乡镇政府信任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友宾  李强  王征兵 《乡镇经济》2008,24(12):69-74
基于对镇安县杨泗环乡、岐山县蔡家坡镇、武功县大庄镇及杨陵区“四地”村民及基层干部的调查,文章分析了村民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因素,以乡镇政府干部、乡镇政府政策、乡镇政府财务、乡镇政府服务、乡镇民主建设和乡镇经济建设六个指标体系中的21个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定量分析得出村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度是0.705,结果可以看出村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达到了良好。作者借助DPS软件以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把影响村民对乡镇政府信任度的非主要影响因素剔除,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独分析,最后针对性提出提高村民对乡镇政府信任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范和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乡村基层治理探索中具有自身特色,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是珠三角地区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乡村治理样本。相比于一些村民理事会的产生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范和村民理事会是典型的血缘、宗族群体逐步扩展到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小理事会+大理事会体现了村民理事会的组织构成特点。范和村民理事会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运作机制和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从事公益事业推动乡村公共事业发展。范和村民理事会得到乡贤助力并具有强有力的组织动员能力,做了大量工作,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公益事业的物质层面上,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在乡村法治和德治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杨成  邵毅超 《特区经济》2010,(3):239-241
我国农村基层社会存在乡镇政府行政权和村民自治权两种运行体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乡镇政府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交错混淆,经常发生冲突,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乡镇政府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运行边界和互动关系,确保乡镇政府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运行规范、有序、和谐。  相似文献   

20.
张红 《特区经济》2009,242(3):194-196
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传统乡村关系的模式需要重新调整。本文主要探讨当前乡村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提出构建和谐乡村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