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欧阳子用纤细的笔触 ,着重阐明白先勇的小说艺术 ,从各篇的主题对比中 ,运用新批评方法 ,将白先勇的小说作为整体对待 ,并点破其中所隐含的主题及其人生观和宇宙观 ,且在索隐白先勇小说的主题和剖析《台北人》的艺术技巧中 ,表现了自己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女性、悲剧、感伤成为其小说的代名词。本文试以其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作为探讨对象,分析白先勇小说所蕴涵的佛家思想。其小说的佛教思想深刻地透视了人的本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小说创作理念意识的自觉促使其审美视角的演变,从而导致悲剧意识、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东北女作家萧红的作品从来都不回避死亡,她通过对死亡的书写,表现对生命的关注,她的作品都超越了现实、时代的层面,对生死做出深入的哲学思考,为人们寻求一条穿越生死的精神出路。这种生命意识在其小说创作中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东北大地上人们"蚊子似的"死生真相的书写,揭示出生命意识的麻木、愚昧;二是对人们生命意识觉醒的欣喜发现和对其觉醒后悲剧的书写。  相似文献   

5.
阿来的新作《云中记》以汶川大地震为史料,建构了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小说以祭师的视角纵观始终,通过书写灵魂抚慰精神。阿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死亡,突破了传统的灾难题材写作,用虔诚的态度实现了文学写作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台湾本土作家白先勇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根基,而且具备世界高层次文学的丰厚素养和广阔的艺术视野。这使他的作品广收博采、融会中西,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认识价值,又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就是小说内容主体与小说技巧形式合而为一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作家阿乙的创作可以看做是谋杀系列小说,各式恐怖的案件经其润色,带有鲜明的压抑惊惧的情感基调及新的内涵。在阿乙的小说中,死亡与时间成为两个极为重要的书写主题,作者对于主人公爱情的描写以及父亲形象的刻画则带有明显的潜意识写作倾向,各类杀人事件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前人评论已经不少,著名的评论家有欧阳子、隐地、刘俊等,脱口而出的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传统文化的眷恋、王谢堂前燕的今昔之感等等,这篇文章是在前人评论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新的角度探索其艺术特点,探索作者的用意。  相似文献   

9.
城市因特殊属性更容易成为小说设置的背景空间和故事场所,在明清时期小说中,北京和南京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一对"双城"。到了清末,随着上海的迅速崛起,上海成为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从而与北京构成了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一对"双城",在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对比书写较多。随着小说"双城"的转移,小说中的北京形象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张畅 《嘉兴学院学报》2011,(5):45-49,73
苦难母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峡两岸经常出现的同一母题,但由于地域和历史际遇的不同,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中展现的苦难面向是各不相同的异质.彤态。内地小说中的苦难书写侧重表现在女性身上,台湾小说中呈现的则是区别于内地的殖民地苦难和精神困顿。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的小说在日益异化的社会现实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充满着人文主义关怀。纵观她的小说作品,其人文主义关怀主要表现在真善美的诗意书写、缺陷弱点的客观点染、人生困境的写意揭示和精神救赎的执着寻求四个方面,这些书写将引导人们实现自然人生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小说中,安庆书写不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浸润着强烈主观色彩的自然风景和流淌着个体心灵诉求的日常生活图景,折射出郁达夫在1920年代的自我矛盾、痛苦和焦灼。同时,此种书写,也为探寻20世纪20年代的安庆提供了一份可贵的文学地图。  相似文献   

13.
海派小说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文学,只是表现了一些同性恋现象.虽然书写女同性恋行为本身具有现代性色彩,但是海派小说中的女同性恋的描写与同时期的丁玲等的创作相比,其现代性的程度逊色很多.海派小说的男同性恋描写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男同性恋中的狎邪风气,不属于性伦理方面的现代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作家张宇以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为背景推出的小说《足球门》,刻画了具有作家和商人双重身份的主人公李丁,塑造了当代儒商的形象,填补了当代豫商形象书写的空白。由于作家商业经验的缺乏,在对当代豫商这一特殊形象书写时,叙事策略呈现出独特性,作品在叙事上进行了淡化成长背景、介入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设置多重阻碍、反功利性书写等叙事手法处理,凸显了当代豫商形象书写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死亡的认识和书写能反映出不同作者不同的世界观以及他们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通过连线美国作家厄普代克与杰克·伦敦对死亡的描写,勾勒了从他们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美国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6.
白先勇是台湾文坛比较有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构思精细,形式严整,底蕴丰厚,气韵贯通,融现代与古典为一炉.题材的怀旧倾向,叙述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体现了白先勇创作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17.
毛姆在小说中倾注了其对生存和死亡的关注,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明自己始终坚持的生死观——死亡与生命如影相随,个体却能在一个上帝神性消弭的年代直面死亡,摆脱死亡恐惧,重建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欲与禁欲是性爱生活中通向死亡的两条路径.张资平小说中的人物一方面沉溺在纵欲的享乐中,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死本能的威胁;身体意象在穆时英和张爱玲的小说里作无生命的比喻;《塔里的女人》中不食人间烟火式的恋爱,最终走向了失败与死亡;许多研究者喜欢从佛欲冲突的角度解析叶灵凤的《昙华庵的春风》,这篇小说其实讲的不是一个佛欲冲突的故事,而是一个少女怀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纵欲与禁欲是性爱生活中通向死亡的两条路径。张资平小说中的人物一方面沉溺在纵欲的享乐中,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死本能的威胁;身体意象在穆时荚和张爱玲的小说里作无生命的比喻;《塔里的女人》中不食人间烟火式的恋爱,最终走向了失败与死亡;许多研究者喜欢从佛欲冲突的角度解析叶灵凤的《昙华庵的春风》,这篇小说其实讲的不是一个佛欲冲突的故事,而是一个少女怀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死亡是伍尔夫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她试图通过对死亡的剖析告诉我们这有限的生命将是什么.本文以伍尔夫成名作<达洛卫夫人>为例,分析死亡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