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在小说中哈桑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他者理论,分析小说中哈桑的"他者"语境和身份,对哈桑在该处境下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并剖析了胡塞尼作为美籍阿富汗裔的"我者"身份追寻。  相似文献   

2.
喜福会是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讲述了四对美籍华裔母女间的感人故事.小说通过对生活在不同年代国家的母女间复杂关系的描述透露了中美文化之间的严重冲突并讲述她们如何交流并最终和解.本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它的叙事技巧.整个小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部分讲述母亲们的故事,三、四部分讲述女儿们的故事.她们中的每一位都在其自己的部分都充当叙事者的角色.所以,作家必须在小说中不停的变换视角,从而使得小说的叙述非常生动而深刻.论文将从视角这个新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透过人物不一致甚至互相解构的声音之间的"对话",传递了生动而多元的喜剧效果。小说充斥了"自我背反性"和"反常悖理性"叠加的"双重背反性"喜剧矛盾,同时表达福克纳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尤多拉·威尔蒂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她的最受欢迎的作品。论文以其中一篇《没有你的位置,我的爱》为例,分析了小说的特征:象征主义,用词的丰富准确、聚焦,制造神秘等,充分展现了她的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从话语基调理论的权力、接触和情感三个变量的角度,分析小说《觉醒》的女主人公艾德娜与她身边的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清小说中的人际关系框架,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凯特·肖班(1850-1904)是十九世纪末活跃于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她的代表作《觉醒》因其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跻身美国文学的经典之列。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入手,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旨在指出小说《觉醒》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迪里埃在势力庞大的男权社会中,其反抗行为的艰巨性及悲剧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就社会心理学中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米德的自我理论与中国传统道家的庄子的自我思想进行对比,就主我与客我方面分别进行剖析,并对当今数字时代中普遍存在的自我迷失、自我混乱、自我丧失现象进行探讨,对此提出可行的、积极的自我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兔子的反复“逃遁”是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线索。“本我”追求性及个性自由,“超我”为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兔子的“自我”很难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以至于采取“逃遁”的方式来躲避矛盾,最终走向了悲剧的深渊。  相似文献   

9.
哈代对于性格与环境的理解、诠释,形成了哈代式的悲剧。他笔下的人物都饱受无情的环境和不可预知的灾难的折磨,人的力量和生命变得渺小、脆弱,无法凭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命运和周围的环境。以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代表作为切入点,以对"性格与环境"的独特理解,在哈代构造的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去体会作者的"悲剧情结"以及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中美文化差异和中国国情来分析华裔美国新作家翟梅莉《我的幸运脸蛋》(MyLuckyFace,1997)中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女性的离婚问题,探讨翟梅莉对当代中国女性浪漫化的美国式想象。翟梅莉受其西方文化视角的影响,在小说中塑造了深受美国文化浸染勇于追求自由、果敢行动、具有很强主体意识的中国新女性形象,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发展理想状态的关注,也有助于颠覆刻板化的中国"他者"形象,塑造良好积极的中国国际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佛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提出人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自我和超我是在后天成长起来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尽管跨越历史和国籍,玛格丽特和安徒生依然创造出了人格类似的主人公。《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和《猪倌》中的公主天生就有强大的本我,而她们的超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随个体的成长而发展。超我无法压制强大的本我,因而自我汲取更多本能的力量,成就了她们独特精彩、永不服输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中西诗歌的意境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王诗中的“我”被消融在自然中,达到了物我 不分、物我两忘的境界;华诗中的“我”是在自然中张扬,体现了以我观物,以物悦我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了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主人公塞莫尔的人生悲剧。主人公生活向我们展示了其自我在渴望成为真正美国人的本我欲望和由犹太文化及宗教教义主导的超我相互冲突中的调停妥协。正是人格体系这三大系统的不协调,加之动荡的外界环境最终导致了塞莫尔的不幸。  相似文献   

14.
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一位勇于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大胆追求自由、独立和爱情的新女性.本文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旨在探讨女主人公在萌发自我意识之后,如何对父权社会进行反抗,努力实现自我,寻求解放之路的.  相似文献   

15.
《玫瑰门》是标志着铁凝创作风格转变的一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司猗纹是一个让人又恨又同情的女性形象。她心理扭曲、人性丑恶,一生都在追求社会的认同,寻找生活和灵魂的皈依,但又一次次为命运无情地捉弄,而只能在绝望中反抗。她采取自虐和虐人的方式寻求安慰,最终使自己成长为一株在压抑和艰难中生存的罂粟,折磨别人的同时,也摧残着自己。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正常的人格需要本我、超我与自我的相统一、相协调。通过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读莱斯特、路易、克劳迪娅的心理机制,分析莱斯特与路易人格分裂的症结,以及克劳迪娅得以实现真正自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冰上里》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一篇较为优秀的短篇小说。她将对哲学的思考融入文学世界之中,展示社会的丑陋及表象背后人的存在与价值。本文试图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从"世界的荒诞性"、"人的自由选择"及"对‘真我’的追寻"这三个方面对文本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探讨,为这篇小说的解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夏·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夏·勃朗特在小说中倡导的女性经济独立意识、女性自我意识、爱情婚姻观等思想观念为当代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将以女权主义批评方法来分析夏·勃朗特《简·爱》中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追忆我的创业历程,开端应该是1996年春节过后.房东大妈问我哪有我修脚的师傅,她老伴儿被脚癣折磨的连路都走不成.  相似文献   

20.
孙犁小说用平淡的日常对话作为美好爱情的表述语言,恰到好处的语音处理和暗示、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爱情表述语言独特而含蓄,释放出无穷的艺术魅力。男女主人公的外形与性格解释了孙犁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