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丰富和超越,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文水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占优势的地区,只有用现代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相似文献   

2.
《现代乡镇》2007,(1):1-1
继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主题。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农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具有重要作用。2007年是积极发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谋划新年工作,突出重点求突破,立足长远打基础,力争起好步,开好局。本刊选登部分县(市)区书记做好今年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赋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要求的全新内涵,这是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提出的新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政建设的农村工作的总体布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民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天津现代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们今后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必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新型产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进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因地制宜率先突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秀 《发展》2006,(1):7-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统筹发展的方略,把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作为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崇左市,  相似文献   

9.
按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结合象山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实施县镇村三级联动,政府农民社会三位一体,突出重点,着力实施“产  相似文献   

10.
《天津经济》2006,(4):1-1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总理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突出发展与保护两大主题,狠抓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农业保护三大重点,大力推进奶业、生猪、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丰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努力构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是促进粮食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突出发展与保护两大主题,狠抓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农业保护三大重点,大力推进奶业、生猪、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丰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努力构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了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现代农业这一概念,本刊特意组织整理了一组介绍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唐山经济》2006,(9):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我市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唐山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之举。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自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唐山两大历史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落实执政为民要求、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农村繁荣和谐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近年来,乐亭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促进农民增收,统筹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发展现代农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必须弄清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明确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厘清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完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贵富 《唐山经济》2006,(12):12-14,23
11月7日至21日,我参加了河北省委党校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学习。通过15天的学习,特别是听了宋恩华省长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的讲话和党校几位老师的授课,并结合自己分管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通过学习思考,自己对如何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方面,增强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对如何抓好下步的新农村建设在思路、措施上又有了新认识、新提高,总的感觉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更系统了,思路更清晰了,信心更足了。下面,结合我区实际和自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些认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血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仪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刚绕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农民的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