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孟宪国 《魅力中国》2009,(21):61-62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公路建设和交管运营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对此本文加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章楚婕 《魅力中国》2010,(3):329-329
本文主要是对九华山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主要是从九华河到登山这一路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当地人、旅客对此的看法来分析,得出他们的环保意识薄弱的结论,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指出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利害关系,最后对此现象做了相关的建议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杜强 《开放潮》2004,(1):51-52
台湾环保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协调发展,追求两者双赢的发展模式。目前,台湾环保产业已具相当规模,环保产品种类繁多,环保服务体系较为完备,环保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环保产业发展迅速,规模效应初现。依据台湾《产业科技“白皮书”2002》材料中“环境工程公会”的统计资料,2001年台湾环保厂商1200多家,从业人数近2.5万人。其中环保工程领域的厂商数量约占台湾环保厂商总  相似文献   

4.
环保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珠江经济》2000,(10):42-43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保确立为基本国策。我国在“九五”期间用于污染治理的总投资将需要4500亿元,占同期GNP的1.3%,比“八五”的375.79亿有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韩石 《中国经贸》2012,(10):136-13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生活已经不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全部追求,人们更加的注重生活的舒适程度,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近些年,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减少尾气排放,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仅是大中小生产企业对此非常重视,购物中心也是处处注重环保。本文针对这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每年麦收时节.济南姚墙国际机场,滚滚浓烟都会遮蔽了湛蓝的天空,也遮蔽了飞机的航线……这是周边农民在将麦秸做燃烧处理。对此,当地政府极为头痛。然而这又绝不是济南一地的问题。近年来,麦秸燃烧问题引起了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在麦收季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实行了领导包片负责制.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7.
《走向世界》2008,(12):56-57
山水相依的泉城济南让很多来过济南的人恋恋不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的生态环境魅力所在。今年,济南市环保局将通过“1137“工程,力争打造一个具备环保魅力的新泉城。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环保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济南市紧紧围绕国家、省对环保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提高一个认识、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完成七项任务的“1137”工作思路,全面推进2008年环保工作,确保2008年全市二氧化硫削减2.38%、COD削减3.62%,重点改善市区主要河段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民生活品味的逐步提升,人们关于房屋建筑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房屋建筑节能工程的需求更加严格。就目前来看,已经有一部分学者对于房屋建筑节能工作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对此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对策。本篇文章是从我国建筑节能近况中得出的问题着手,针对相关问题提供相对应的科学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人每年大概使用约4000万个饮料铝箔包装盒。对此,新加坡政府已经积极展开资源回收计划,希望全面回收铝箔包装盒。 最近,新加坡开始重视环保问题,日前举行了推动减少使用塑料袋运动,现在又推出资源回收政策,希望到2012年将资源回收率由现在的49%提高到60%。  相似文献   

10.
谢九 《新财经》2003,(3):33-35
在桑德集团头上所有的光环中,“中华碧水计划”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但这一“在国内环保行业掀起巨浪”的计划事实上还波澜不兴,而在今后也难以“掀起巨浪”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保产业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此,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对这一新兴产业的理解,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我国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实行的是粗放型和非可持续发展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再加上体制、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在创造出工业化成果的同时,因牺牲环境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相似文献   

12.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概念基础 1、环境与环境系统的特征。“环境”一词是人们非常熟悉并且被广泛运用的名词和术语。在不同学科中,对“环境”的定义不尽相同。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3.
环境标志产品,即在商品上印制特定的图形,以标明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危害人体的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实践证明,实施环境标志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也是调动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一种好方式。推行环境标志产品,同时也是一项绿色消费指标。 台湾推行“环保标章”现况 1992年8月25日台湾“环保署”正式公布“环保标章推动使用作业要点”及“环保标章审议委员会设计要求”。1993年5月公布“环保标章”。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环境与生态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把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是一个“绿色发展”计划,在这种背景下,对环保产业的认识也从“为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物质技术基础”,向“满足用户的环境需求并创造价值”的产业转变,环保产业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社会生产部门,成为改善经济的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内涵扩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清洁生产技术,洁净产品(或环境友好产品,绿色产品,低公害产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服务业方面,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会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环境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步减弱,非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加强,欧洲对此尤为重视,在生态标准等方面设立了许多相关标准.1992年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欧洲成立后,其12家成员、著名的欧洲纺织鉴定机构,共同推出了OKO-TEXSTANDARD 100环保标准,并很快在欧洲纺织市场风行起来.  相似文献   

16.
垃圾袭藏     
“我们呼吁用青藏铁路把沿途不可降解的垃圾运出来。”时隔3年,熊杨再次提出完善“生态环保铁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向国外市场拓展,市场产业框架也随之改变,环保经济便是其中的奠基部分,同样,它也是位于全球制度中,改变过去听从所有制度及所有设立对象的凭证。不一样的区域都拥有不一致的性质,其地势和自然特性不一样,以及城市规划能力不平等,并且全球对于保护环境的规定愈加严格,中等规模的公司在其对国外市场开拓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阻挠。对此,政府必须不断提升"一带一路"重视度,在落实其一系列政策方针过程中,全方位稳定发展,提倡创新型共同发展,分别基于共同、环保、互享三点出发。位于顶端、多方面规划,针对经济系统不断改进,提倡从保护环境思想出发,设立环保经济系统,替其提升打好奠基。保护环境的发展离不开其对应的经济帮助。环保经济本身拥有将汇集钱财投入开发、节省当下能源科技、维护自然的事业;令各公司更加关注当下环境;令顾客培养出合理花费的环保思想。  相似文献   

18.
应该正确理解“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这一提法,在环境保护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政府保护环境要同时利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从评价科思和庇古的有关观点出发,可以广义地定义环保领域的市场手段。为了解决困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投入不足,投资效益不高和设施运营不良这三大难题,需要实行相应的市场经济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环境保护在更多的方面反映为社会公共需求,环保产业的发展历来存在着“休谟悲剧”的困扰——市场需求不足。传统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导致财政负担沉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严重阻碍了环保质量改善的进程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历史经验说明,一旦制度安排产生出非市场化的需求,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污染治理成本过高,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或者污染治理成本过低,导致环保产业难以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讲,要促成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就必须为环保产业创造出有效需求,而创造环保需求的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真正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使污染者明确有支付“污染治理成本”的义务,同时明确拥有“选择提供环保服务的环保企业”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公众和政府的监督下,实现环保服务成本的最低化。  相似文献   

20.
资讯·数字     
《走向世界》2014,(36):13-13
经过长期培育发展,烟台市有些特色产业已经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产业标识。对此,烟台市将倍加珍惜、传承发展,并重点打造出4个乃至更多中国著名的产业名城。目前已确定的4座产业名城分别是:中国食品名城、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中国黄金产业名城和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