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春英 《活力》2014,(3):96-96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已经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同时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姜志浩 《活力》2013,(10):81-8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媒体尤其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职能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协调政府、媒体、公众三者的关系以引导和调控好舆论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体的信息报道对公众的舆论具有非常强烈的引导作用,同时对于保证改革发展与维持社会稳定也有着非常重大意义。作为当前新兴的一种媒体,网络表现出一定的交互性,在此过程中广大公众不仅是媒体信息接受者,而且也可以作为发布者,这对传统媒体固有的舆论引导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功能正在面临的主要挑战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优势,提升自身舆论引导力,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新意见阶层的兴起、政治信任的流失和网络舆论倍增机制3个方面分析当下网络公共舆论危机形成的原因,并为政府部分应对危机提出了议程重置、话语权重构和政府—公众对话程序建构3项应对策略,以提高政府新闻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一)网络文化使网络舆论内容多元化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特征,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文化传播机制,其开放性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创造和传播的过程,公众对多种事件的多种意见表达,使网络舆论的来源多、种类多、内容多。网络文化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文化类型,人们愿意用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来彰显个人的价值,从而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公众从不同的价值取向、判断标准、思维方式等角度出发,造成对同一事件有着诸多的不同看法,使  相似文献   

6.
舆论是社会与大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舆论的方向影响着社会及大众的和谐发展。面对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带来的深刻影响,置身群众工作第一线的基层政府只有顺应网络媒体的发展,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才能促进政府工作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鲁岩 《活力》2012,(9):50-50
如今,网络已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互联网以其快捷性、开放性、交互性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以及传播信息。网络舆论是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目前,网络舆论主要形成于各大BBS、博客以及新闻跟帖,近来,微博因其随时随地、“微中见著”的特点其舆论影响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相似文献   

8.
马佐光 《活力》2011,(12):234-234
网络媒体为现实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多元的空间。网络信息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网民的广泛参与,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迅速形成舆论。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牟宇慧 《活力》2009,(11):118-118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能否有效调控大众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考验。我们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舆论监督的概念与司法独立的价值(一)舆论监督的定义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指新闻舆论的监督,借助传媒手段进行,是指传播媒体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行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的主体是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的人,客体是为我国法律和法规所保护的一切社会关系,对象主要是一切权力,其重点是权利组织和决策人物。  相似文献   

11.
李秋颖 《活力》2013,(4):129-129
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舆论的形成因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公众以及公众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程度而不同。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相似文献   

12.
李莹 《活力》2013,(6):76-76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民数量的激增,一种新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逐渐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进而参与到公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去。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始终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首位,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巩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电台立足民本、民生、民意,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不断改革创新,增强与听众的交流互动和服务,以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肖迪 《活力》2012,(10):248-249
现代社会中,随着公共话语平台的丰富,网络舆论场逐渐强大,舆情信息化趋势愈加明显,给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受传统思维和工作定势的影响,公安机关往往只是被动应对各种涉警舆慵。信息引导主动意识的缺乏,使公安机关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难以占得先机,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和民警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快建立健全公安舆论引导机制,增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有效性,彰显公安工作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岳同明 《活力》2009,(1):70-70
当前,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公众获得资源的重要载体,由于其具有及时、海量、互动等传播优势,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强,受众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末,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2.53亿,数量居全球首位。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在网络媒体中形成什么样的主流舆论.就是一个关乎舆论导向的问题。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媒体更应发挥重要作用,引导、突出主流舆论。驳斥、消灭各种噪音、杂音.保证党和政府的政策、声音在网上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网络现已经渗透并活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纵观近几年发生的如“911事件、孙志刚案、三鹿奶粉事件、郭美美事件、高铁7.23重大事故”等国内外重大事件,都在网络上无一例外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网上激烈的辩论。这些网络舆论都对事件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准确把握网络舆论基本内涵、传播特点,有利于国企正面引导网络舆论、为国企改革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逐步成为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管理的现状,探究了影响校园网络舆论导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开展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其日益成为舆论产生、发酵的主要阵地。社会公众在享受新技术福利、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时,也面临谣言和虚假信息泛滥、真相难以辨认的困境,政府对舆情的引导作用凸显。文章从政府危机管理视角出发,基于“成都七中问题食品”事件中的“舆论狂欢”和“谣言泛滥”现象,辩证分析政府在处理不成熟网络舆论时的优劣之处,在此基础上探讨政府如何更好地应对频发的网络舆情,将新媒体技术从危机的“助燃剂”变“缓和剂”,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此课题的研究从公众舆论及传播途径着眼,结合河北省公安工作实际,比对大众传播舆情、网络传播舆情、人际沟通舆情的不同特点,并就警务危机公关中的舆论引导做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舆论引导的应对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河北省各级公安民警在警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舆论引导与应对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仅关注经济发展速度,也关注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问题是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严峻的部分,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频繁出现的雾霾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中国最重要的课题.如何寻找政府、企业和公众利益的契合点是难点,如何协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关系共同治理环境污染是重点.本文运用博弈思想分析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博弈关系,并设计委托代理模型,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共同治理雾霾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