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公民平等就业权,其隐患和危害有目共睹,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的就业现状出发,全面分析了就业歧视的成因,拟从国家政策、立法、司法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进而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正秩序。  相似文献   

2.
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城镇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有9900万,乡镇企业职工1.36亿,除了交叉部分,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在总量上超过2亿,占我国城乡劳动力总数的1/4,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目前农村还有剩余劳动力1.5亿,也逐步将向城市转移,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还会不断增长。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比较严重,如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他们的长远生计和社会保障,科学合理地构建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根本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一、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现状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主要方式。目前进城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3.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实践中,就业歧视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文章以女性就业歧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现状,进一步揭示女性就业歧视的成因,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比较全面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根据宁夏自治区[2009]28号文件精神,青铜峡市劳动就业局对该市所有的城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本市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都进行失业登记,并给予免费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对已领取《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的免费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同时对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乡劳动者实行登记备案制,使《就业失业登记证》成为城乡劳动者双向流动就业的“绿色通行证”。此项政策的执行,打破了城乡户籍制度的区别,完善了城乡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使城乡统筹就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服务理念,将为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情况的统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规模为1.2亿人,其中进城就业的约1亿人,跨省流动  相似文献   

6.
1月1日起《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的许多内容执行起来还需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作保障。比如第二十条是这样说的:“国家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威海从2000年起率先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均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约2万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基本建立。为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文件;户籍方面也从2004年10月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的性质划分,按照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威海市居民户口。从形式上看,农村劳动力不但可以和城镇劳动力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就业,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城镇劳动力。但现实的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7.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现象。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教育、户籍、社保制度也还不完善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和生理歧视等多种就业歧视现象,而且近些年来地域歧视等新型歧视现象也愈演愈烈。为了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利,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维护我国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人员合法权益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是当前农民有组织地进城务工的重要途径,也是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自我创业、灵活就业的重要形式。但调查发现,目前劳务派遣用工工作亟待规范。 劳务派遣即劳动者由派遣单位雇用并签订劳动合同后被派往用人单位工作,派遣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务派遣适应了一些单位的订单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短期用工的灵活性需求,有利于减轻用人单位处理劳动和人事、社会保险问题的成本。同时也适应了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亦工亦农、短期就业、工作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的特点,是促进灵活就业、推进劳动力有序活动的客观需求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9.
猴年春来早。一年一度的“民工潮”,有如春江潮水,在中华大地开始了新一轮涌流。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民工潮”,会比往年更顺畅,更多亮色。第一,引导和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已摆上党和国家的重要日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城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域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事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上述重要决定,是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昭示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保护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青岛市对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当务之急是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化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惠及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1994年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我国亿万劳动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劳动保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0年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我国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民生为本,依法促进劳动者就业就业是人的生存之本,实现平等就业是劳动者依据《劳动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党中央、国务院从亿万人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居民地位和等级的差异,导致了城镇居民与进城务工农民在劳动中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农民工合理的工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基于此,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1年的最新数据,对由户籍差别引起的劳动力工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城乡劳动力常见的9个就业行业中,仅因户籍的差异,城镇居民比务工农民年工资性收入至少高5000元;在诸如技术工、非技术工和服务业等劳动力就业集中的行业里,户籍差别的作用使得城镇居民比务工农民年工资至少高3000元。因此,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给予务工农民市民化待遇。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验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特稿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矫学柏2-3抓好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史步军12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王玉振12访谈省劳动保障厅厅长矫学柏就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答本刊记者问2-3省劳动保障厅厅长矫学柏就贯彻实施省政府《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答本刊记者问9视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房明李洪吉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孙波1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金钥匙杨卫华1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初探田晓雯费平1山东省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面上劳动者就业选择权似乎得到了保障,然而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中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歧视现象。本文通过辨析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对经典贝克尔歧视理论及其拓展理论进行分析和比照,并由此指出今后理论领域的研究趋势,并期为现实歧视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07,(6):11-13
为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的工作部署,江苏省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2006年至2007年3月31日,我市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对农村劳动者实施技能提升培训结业50402人,补贴资金2623万元,  相似文献   

17.
李强 《中国就业》2014,(4):32-33
正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保障进城农民工实现平等稳定就业,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河南省信阳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和劳务输出大市,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信阳实际情况,就如何推进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旨在为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禁止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禁止就业歧视立法是对劳动者就业平等和职业发展全部过程的法律规范。随着不同时期、不同向度社会问题的出现及其解决,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表现为以就业权(工作权)为主导,以劳动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劳动福利权、参加和组织工会权(团结权)、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处理权等相关权利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权利维护。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也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对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需注意的事项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劳资关系冲突是中国经济转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胜诉的比率体现着劳动者权利和权益得到保护的程度.随着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政府对劳动争议的处理,逐步从单一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向双方利益调节的方向改变.文章计量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社保就业支出、公有部门就业比重等因素对劳动者胜诉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对劳动者胜诉的影响程度最大.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劳动者胜诉的几率越小,而劳资双方部分胜诉的几率有所提高,说明地方政府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相对不足.这种有偏向的裁决方式,将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