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培源是台湾著名的投资理财专家,他多次提到一个创造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一位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每年存下 1. 4万元,如此持续 40年。如果他每年存下的钱都投资到股票和房地产上,并获得每年平均 20%的投资收益率,那么 40年以后,他能累积多少财富?   一般人猜的金额,多落在 200万到 800万之间,最多的也不超过 1000万。然而依照财务学计算复利的公式,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1. 0281亿,一个众人不敢想象的数字。这个神奇的公式表明,一个 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 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著名的投资理财专家,多次提到一个创造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假定一位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如此坚持40年。如果他每年存的钱都投资到股市和房地产上,并获得每年7%的投资收益率,那么40年以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  相似文献   

3.
刘玉 《理财》2012,(7):36-38
"神奇公式"是这样说的: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起每年定期存款1.4万元,享受平均5%的利率,如此持续40年,他可以积累的财富为1.4万元×(1+5%)×40=169万元.但是,如果这位年轻人将每年应存的钱全部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市场,并假定能获得年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  相似文献   

4.
陆杏清 《云南金融》2010,(12):35-35
黄培源是台湾著名投资理财专家。由他撰写的《理财圣经》一书,发行量超过120万册,他每年要在台湾举行几十次演讲,每次的开场白都会提到一个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相似文献   

5.
《安徽水利财会》2005,(3):43-43
“如果一个人从21岁开始,每年存1.4万元,并把每年所存下的钱都投资到股票和房地产中,每年就能有平均20%的投资回报率。这样,40年后他的财富会达到1亿零281万元。这就是李嘉诚成为亿万富翁的三大秘诀之一。”投资理财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博士说。  相似文献   

6.
早在1983年,中国大陆就专门制定了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的一些方针政策,由此揭开了台湾商人进军大陆的序幕.然而,由于台湾方面"三不"政策的阻挠,台湾在大陆的投资还只是一股小溪流.直到1992年和1993年,台湾相继放宽了对大陆的投资限制,并取消了对大陆出口的限制,从而兴起了台湾商人齐奔大陆投资的热潮.尽管期间海峡两岸政治上的紧张关系时有发生,但还是无法阻止台湾商人在大陆的投资热.而且发展之迅猛,以致于台湾政府担心流干台湾本地经济而不得不进行干预.1995年,李登辉提出了"慢点,别急"的方针,1996年又实施"往南走"的政策,鼓励台商到东南亚投资,但收益并不理想.近几年来,台湾经济低迷,再次引发了台湾商人在大陆的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7.
我的投资信念是从书本领悟出来的,并倾向相信美国首富的投资原则: 年年赚,不要亏便行.美国首富年回报并不高,每年25%,4年翻番,但他的厉害之处在于能维持70年.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平均每年以26.7%的速度增长,但从1998年起增速开始下滑,低于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速度.其中1999仅增长6.7%,2000年虽然有所回升,增长了18%,但2001年再次降速,集体与个人投资分别增长8.1%和12.7%,仍低于国有与其它所有投资增长速度.2002年个私投资仅增长10%,远远低于国有投资的增速.虽然2003年民间投资占国有投资的比例已达到40%,但从全局来看,民间投资增长仍滞后于国有投资扩张.……  相似文献   

9.
蔡莹 《浙江金融》2001,(11):30-30,29
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虽然晚于台湾,但发展历程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于1953年.1960年成立了证券管理委员会作为证券业的主管机关,1961年10月成立了台湾证交所.证管会及交易所相继设置后,台湾以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及日本证券交易法为蓝本,制定了1968年台湾<证券交易法>.核心内容的第三条是对与证券交易有关事业的管理、包括证券投资、信托事业、证券金融事业、证券投资顾问事业等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百万庄书屋     
正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书号:978-7-111-44448-0定价:38.00元《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他是一位创业者,2010年创办中文美股网站i美股(www.imeigu.com)。2011年推出投资社交网站雪球(www.xueqiu.com),截至2013年,雪球在中国投资者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领先的市场份额。他是一位投资者,在互联网公司投资方面有优秀的业绩和独特的思路。2012年和2013年,他连续两年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  相似文献   

11.
转板机制 自1992年台湾中小企业板市场(下面称柜台市场)的南帝化工转到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起,每年陆续有台湾柜台市场上柜公司申请到台湾交易所转上市,但直到1998年之后才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是2000年以来,台湾证券交易所出台和修订了上柜公司转上市的审查准则和作业程序,大大促进和便利了上柜公司的转上市.  相似文献   

12.
叶奕德 《上海保险》2005,(10):37-39
分别40多年后的一个电话1992年4月间的一个晚上,我在家突然接到台湾保险界元老范广大先生的电话,说他刚到北京,有要事让我当晚去国际饭店一叙。范兄是我解放前在上海原中央信托局产物保险处的同事,他那时已是“老保险”,而我刚工作三年。1949年上海解放前他去了台湾,从未通过音讯。  相似文献   

13.
彼得.林奇(Peter.Lynch)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以其杰出的投资才能,创造出令华尔街惊叹的投资业绩.他1977年主管麦哲伦基金,到1990年该基金的股票价格提高了20多倍,资产由最初的2000万美元剧增为90亿美元,投资组合由40种股票变成1 400种.彼得.林奇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第一理财家″.  相似文献   

14.
樊宁 《中国外资》2003,(11):44-46
<正> “比大陆人更了解大陆投资环境”,自信地亮出此招牌的是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蔡安——来自台湾、专为外商在大陆投资建厂牵线搭桥的红娘。 胡蔡安这位红娘的业绩着实不凡,1997年至今,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已引进百余家台湾、日本、韩国、美国的企业落户苏州及其周边地区,总投资逾6亿美元。 站在人堆里,胡蔡安并不抢眼,略矮、微胖、秃顶。然而,他敏锐的眼光、强烈的商机意识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5.
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的投资准则体现在他每年所写的致股东信中。这些准则为投资指南、他的效仿者、甚至儿童图书提供了灵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往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Omaha),聆听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年会上详细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正> 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闽台经贸合作迅速扩大,在台湾名列前500家中的40多家企业集团,先后来闽考察洽谈投资。这无疑会给我省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带来新  相似文献   

17.
QFII的进人与台湾证券市场对外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允许外国专业投资机构(QFII)经审查后直接投资台湾证券市场为标志,台湾证券市场开始融入国际证券市场。取得成功经验后,1996年台湾允许外国自然人直接投资台股,同时全面放开投资信托业,台湾证券市场全面融入国际证券市场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台湾放开赴大陆探亲、经商政策,两岸关系逐步改善.随着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两岸经贸关系取得重大发展,但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一直没有真正的放开,两岸经贸处在不对称状态.直到2009年7月,台湾当局正式开放192项陆资可投资的项目和领域,至此大陆资金进入台湾投资一事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两岸经贸关系向前迈进突破性的一步.本文讨论了大陆资金入台的历程以及对两岸经济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际融资》2006,(4):55-57
投资状况及风险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状况 泰国政府一直坚持对外开放、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鼓励外国投资,并将之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与促进技术转让的手段.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铢贬值导致资产价格下降,进入成本低廉,资金流入量剧增.1998年和1999年,泰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分别高达73亿美元和61亿美元.2000~2001年平均每年的流入外资约为36亿美元.2002年外资骤降至9.5亿美元,反映出投资者对他信新政权的担忧,担心新政权会过分强调民族主义,过分倾向保护国内利益.2003年,在几个大型工程带动下,泰国吸引外资额升至近20亿美元.2004年,尽管泰国投资委员会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但外资流入状况仍不佳.  相似文献   

20.
曾垂纪每一步都走的扎实。这次,他从台湾和“中华开发金控”一起走向内地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