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块状经济"是浙江特色和优势.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文章阐述了依靠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浙江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必要性,并深入探究了其路径选择、技术基础,认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推动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着力点,对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机制中,技术的创新是其核心,而技术、市场、政府、利润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其中,技术、市场、政府是外部驱动因素,利润与企业家创新精神是内部驱动因素。由此可得到这样一条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驱动机制,即:内部驱动因素+外部驱动因素→技术创新→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归根结底是由技术创新的内外部五种驱动因素驱动的,下面来分析这五种驱动因素是如何驱动内蒙古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工信部:“十二五”是小微企业转型成长的关键时期,“29条”专门提出了一些引导和鼓励政策,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在加强技术创新方面,一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大安排用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小型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  相似文献   

4.
浙江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已越来越重视通过自主研究开发拥有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所得税外生性变化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整体税负以及法定税率下降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负都有所下降,而且两类企业实际税负下降幅度无差异;(2)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税负的调节效应在2008年释放完毕,2009年公司实际税负没有发生持续性变化;(3)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新税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际税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技术创新为视角,深入分析了产能过剩阻碍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采用 2006-2015 年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产能过剩阻碍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产能利用率与产业升级之间呈“U”型关系,“门槛效应”明显。产能利用率适中的行业可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来促进产业升级,产能利用率较低或较高时,产业升级不明显甚至受到阻碍。(3)技术创新是产能过剩影响产业升级的传导途径,使得产能利用率与产业升级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和“门槛效应”。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工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和政府引导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回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各种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灵魂,而产业升级是技术创新的躯体。在假设条件下,构建了3部门经济模型,对技术创新如何影响产业升级进行了理论解释。随后,以西部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选取2004—2015年地级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系统GMM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甘肃省的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同样能显著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通过调节效应间接地影响产业升级;其他控制变量对甘肃省产业升级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一直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对企业增加投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抑制作用。2004年我国开始在东北地区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意味着我国增值税开始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过渡。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税负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再采用试点企业实际数据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证验证.  相似文献   

10.
"绿色治理"理论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施"绿色治理"需要加快推进资源消耗型产业向创新型、低碳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宁波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创新驱动低碳产业升级既可发挥宁波现有之优势,也可弥补宁波发展之短板。文章研究了宁波低碳产业在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确立创新驱动低碳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的顶层设计入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构建保障低碳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完善低碳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以达到满足城市经济"绿色治理"需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吕喜风 《科技和产业》2023,23(13):95-98
现阶段国内中低端产品占比过多,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产业发展不均衡,同时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等诸多问题,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税收政策发挥着极大作用。以2007—2020年各省份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税收收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呈正相关;商品税税负过重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外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表明,区域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十分重要。近年来天津市产业技术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研究平台的公共性难以发挥、层次较低、政府投入不足和人才短缺。针对这些问题,需采取整合现有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和加强人才建设等措施。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产业技术创新,而产业技术创新需要一个运行良好的产业技术研究平台。目前天津市的产业技术资源比较分散,需在政府指导下进行整合,建设高效的产业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转型升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家电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回顾企业转型升级的现有研究,总结出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产品价值链的提升。基于文献述评法,对慈溪市家电企业的转型升级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慈溪市家电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品牌、生产方式、技术创新、供应链方式及管理机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推动家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路军 《南方经济》2012,30(2):62-80
 本文研究了所得税外生性变化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整体税负以及法定税率下降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负都有所下降,而且两类企业实际税负下降幅度无差异;(2)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税负的调节效应在2008年释放完毕,2009年公司实际税负没有发生持续性变化;(3)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新税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整体税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林小香 《北方经济》2007,(13):54-55
技术创新的外溢性是政府介入的基点,对技术创新进行税收扶持,是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能力,进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企业所得税制度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具体的优惠政策也不能充分发挥效果.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扶持的思路:提升科技税收的法律层次,实现增值税的有限转型,优化所得税制度,建立扶持风险投资的政策体系及税式支出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吉赟  王贞 《南方经济》2019,38(3):17-35
文章以税务稽查系统的改革-"金税工程三期"作为政策实验,利用上市公司2006-2016的年报数据,在双重差分模型下研究了"金税工程三期"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工程三期"上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显著下降。进一步探讨内在机制,发现"金税三期"提高了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负担率,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金税三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非创新型企业和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中,并且与"金税工程三期"试点版相比,"金税工程三期"优化版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这表明,税收负担的加重会阻碍企业创新,政府应当适当减轻企业税负负担,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分析此类企业主要特征及阻碍技术创新发展影响因素,从内外两方面构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并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此为中小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融资机构、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冯洁 《浙江经济》2009,(15):28-28
块状经济与现代产业集群的鸿沟或许会在未来的浙江渐渐消解。EI前,在嵊州召开的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专题报告会上,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再一次成为焦点。会议透露的信息表明,下一步,浙江省将采取科学制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优化产业发展空间、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北方经济》2021,(1):48-50
吉林省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依赖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环境创新.通过建设吉林省化工产业走廊,集中优势资源,从而建设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推动吉林省化工产业转变发展动能,实现产业升级.结合吉林省化工产业当前发展的现状,归纳分析吉林省化工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提出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创新管理机制和改善创新环境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业态创新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辽宁省应认识到旅游业态创新的必要性,正视发展中的制约要素,努力优化业态结构、强化基础设施、深化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扶持旅游企业的发展、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此来推进辽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