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贸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是应对国际贸易风险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应成为外贸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为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外贸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则是"出口转内销"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后危机时代,出口转内销不仅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解决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和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客观要求。为减少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阻力,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并积极为企业搭建直销平台。但由于内外贸运营模式的不同,外贸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存在着诸如销售渠道不畅、缺乏自主品牌和融资渠道、税务问题导致销售成本增加等障碍和壁垒。为实现内外贸融合,政府应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加大对打造自主品牌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外贸企业则要转变经营模式,内外贸兼举。  相似文献   

3.
面对金融危机,外贸企业为求生存选择了经济转型.但在外贸转内销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的困难和挑战.我国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哪些策略和调整完成经济转型,成为经济困局中的优胜者呢?  相似文献   

4.
遥远的盛宴     
在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利用国内市场消化过剩产能的“出口转内销”又热了起来:50年来一直拒绝内地采购商入场的广交会终于在第105届上对国内采购商打开了大门;被称做“内销版广交会”的首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也于6月中旬隆重开幕,参加这个展会的商家众多,举办地附近的五星级酒店几乎家家爆满;另有消息称,近期国家相关部委准备对外贸企业产品出口转内销以及统一内外贸市场等问题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5.
张文峰 《大经贸》2009,(11):22-25
对于外贸依存度长期高企的中国来说,出口转内销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众多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也加快了它们试水国内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刘蕊 《中国市场》2014,(38):97-99
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出口转内销被广泛提出。但是由于存在缺乏内销渠道,不适应国内信用环境等种种障碍,出口转内销并未大规模实现。本文认为网络销售可以作为外贸企业实现出口转内销的一个突破口,并运用大量最新数据对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内销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潘文富 《商界》2009,(3):54-56
当前许多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是仓促上阵,实际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其操作手法有着很大的优化空间。具体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需求萎缩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导致我国外贸企业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危机,外贸企业应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及出口转内销力度,向产业链两端进行双向转移并积极争取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还应注意加强人才引进和风险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9.
出口企业的外贸转内销困境是当前内外贸一体化的核心问题,亦是实践中影响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障碍.以商品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为着眼点,本文具体分析了互联网经济下商品流通渠道的组织化程度对企业外贸转内销调整的影响机制,并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国际市场偏好”这一指标衡量企业外贸转内销调整的意愿和倾向,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运用系统矩估计(System GMM)等方法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批发商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的外贸转内销调整;连锁零售商规模越大,则越不利于企业的外贸转内销调整;互联网的发展对企业的出口转内销调整具有负向影响;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会弱化批发商规模对企业外贸转内销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组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尝试揭示广东外贸企业当前遭遇的真正困难所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期望得到的政策扶持。调查分析后的一些结论与流行观点存在明显差异:融资难问题、贸易摩擦并不被广东中小外贸企业认同为当前的主要困难;出口转内销、企业外迁并不是广东外贸企业认可的转型路径;外贸企业对政府引导自己转向国内市场或者扶持自己走出去的政策需求并不大等等。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困难、转型方向、政策需求都各有侧重,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可以更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外销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已经一年多,但中国外贸企业要经历的寒冬仍然漫长。国外市场的需求不断下滑,使得出口转内销成为当下热门话题,但由于法规、市场渠道等种种现实因素的束缚以及内外销经营模式的差异,外销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困难重重。本文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背景,分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的外贸出口严重受挫,许多出口型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以寻求新的突破。就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所遇到的内销渠道不畅,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融资困难和国内信用环境较差等障碍进行了研究,提出政府与企业应通力合作,政府应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企业应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中国外贸企业先后遭受了国内停产停工和国外进出口受阻两轮冲击。外贸企业供给和需求两端承压,疫情主要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需不振,外贸出口订单下滑;二是供给不畅,外贸产业链条承压;三是物流不通,贸易交易成本提高;四是回款不稳,外贸企业现金流紧张。为缓解疫情给中国外贸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需从三个层面给予纾困破局之策:首先是政府层面要进行强有力的政策干预,积极扩大内需,落实外贸便利与降费减税;其次是企业层面要自救转型,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拓展内销渠道,调整市场布局及提升竞争力;最后是金融机构层面要加强信贷支持,提供专项信贷,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实施差异化监管。  相似文献   

14.
万丽 《北方经贸》2022,(7):113-116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贸易增长造成巨大冲击,复杂的国际形势也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外部挑战。为了冲破困境,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鼓励外贸企业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法战胜困难。在此背景下,广州外贸发展应扩大内需、立足国内大循环,从内到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有效推动广州市外贸发展的重要渠道。广州外贸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转型步伐。现据此背景,通过分析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现状、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策略,以期帮助广州外贸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一年前,举办了半个多世纪的广交会首次向国内采购商开放,以助力出口企业开拓内销通衢,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对于想转内销的出口企业而言,一年的时间仍然太短了--从2009年到2010年,尽管有着我国外贸"风向标"之称的广交会三次推出和调整内贸企业和外贸企业之间的对接模式,但成效似乎并不算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外贸企业开展“经营性内销”的必要性在外贸体制改革中外经贸部要求各外贸企业积极开展经营性内销以达到增盈减亏的目的。在原外贸体制下,备口岸外贸公司实质上是一个出口公司。  相似文献   

17.
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将许多外贸企业推向更艰难的境地。不少媒体开始鼓吹什么政策导向,出口转内贸已成为外贸企业的唯一选择等。姑且不论转战内贸是否真的能拯救外贸企业,对于一个改革开放了30多年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因为别国的金融错误突然“出口转内销”显然不合理。任何商业决策都应该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我就多年从事外贸研究的经验,谈谈现在的外贸企业该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8.
沈寅 《商业科技》2009,(9):16-16
差异化竞争策略是解决我国目前外贸企业困境的有效措施,通过概念差异化、属性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经营管理差异化等措施提高外贸企业的差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差异化竞争策略是解决我国目前外贸企业困境的有效措施,通过概念差异化、属性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经营管理差异化等措施提高外贸企业的差异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浙商》2009,(9):34-35
开拓内销市场意愿下降 在中国,受本次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当属外向型企业。去年年底,大量外向型企业或倒闭,或停产。为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了出口转内销战略,很大一部分企业也布局国内市场,表示要开拓内销市场。时至今日,出口转内销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