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股权集中度。一般用前三大股东或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的平均数来表示;二是指股权构成。是指国家股股东、法人股股东及社会公众股股东各自持有公司股票占公司股票总数的比例。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并无明确一致的研究结果。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本文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不再横跨多个行业,规避了因不同行业的竞争度不同而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试图在相同的竞争环境下,考察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样本…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最基本的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并且居于多数地位的国家股,法人股不可流通,可以流通的只占少数的社会公众股。流动性的不一致导致两类股份股东利益基础的不一致,由此为根源,引发了公司治理的一系列缺陷,诸如委托代理问题的恶化、控投大股东控制、内部人控制严重、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股权分置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诸多缺陷的症结所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原非流通股的逐步流通,原非流通股东有着较强的变现欲望。加之股权分置改革的主流对价是送股,因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已开始并逐步向分散化发展。本文意在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变化及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但由于选取的样本或指标不同,得出了差异迥然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股权结构是治理结构的基础,股权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而有的学者认为,股权结构是为实现一个均衡的公司组织而对各种成本利弊权衡后所内生的结果,它与公司绩效之间并无必然联系。那么,股权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公司绩效的变化?我国特有的股权分置改革为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提供了实验样本。本文对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导致上市公司国有股持有比例数的下降、法人股及流通股比例数的上升以及股权集中度的相对分散,然而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统计学工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尝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揭示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红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统计学工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尝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揭示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红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从大股东利益侵占和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64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利益侵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现金股利偏好,而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持股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股权结构,减少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从而增加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统计学工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尝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揭示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红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决定着公司投资、经营、治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特殊的股权结构,而股权结构的最大特色是"股权分置".本文用横截面回归法研究了具体的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到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说明当国家股比例较低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在持股比例较高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法人股、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陈燕 《企业家天地》2011,(11):65-65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为我国公司治理的改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绩效,本文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七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股份的全流通,解决了大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对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方式,可以达到吸引人才、降低代理成本以及有效减少管理层短期行为的目的,在公司激励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股改前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特点入手,讨论股权分置改革给股权激励带来的主要变化以及股改后管理层股权激励存在的对价依据不明确、股权激励被滥用、管理层短视行为等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后,提出了全流通背景下股权激励措施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12年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所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国有股、法人股比例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关系,但是呈现出正向关系;流通股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第一大股东比例对公司价值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新的秩序,但同时也给公司治理带来新的问题,即股权高度分散后可能引起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降低这一问题而引发的代理成本,可充分发挥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对管理者行为进行监控.本文将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治理功能入手,将两者的治理功能进行比较,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我国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我国自2006年正式开始实施,现阶段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方面提出了优化股权激励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部六省158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为基础,对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家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法人股比例、经营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倒U型的函数关系也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近年来财务理论以至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国内众多学者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2-2004年度实施配股的共6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影响因素,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和第一股东持股比率是影响上市公司配股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前任总经理离职未即时确定正式总经理会引发总经理层级断层。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的典型情景,本文选取2004—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发生总经理变更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采用Logit回归方法,考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总经理层级断层的具体影响,发现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总经理层级断层的可能性越小,而股权制衡度对总经理层级断层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考虑前任总经理离职原因时发现,前任总经理非常规离职时,股权集中度对总经理层级断层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而前任总经理常规离职时,这种影响不再显著。对股权制衡度而言,无论前任总经理是常规离职还是非常规离职,对总经理层级断层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A股为例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股权结构、股价和投资收益上的利益不对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在股权分置下流通股股东承担了与其收益不对称的风险,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和业绩水平。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构成及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降低了股权结构中各因素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同时加强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正向作用,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问题,作为中国股市重要特征和渐进改革的权宜安排,虽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得不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障碍。对此笔者认为:解决股权分置的首要问题是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实现全流通,向国际化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