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军 《东北之窗》2010,(15):62-63
随着乌桓人不断南迁入塞,与乌桓人同样发源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也在向西南推进。至1世纪中叶,鲜卑族的势力已经延伸到西辽河上游的老哈河流域。并第一次与汉王朝有了往来,从而促进了鲜卑人社会生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慕容浩 《北方经济》2004,(10):20-2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地处中国北部的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陆续内迁、汉化,最终与汉民族融合.慕容鲜卑作为鲜卑族的一支,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通过割据政权的强制性,由上而下、主动而又全面地实施汉化政策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3.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北方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并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奇缺,我们对这一民族的早期历史知之甚少,"鲜卑"族名与山名的关系便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菲 《环球财经》2004,(8):88-89
乌克兰西部大山深处的德国后裔们几乎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二百多年,完事地保留着二百年前德国民风民俗的原初风貌。  相似文献   

5.
杨军 《东北之窗》2010,(23):66-67
公元383年,已经统一中国北方的前秦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结果却惨败而归,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淝水之战。甚至有很多典故就出于此次战役,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更为重要的是,淝水之战中前秦的惨败,使其对北方的控制力受到削减。黄河流域再次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而此时,前燕王子慕容垂也开始了重建燕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7.
1980年齐齐哈尔大道三家子发现鲜卑墓葬,为嫩江流域青铜时代草原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现,揭示了鲜卑民族在嫩江流域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8.
杨军 《东北之窗》2010,(9):56-57
东汉末年,中原各地进入群雄割据时代。占据辽东地区的公孙度,利用东北有利的形势,招抚流民、开扰辽东,逐渐发展成地方割据政权。从公孙度开始,历经三世四主,统治辽东地区达半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9.
谁也想不到,在重庆彭水向家村的血脉里,有元朝蒙古大军的后裔。在向家村里有跑马场、射箭场、练刀舞枪的场地。我问上了年纪的老人,知不知道绿宝石的呼伦贝尔草原、狼图腾的锡林郭勒大草原、长在水中沙漠的巴丹吉林等,他们摇头。  相似文献   

10.
11.
卷首语     
我们要返么?我们能返么?“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这是蒯通先生两千年前发表的至理名言。当我们审察了发轫自西汉末年,终结于满清晚期的中国历史上所有大一统王朝的社会改革运动之后,应当感悟深切,亟需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12.
何海江 《魅力中国》2014,(20):100-100
洛阳曲剧院的古装戏《洛阳令》是一部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半个多世纪以来,盛行于河洛大地,誉满神州中原,颇受观众喜爱。这部极富洛阳元素的曲剧《洛阳令》,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性情耿直、为官清廉的董宣,屡屡得罪权贵,为官二十年来连降边贬,由北海相降为洛阳令,从三品降到了七品。董宣抬棺上任,在公主驾前怒斩公主府管家胡,公主颜面扫地,金殿奏本,欲治董宣大不敬之罪,然而董宣宁折不弯,拒不陪情认罪,誓死捍卫大汉律法尊严。光武帝刘秀对其颇为欣赏,最终封董宣为“强项侯”。  相似文献   

13.
李建树 《宁波通讯》2014,(19):58-59
<正>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宰相房玄龄之孙房琯出任慈溪县令,择时在县治所在地慈城兴土木,为慈溪县建造县衙。这便是如今坐落在慈城镇内与街巷民居挤挨在一起的那座旧建筑-——慈溪县衙。现在的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清风园,便是以慈溪县衙为基础建立起来。慈溪县得名于一个母慈子孝的美好故事:东汉末年有孝子董黯,听说用清澈的大隐溪水煎药对母亲的病更有疗效,就每天不惜跋涉三十里前往挑水。慈母担心累坏儿子,干脆与儿子一道迁往大隐溪旁,建草舍居住。故事传开后,朝廷敕封董黯为孝子,民众改大隐溪为慈溪,唐代时又改县名为慈溪县,慈溪便一直享有慈孝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上曾有这样的记载。东汉末年,有一名叫孟他的人仕途蹉跎,不胜烦苦。他思前想后背水一战,倾其家财去行贿当时汉灵帝时大权在握并善于刮民脂民膏的大宦官张让。孟他行贿的物品在今天人看来有些可笑——一斛葡萄酒。汉时的一斛为十斗,一斗约合现在的20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也就是今天的20升,装在酒瓶里也就二、三十瓶,两纸箱而已。葡萄美酒在当时算是稀罕之物,此酒为孟他换得了凉州刺史之职。  相似文献   

15.
隆里古城     
这里是明代洪武年间屯兵形成的千户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古城的先辈都是来自中原的军士,后裔至今还固守着明清时期的汉文化,与周围集居的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人称“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与挪威合建的生态博物馆之一,古城住民的生活习俗会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触摸到浓郁的远古气息。  相似文献   

16.
在美丽富饶和鲜有污染的内蒙古和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鲜为人知又风俗奇特的“马背上的民族”鄂伦春,他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也是独有的稀少民族,他一代又一代地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兽,游猎在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们才开始走出白桦林,走兴安岭,开始耕半猎的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王鹏程 《环球财经》2010,(10):42-44
当我们走出哈包,抬头仰望牧区上空的星空,我们清晰地看到,漫天星斗中的那条闪亮的银河,和夹在它两边的山峰构成了一幅在城市中无论如何也不能看到的壮丽景象  相似文献   

18.
齐作锋 《发展》2014,(7):36-37
正五凉文化(也叫河西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的中国文化发展进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晋后期,张轨依西汉末年窦融保据河西的故事,出任凉州刺史。他于公元301年到任后,首先派兵征讨鲜卑反叛,打击寇盗,扭转了混乱的局势,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威著西州;其后,他一方面选拔贤能,另一方面加强军事,文武并重,苦心经营,短短几年就  相似文献   

19.
吕何生 《西部大开发》2011,(11):122-123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在这种逐鹿中原的纷乱局面下,曹操南征北讨,能够最终完成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有诸多重要因素的。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他求贤若渴的心情在这些"求贤令"中表露得十分鲜明,"唯才是举"是曹操的人才观。曹操不仅重视人才,而且善于用人。《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知人善察  相似文献   

20.
余茂智 《中国西部》2007,(7):112-117
这是一个把历史风干在千仞绝壁上的悲情部落,这是一个把灵魂镌刻在湍流危崖的苍凉民族。古僰人,自夏朝始,宛若一曲深邃的天籁,在静吟过悠悠三千余载后,在明万历年间的一个秋日,黯然断弦,成为永世绝唱,留下千古迷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