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速递     
《上海国资》2012,(6):9-10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稳增长” 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的政策举措包括减轻企业税负、满足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促进消费、启动并加快重大项目投资、鼓励民间投资等。发改委明确表示,不会再有类似2008年4万亿规模的刺激政策出现。  相似文献   

2.
万鲁宁 《宁波通讯》2012,(11):13-15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近期宏观经济数据表明,4月份以来,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稳增长”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会议指出,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4.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2,(22):37-38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部署近期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正张卓元、袁钢明、张世贤等热议"微刺激"如何助力"稳增长"继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之后,6月9日晚间,央行宣布对部分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4月25日央行在年内首度降准后,两个月内第二次"定向降准",而且降准对象也比之前有所扩  相似文献   

6.
一周新闻     
正官方"微刺激"经济稳增长有媒体报道称,自4月份以来的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将稳增长作为会议强调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等稳增长措施相继出台。5月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这些措施被市场解读为"微刺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  相似文献   

7.
张宏 《中国报道》2013,(8):82-83
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双重任务下,绿色能源产业将承担更大的角色,成为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先锋队"。在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之际,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主要趋势。但在当前形势下,中央会否出现政策微调的信号,值得社会广泛关注。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而在7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8.
一周新闻     
正2014.04.03—2014.04.09热点1.国务院:构建中长期稳增长机制4月9日,发改委披露的《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指出,"十二五"后半期及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必须通过优化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为稳增长和调结构营造良好宏观环境,既要防止一些地区不顾条件盲目追求高增长,进一步加重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又要守住经济增长底线,避免引发就业、财政、金融等连锁反应,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为中长期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分析人士指出,从4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9.
一周新闻     
正热点1.国务院:抓紧出台扩内需稳增长措施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会议提出,一要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包括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序放宽市场准入。二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及时拨付预算资金。  相似文献   

10.
国内扫描     
《中国经贸》2014,(10):11-14
国务院部署支持外贸稳增长工作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有关工作会议认为,外贸发展不仅对稳增长、保就业至关重要,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其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才有相应的基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稳增长首先要正确判断形势,既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要看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增强信心。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在促进投资当中,非常紧要的是要注重投向、注重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有利  相似文献   

12.
一周新闻     
官方"微刺激"经济稳增长 有媒体报道称,自4月份以来的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将稳增长作为会议强调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等稳增长措施相继出台。5月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这些措施被市场解读为"微刺激"。  相似文献   

13.
郭鹰 《开发研究》2012,(3):52-55
地方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往往是"留有余地"的,"留有余地"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且这个程度差异在时序上存在波动性。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预测方法技术导致、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导致、保守性估计导致和政绩评价压力导致,其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对2003—2010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会牺牲部分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余地";造成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三次产业的增长预期都比较保守,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增速对预期目标的准确性非常敏感;投资需求不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程度的主要因素,但消费需求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程度升高的一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管理的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15年经济预期增速目标为7%左右。这个数字看似不高,但"含金量"十足。在多年的高速增长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跻身"十万亿美元俱乐部",按7%的增长,一年增加的经济总量已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当下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中,复苏动力不足;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有待提振;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的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难以维持快速增长。所以,主动降低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是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出口升”、“投资稳”、“消费降”是5月份经济数据的最大特征。在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如CPI、PPI、PMI、固定资产投资等普遍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进出口数据却意外“亮丽”。这让中国经济未来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6.
传媒     
《浙江经济》2012,(12):7
纸面上的春天在经济下滑、宏观政策微调的背景下,民营资本又迎来了一个"纸面上的春天"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能源、电信、医疗等领域建设。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证监会、国资委、银监会等部委纷纷发布支持民资进入的相关文件。这被视作是过去"非公经济36条"细则的落实。对于这次的"春天",从宏观层面上来理解,决策层有将经济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意图,而并不仅仅是像2008年那样单纯使用货币  相似文献   

17.
回眸与展望     
<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到了年末岁尾。2012年中央明确要求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宏观经济以稳为主,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防止通货膨胀,大力改善民生,同时,确定稳增长的目标是7.5%。然而,2012年的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实现这个增长目标确实是不容易,经济增速有所下降趋势应属必然。即使在这种状态下,我国经济仍将实现年初预期的7.5%的增长。正如国家宏观院专家所评述的,2012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稳定增长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逐渐成为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为帮助读者了解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趋势,笔者对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作了初步的预测。宏观调控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预调微调政策措施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行为,它的作用在于减小经济波动的幅度并拉长经济波动的周  相似文献   

19.
首季经济运行情况往往是全年经济走向的风向标,今年的首季经济形势更是影响着十二五开局。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虽然经济增长或相比上年小幅放缓,但工业、投资增长平稳,外贸和消费也基本平稳,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就是稳,经济正在继续向市场为基础的新一轮可持续增长过渡。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中国开始研究"储备性政策"了!这是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出的声音。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