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财政部于近期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上海市政府发行的71亿地方政府债券在11月15日完成招标后,于11月16日开始发行并计息。继上海之后,广东省和浙江省将跟进,分别于11月18日和21日招标发行总额69亿元和67亿元地方政  相似文献   

3.
当地方政府在现行体制下难以通过税收权等权利来获得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时,就应当赋予其必要的举债权不久前,酝酿多时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终见眉目。经国家批准,浙江省2011年将试点自行发行80亿元地方债(其中计划单列市宁波13亿元),全额用于市县。根据财政部的规定,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券3年期和5年期各占全年债券规模的50%。企业和个人取得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用于新上项目。  相似文献   

4.
宁创 《宁波经济》2014,(7):46-46
据财政部消息,允许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今年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限额由国务院批准,债券期限分别为5年、7年和10年,预计10省市自行发债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元。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15日,作为国务院批准首批试点省市之一的上海市招标发行了71亿元人民币地方债,标志着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首次开闸。财政部此前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为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提供了制度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峥嵘 《上海国资》2013,(11):20-22
自2011年10月财政部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以来,市政债券的发行与监管便成为学术界、实务界和相关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但是,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相似文献   

7.
土地出让金收入大降,业内忧地方债危机爆发规范财政管理体制才能防控地方债风险今年,地方政府发债额度达到4000亿元,并有10个省市开始试点"自发自还"地方债,总规模为1092亿元。所谓自发自还,是指试点地区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自发自还地方债的规模仅占全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的27%。虽然占比不大,但是"当家才知柴米贵","自发自还"发债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左小蕾 《上海国资》2011,(11):15-15
财政部10月20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如果说数月前发改委制订的《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是变相放行了地方债,现在批准四省市政府发债试点,就是正式启动了地方债,中国财政体制开始了一个重要的改变。在欧洲债务危机正在肆虐全球的风口浪尖上,中国政府启动地方债试点,是很有勇气的举动。  相似文献   

9.
周自军 《中国经贸》2014,(20):131-133
近年来,各种广义上的市政债券,已通过企业债、“打捆贷款”、集合信托投资产品乃至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出台。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广义市政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务院2009年年初决定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仅仅时隔半年,2010年6月18日,我国再次批准以中央打包的方式发行总额为438亿元的债务。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本文依托2011年四省市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背景,引入科学合理的结果评估,可以为地方债券发行风险管理提供战略引导与改进方向,有利于提高发债风险管理质量和效能,有利于逐步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地·经济     
《首都经济》2011,(7):11-12
本市2011年安排地方债券54亿元 日前,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本市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安排时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代理发行的2011年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54亿元。据介绍,这批债券分三年和五年期限两种,分别为27亿元。债券由财政部直接向金融机构发行。  相似文献   

11.
I.IntroductionDespite China’s impressive economic growth,its fiscal sustainability has increasinglybecome one of the most watched risk indicators facing the economy.Although China’sexplicit national debtto GDP ratio israther manageable by theOECD standard,at about20 percent of GDP,given its small share of tax revenue to GDP,currently at18.5percent ofGDP,this fiscalsystem may stumble upon major challenges in themedium to long term ifChina’slargecontingent fiscal liabilitiesare als…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hows that just banning local governments from issuing debts has not eliminated the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many Chinese provinces. The paper then advocate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issue bonds, but subject to some stringent fiscal rules.These fiscal rules should include a balanced-budget rule and a debt limit rule, similar to those already in place among the US states. Furthermore, such rules can only be made effective if they are accompanied by parallel institutional building efforts such as transparent budget process and budget institutions, independent credit rating agencies, proper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cess, and other inter-governmental agencies aimed at alleviat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s. Our domestic currency ratings indicate that all Chinese provinces possess basic creditworthiness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issue domestic currency bonds.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入地方公债制度是我国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可行选择,然而,它的引入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我国地方公债的制度安排必须以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遵循行政监管与市场化发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投资决策责任制,这也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黄媛 《改革与开放》2011,(16):92-93
我国地方政府自94年分税制后,事权不变,收入下降,财政风险在资金渠道、项目收益、土地财政方面尤为突出。因此,尽快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并建立规范的监督管理机制有较强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并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元的,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以及债务管理方面的原因。地方债务的累积,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问题已刻不容缓。从短期看,通过资产证券化、引进民间资本和出售地方国有资产等方式可缓解债务问题;从长期看,则必须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进行制度约束。改革完善分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约束监督机制、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以及建立地方债务管理与防范机制可以有效地制约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  相似文献   

16.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地方政府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已相当庞大,而且呈现不断膨胀的态势,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到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短期看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和引进民间资本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从长期看则必须从体制入手,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事权财权相匹配的财政制度;完善人大监督体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完善政绩考核机制,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了决策层和国内外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债务规模已经十分庞大。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解决地方财政资金不足,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就要赋予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并且明确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制度设计,制定一套包括发行主体、发行规模、发行利率、发行期限、发行方式等在内的规范、科学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周斌 《特区经济》2008,(10):153-154
市政债券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融资作用,而在我国目前虽然法律上不允许发行市政债券,但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地方融资体系,出现了一些以各种公司名义变相的发行市政债券的行为,如何规范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就成为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在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市政债券信用风险,对于相关监管部门确定省、市层级合理适度的市政债券发行额度和规模,对于市政债券的发行者以及投资者准确评估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确保市政债券安全有效地发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奈特不确定性因素期权定价理论的相关思想,构建了市政债券信用风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奈特不确定性背景下,当债务规模占可担保财政收入80%以下时,理论违约概率趋近于零,当债务规模达到可担保财政收入80%以上之后,理论违约概率对债务规模的敏感性突然放大。据此文章得出结论:在考虑奈特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违约率与奈特不确定性因子存在正相关关系;市政债券规模需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bond markets of Asian countries and those of the USA, and whether the effort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improve bond markets have had any effect in East Asia. Because the sizes of the government bond markets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corporate bond markets in East Asia, the present paper uses the daily data of government bonds to examine two questions: whether government bond yields in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Thailand correlate with US government bond yields, and whether bonds in these Asian countries are influenced by ADB bond issue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se issues by demonstrating the fluctuations in bond yields and carrying out an estimation using the exponential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 The results substantiate that there is inde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Asian and US bond markets, and that ADB bond issuance in local marke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sian bond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