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1,(1):24-2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是比喻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在刚刚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成渝经济区的当下尤为贴切、生动。如今飞速发展的四川、重庆,该如何有力地抓住当下的良机,深入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共建川渝繁荣盛景,连同外部经济体共享机遇、分享改革成果是摆在成渝当下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庆所有区县中,潼南是毗邻四川县市最多的对外开放重要门户。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潼南紧扣"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川渝毗邻地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势能,努力打造联系成渝、联动周边、联结遂宁的川渝合作"桥头堡"。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然是热门话题之一. 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成渝交通"极"、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西部金融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这些重大主题,川渝代表委员展开热议,共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4.
川渝竞合大势越来越近,成渝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政府层面的推动,已经让区域内各板块开始"胎动"。11月27日,在金牛宾馆一楼会议室的讲台上,刘捷专注于手中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的讲稿,语气平和稳重,15分钟后,他急匆匆离场。此次论坛是四川和重庆两地建立成渝经济区以来的第二次政府、学界和企业界之前的综合性高层论坛。刘是四川  相似文献   

5.
由于存在着实验范围、自然条件、行政管理体制等差异,成渝"试验区"建设具有不同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庆采取的是"一圈两翼"战略,成都则采用"全域成都"战略。抓住成渝"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四川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从川渝毗邻区域合作示范、扩权强县试点、重大项目和资源开发等角度讨论综合配套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川渝合作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的战略地位,2020年1月,中央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期以来,为推进经济协同发展,川渝、成渝间进行了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为促进双方经济建设、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了经验。2019年,泸州、内江、永川、荣昌四地的四个国家级高新区携手,建立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联盟,就是其中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报告热词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云联数算用、小街区规制、劳动者港湾……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含金量"超高。这些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迅速成为关注热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川渝合作,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地处成渝腹心,与四川接壤,是成渝发展轴线上渝西门户,也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更是双城经济圈最值得期待的地方—重庆市大足区。曾经边缘的地理位置,如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下,加持"腹心"优势,站在了川渝合作的最前沿。在大足决策层看来,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大足必须紧紧抓住,不容有失。  相似文献   

9.
4月2日,四川、重庆两省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将携手打破行政藩篱,联手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圈。  相似文献   

10.
沈飞松 《今日重庆》2021,(11):62-65
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相继建立,川渝两地政界、学界开始筹划经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路径.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成渝经济区因重庆直辖,现在已成为一个跨行政区的经济区,而且,区里有两个极具实力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川渝合作,离不开两个中心的协作和辐射作用的发挥,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成渝经济区研究,重庆市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蓉交流,把川渝合作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推向近10年来的高潮,两地历经分分合合的政区变迁,现在,超越中心之争,在更高的境界和平台推动一体化进程和成渝地区繁荣,正在成为川渝人的共识,这也是历史赋予这一代川渝人的机会和重任。可以预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进一步向  相似文献   

12.
杨玺 《今日重庆》2021,(2):42-45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年过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川渝两地形成四级工作机制、成渝定期联系机制和毗邻地区合作机制,累计签订合作协议236个,开工重大合作项目27个、完成投资354亿元。  相似文献   

13.
4月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在四川成都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首次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并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将自觉携手打破行政藩篱,联手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圈。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密集调研并支持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历史时期,四川广安市率先提出了"立足四川、面向重庆、走向世界"的开放式发展战略,深度融入重庆市,努力打造成为川渝合作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3件全团建议,其中两件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分别是《关于支持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建议》《关于加强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建设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的建议》。同时,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支持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提案》。这些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全团建议、联名提案,凝聚着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渝全国政协委员的集体智慧,含金量高、分量足。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日,由市政府港澳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高新区管委会、市青联与四川省港澳办等相关部门联合主办的"2021川渝港澳青年双创联动发展论坛"在川、渝、港、澳四地以"线下+线上"的方式联动举行。本届论坛以"青年联动,科技创新"为主题,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从协同助力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7.
荣昌地处川渝交界处的腹心,是重庆与四川毗邻城市最多的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荣昌找准定位、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就自身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十三五"期间,荣昌区招商总额2982亿元,是"十二五"的5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3家,是"十二五"末的8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入选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相似文献   

18.
川渝两地自1997年重庆直辖、巴渝分治以来,就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联系。当年,成渝签定《友好合作意见书》;2001年,成渝签订《成都、重庆友好合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以及经济、旅游、交通运输、商贸、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2002年,成渝签订《经济技术协书》;2004年2月,重庆市委书纪黄镇东、市长王鸿举率团入川,双方共同签署“1+6”协议,包括《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6项合作协议,更开创了川渝结盟新纪元;2005年全国“两会”前夕,四川省组织庞大的党政暨经贸代表团来渝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访问,双方就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新共识。通过两地政府对加强新时期川渝合作的足够重视和实际行动,我们看到了川渝合作的美好前景,也感受到两地人民“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的深切情怀。  相似文献   

19.
<正>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支持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扩大金融、科技、医疗、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要求,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近日,重庆市与四川省共同出台《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04,(2):8-9
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地联手打造以成渝经济带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区,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