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遵循否定之否定定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做出的预判.恩格斯的解读不仅符合马克思本意,而且遵循否定之否定同一律原则.但是在“重建”命题的当代争议中,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都违背了同一律原则.由于专业分工与旧式分工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消灭私有制”没有严格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扬弃私有制则遵循了否定之否定定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核不在于消灭社会成员内部个别利益之间,以及个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在于相机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提出要“重建”的“个人所有制”的实质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但又不等于公有制本身,而是公有制的一种优化的实现形式,具体讲是“劳动者个人联合体所有制”.本文对马克思这一观点的形成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据此,作者进一步提出,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有必要和可能把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个人联合体所有制”企业,并建议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公平是经济公平的前提,而生产公平的关键在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所谓的分配公平和等价交换都难以立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应该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问题,于是“个人所有制”这个被人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遂又成为学术界近几年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在仅就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的不同理解概述如下。一、“个人所有制”是否指消费品的个人所有一种理解是,消费品个人所有说。如有人说,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应当是公有制。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是与私有制相对称的,它指的是对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而不是指个人对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不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也不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它是人类彻底解放,人人自由全面发展,停止个人生存斗争,实现全球和谐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苏东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由于种种原因而解体以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公有制形式进行改革以后,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对建立公有制和消灭私有制提出了质疑。有的学者提出以“社会所有制”或“公众所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必须讨论清楚,以取得共识,坚持公有制的理念不动摇!  相似文献   

7.
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言逻辑和理论知识上,论证了马克思提出的“个人所有制”,是靠剥夺剥夺者,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来重新建立。因此,它既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是它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指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这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的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发挥的物质基础,是共产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56年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即形成为一种单一的、僵化的公有制结构。所谓“单一”,是指除了公有制以外,其他非公有制在大陆上几乎不存在了;再就是公有制中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集体所有制要向全国所有制“过渡”,并且已经人为地“过渡”了一些。所谓“僵化”,是指这两种公有制形式,因为实行政企合一、统收统支的体制,搞得非常死板,缺乏生机。  相似文献   

9.
(一) 马克思关于在“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推断,是在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这段话的全文如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来说,所谓所有制,说到底,就是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即与客观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时,对其所依以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外壳被炸毁,剥夺者被剥夺以后,在协作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在我国学术界曾长期认为,是指在协作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但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11.
<正> 在《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作了科学揭示之后,提出了他关于未来社会的著名论断:在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未来社会将会“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的这一历史性的宣告,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并力图去理解、把握马克思论断的思想真谛,大家见仁见智,产生了众多的解释。本文也愿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对几种流行解释的分析对马克思上述论断的解释,焦点在于说明“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对此,流行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三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马克思指的是消费品分配制度,即个人直接占有生活资料。第二类观点认为所谓“个人所有制”就是私有制,这类观点虽然对其主张的私有制各有其不  相似文献   

12.
试论“经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说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产物,它以利己主义为人的本性,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必须在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基础上追求个人利益,而这不能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经济人”。近年来,对于“经济人”过分强调与宣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必须把远大理想信念和大公无私的道德教育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历史的更替、历史的变革。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所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备的而又是最后的私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消灭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精装本第一卷,第264—265页)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核心。假如抽  相似文献   

14.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对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的构想,对其内涵的理解学术界一直共识难达。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学术界重提对该命题的阐释。本文首先归结了学术界有代表性的几种意见;进而分析了各派的主要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未来社会所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内涵的理解;文章结束于对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正确理解”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拜读了王成稼同志“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一文后(下称王文),认为这种“正确理解”是值得商榷的。王文绕开了马克思为什么在这里采用“个人所有制”的用词,而不是用一般“公有制”;如果说这只是“消费品分配原则”,为什么马克思要改变初衷,在这种场合去突出消费品分配问题;最后马克思用“重新建立”这个既肯定又加强的用词,又有无特殊含义;等等问题,看后觉得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6.
时下,人们谈论起腐败,都认为吏治腐败是最根本的腐败,然而如何防止吏治腐败呢?关键在于吏治改革上,即要真正按照干部“四化”标准选贤任能。目前各地有不少做法值得很好地加以总结、完善和推广,其中突出的就是实行“五制”。 ——举荐干部实行“公认制”。选贤任能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那些真正符合干部“四化”条件的人举荐出来。以往举荐干部的渠道虽然也比较多,但只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许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消灭私有制”是一种理论抽象,是指要消灭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基础的、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不是指一般的私有制,也不是指非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我们当前要大力发展的私有制与马克思“消灭私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统一的。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业,而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一、山西省所有制结构的现状 所有制结构包含着互相联系的两项内容:一是社会所有制结构,二是各种所有制本身内部的结构.从历史上考察,社会所有制结构分两种类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私有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动者私有制,如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另一种是非劳动者私有制,如资本家所有制.公有制也分两种:一种是劳动者公有制,如原始社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另一种是劳动者的公有制,如封建社会的公田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19.
那声润 《时代经贸》2011,(22):28-29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选择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落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则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有制和私有制亦有优劣之分。西方世界的私有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变得较为先进了。而东方世界的公有制却举步维艰,难显其先进性。我国目前不是选择公有制或私有制的问题;而是选择什么样的公有制和什么样的私有制。  相似文献   

20.
有观点认为,“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容是:公有制或私有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剥削;凡是能够解放生产力又没有剥削的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所有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消灭私有制”不是要废除一般私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私有制不一定意味着剥削,国有企业不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剥削。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不符合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原意,是十分错误的。并且从如何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马克思创始人的原意到底是什么、私有制和公有制到底哪个有剥削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