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西欧和日本先后爆发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达三年多,使汽车、建筑、造船和机器制造业等工业部门生产减少,对钢铁的消费连年下降.估计八十年代后七年随着石油降价,工业生产好转,钢铁需求可能有所增长,由于通货膨胀和生产成本提高,钢材价格将趋上涨.但由于生产过剩严重和限制进口措施加强,贸易量将趋萎缩,市场竞争加剧,价格难于大幅度上涨.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机电产品市场,按贸易额大小前3名依次为西欧、北美和亚洲东南部,其机电产品进口额约占世界进口总额的80%左右。 一、西欧机电市场 西欧机电产品每年进口额4500多亿美元,占世界机电产品进口额的40%左右,年增长速度达8%左右,约为同期世界市场增长率的两倍。从进口来源看,约30%的产品从西欧以外的国家进口。其中,美国约占其境外进口总额的30%,日本占25%,亚洲四小占10%。  相似文献   

3.
一、资本主义各国化学工业从长期衰退中开始复苏今年以来,随着西方经济的逐渐好转,化学工业也出现了恢复的迹象.生产持续回升,开工率有所提高,化工品销售增加,厂商的收益明显增长,失业率开始下降.美国情况较好,西欧日本差些.美国的化学工业一向是西方各国化学工业的"晴雨表".去年化工生产比1981年下降9%,降到1980年危机以来的低点,只及1977年水平.但自去年11月起逐月回升,今年4月比11月升8.5%,化工原料4月比去年同期升6.6%,合成材料猛升13.4%,4月开工率从  相似文献   

4.
近六年,我国每年都要从日本大批量进口钢材,而且每年从日本进口的钢材数量始终保持在600~700万吨的水平。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后,我国从日本进口钢材的数量依然没有任何减少的势头。国内有关学者及相关舆论对我国长期大批量进口日本钢材这一现象进行剖析时,认为我国大批量进口日本钢材的根本性原因是日本钢材...  相似文献   

5.
一季度船板钢市场行情回顾由于经济危机波及实体经济。国内主要钢材消费企业景气度持续低迷。需求量萎缩致使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急剧下滑,从主要城市中厚板价格走势来看,自去年7月份至11月中旬,四个半月的时间.中厚板市场平均价格较上半年最高时期回落3200-3400元/吨,跌幅超过50%,与大多数钢材品种一样。去年船板钢市场也经历了巨幅波动,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过1980~1982年严重危机后,从1983年初起出现周期性回升。与此同时,西方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1)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实行的紧缩经济政策,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终于把物价上涨率暂时压了下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消费物价上涨率由1980年的平均12.9%降到1983年8月的4.9%,特别是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已接近或低于六十年代平均水平。在物价涨势减缓的同时,各国利率水平也有明显下降,特别是美国的利率从1982年7月起经几次下调后,优惠利率1983年初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7.
钢价飞涨重压造船企业从2002年下半年起,国内各钢厂开始不同程度地涨价,今年头3个月,更是价格暴涨,国产船板的价格每吨比去年上涨了700~1400元不等,而进口船板则上涨了100~120美元不等。由于造船行业所有的基础都与钢材有关,即使扩大了产量,仍无法消除钢材成本涨价的因素,在签订合同后再遇到钢材涨价,对船厂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增速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明显放慢,加上日本经济复苏处于停滞状态以及西欧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使得全球经济增速处于走低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已把今年世界经济的预测增长速度调低到 3.2%。   与中国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的亚洲地区经济,由于对美国、日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尤其受到严重影响。据世界银行预测,亚洲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由 7. 5%降到 5. 5%,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担心亚洲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经济复苏可能会夭折。然而,在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减缓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条件下,商品价格一般都是下跌的。但二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价格往往并不下跌而是继续上涨,这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新现象,探讨这一问题,既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1857年到二次大战前发生的九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以英、美等国的物价来看,都是下跌的。唯一的例外是1903—1904年危机中美国物价没有下跌,这是因为这次危机持续时间很短,为期仅仅半年,工业生产水平只下降了2.2%。此外,以棉花交易所巨头苏里为首的美国棉布协会,趁1903—1904年美国棉花减产之机,大肆囤购,哄抬棉花价格,这也影响了整个物价水平。但就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少数商品的价格仍然下跌了,例如铸铁的价格就下跌了29.8%。上述九次危机中,以1873年、1920年和1929年三次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一、1983年西方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西方经济经历了1980—1982年战后最严重、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后,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暂时缓和,从1983年初开始走向回升,但发展很不平衡。从1973—75年危机过后第一年的情况看,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回升幅度(1976年比1975年):美国为5.4%,日本5.3%,欧洲共同体平均5.0%;而1983年美国的经济增幅为3.3%,日本为3.0%,欧洲共同体只为0.8%,其中英国增长2.1%,联邦德国增1.3%,法国增0.5%,意大利则下降1.4%。从工业生产指数看,经过将近一年的回升,到1983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已超过危机前高点2.1%,日本超  相似文献   

11.
东欧国家的外贸逆差主要是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逆差。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借苏联政治上与西方搞缓和、经济上扩大与西方贸易之机,也扩大了自己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大量从西方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出口却跟不上去,贸易逆差激增。1975年以后,这些国家虽然放慢了与西方贸易的步伐,但由于世界市场上原料、燃料价格飞涨,机器制造业产品竞争激烈,加之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危机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因而使整个东欧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贸易逆差仍逐年增加。东欧国家对西方贸易的长期逆差成为当今东西方贸易的突出特点。贸易逆差转为对西方的债务,既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影响了东欧国家本身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等七家美国大钢铁企业,于今年1月11日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西德等西欧11国钢铁公司提出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讼诉,指控它们接受政府补贴,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美国倾销钢材。美商务部随即宣布暂停实施现行的旨在控制进口的“启动价格机制”。这样,酝酿已久的美欧钢铁贸易战便趋于表面化了。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从3月20日起将对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为期3年的临时保障措施,对大多数进口钢铁产品征收8%至30%的进口关税,并对厚钢板实行限额进口。美国政府作出此项决定的依据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TradeLaw1974)第201至第204节(即俗称的201条款)的规定。美国启动201条款将给欧盟造成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国也将有3.5亿美元的钢材难以出口。这一措施遭到了中国和欧盟、日本、韩国、瑞士和挪威等许多国家的反对,并向美国表达了他们的共同观点,即美国的保护主义措…  相似文献   

14.
经济博览     
"中国价格"融入美国经济"中国价格"已融入美国经济,并正成为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纺织品进口配额于2005年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将占据美国纺织品市场的半壁江山,美国经济正面临"中国价格"的新挑战。美国企业可以生产取代日本产品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以来美国出口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此外美国还对中国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日益扩大。从2005年起我国调整了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我国对美进口增速高于出口,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放缓,2008年增速已经放缓至4.6%。  相似文献   

16.
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中,西德工业发展速度是较快的,超过了美国、英国和法国,仅次于日本。战后三十年来,西德已从一个经济处于破产边缘的战败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三位的经济大国。西方国家吹嘘战后西德经济“已经出现资本主义永久繁  相似文献   

17.
一、1985年西方经济贸易形势估计 1984年西方经济进入全面复苏,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4.5%,这是自1977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年份,其中美国经济回升比较强劲有力,虽然下半年转疲,但全年仍增长了6.9%,日本通过对美出口的强烈扩张,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率也达到5.5%。西欧经济回升乏力,尤其是联邦德国、英国工潮迭起,影响经济回升,全年只能增长2%。此外西欧国家产业结构改革迟缓,科技进步逊于美、日,以及社会福利包袱过重等因素,也是  相似文献   

18.
日对美西欧贸易因美西欧贸易逆差而长期争论不休,最近已达白热化。1984年度,日对美贸易顺差达368亿美元,占美财政赤字总额的30%;对西欧顺差110亿美元。这使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呼声日益高涨,里根行政当局强烈要求日本开放其国内市场,为了缓和日益紧张贸易关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雄不得不在日本亲自推行“购买外国货运动”,他本人也购买了价值280美元的意大利领带和衬衫。但很多西方分析家仍认为这个运动不会起多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秀清 《商业时代》2012,(31):21-22
本文借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及其与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联系与区别。并全面阐释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认识,揭示其本质,阐述其发展演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以期对丰富和完善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商业时代》2004,(28):2-2
油价一涨,节油的声音也高涨不少,因为我们越来越觉得节油是一种无法回避的选择。 汽车节油技术开始于日本,原因是由于它是一个资源小国,必须注重节能。在这方面日本的技术上走在了前列。节油技术的研究在世界上普遍引起重视,应该是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经济危机后,由于产油国组织欧佩克联手提高油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能源链上的断裂,造成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另外,也由于对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认识的加深,人们开始越发注意对汽车节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