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有化之局     
张信东 《新财富》2003,(7):12-12
看似对小股东有利的私有化,却是大股东精心设计的一个“局”。在这个“局”中,大股东从一开始就控制住每个关键环节,一个个似乎偶然的事件,不断地影响着小股东,的判断,令其逐渐陷入大股东所设的局中。本期封面故事探究了香港大股东在私有化过程中,经常操控的九个环节,并具体分析了“会德丰”私有化的几个经典案例,引证这种高超的财技如何被熟练地玩弄。  相似文献   

2.
王济武 《新财富》2003,(6):82-89
不应该只是业绩差的上市公司退市。对于小股东而言,极差公司应该退市;对于大股东来说,上市公司的股价难以反映其高质量的资产、高盈利水平时也应该考虑退市。包王刚家族出售船务资产全面转型受到上市规则的限制,因而私有化。同时,为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会德丰系将历史上形成的多达16家上市公司的结构,经过多次私有化退市行为而精简为7家上市公司控制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小股东诉讼为切入点探讨了"大股东控制"的治理问题。经研究得出结论,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小股东诉讼"并不能有效地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更达不到治理"大股东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一、模型假定1.控制权竞争主体。i=l,为境外战略投资者,i=2,为国有大股东;两大大股东内部均体现为利益一致性集团,除两大股东之外的小股东用s表示。2.股东持有股份比例。总体股份为单位1,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初始分配得的股份额,为国有大股东初始分配得的股份额,且。剩余的股份为除两大股东外国内其他小股东所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津 《商业时代》2007,(16):78-79
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在博弈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现状,即:小股东“搭便车”从中获利和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本文基于博弈论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补偿、激励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申尊焕 《财贸研究》2003,14(5):76-80
公司治理理论表明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但已有理论缺乏对其侵害原因的分析。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大股东提供的监督服务是一种俱乐部产品 ;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分析表明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为补偿其监督成本 ,且大股东数量越多 ,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越小。为防止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发生 ,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和公司长远利益 ,就应对大股东的监督进行补偿 ,并给予激励。  相似文献   

7.
周妍 《商》2014,(31):150-150
近年来,公司治理的研究问题从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转移到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分析。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对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关系进行了分析,首先选用智猪博弈说明小股东的“搭便车”心理,然后对大小股东的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分情况讨论,解释了“用脚投票”的现象,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护小股东利益,是目前各国公司法研究人员的热点问题,我国新公司法也对此问题作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改。保护小股东利益是目前公司管理的需要,但也存在诸多弊端,这是平衡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的现实原因。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这对矛盾,只是暂时的,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理念随着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也会最终不将存在,自然也就不存在平衡股东间利益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及相应的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治海 《安徽工商》2001,(9A):18-19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大股东在证券市场上对小股东进行剥夺的形象描述,以致于要求保护小股东的呼声,一浪盖过一浪。目前,绪如设立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发展投资基金,要求体现“三公”等做法,吸引了众多小股东的眼球。然而,这些尤如童话一样美丽的做法,究竟能对小股东起到多少的保护呢?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侵害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已有文献在对股东控制权上的分析疏漏造成了分析结果的片面性。力图通过控制权收益和超控制权收益理论的运用,深刻分析控制性股东的行为,从而提出治理大股东侵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正国 《中国市场》2014,(38):128-130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怎样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是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但是,在不同经济实力的公司中都会存在所谓相对的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公众持股,股权更加分散,中小股东的数量巨大,这种大小股东的差别会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害关系便成为治理好公司的关键所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股东大会投票方法——股东一人一票制,作为对资本民主的一股一票制的补充,提升了小股东权力,限制了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在中国市场经济下的小股东行为模式展开的分析讨论,并在不同的大股东的控股情况下对小股东行为进行了建模。  相似文献   

14.
叶寻  谢峰 《三联竞争力》2005,(12):12-12
香港市场近期掀起一股私有化风潮,各色大股东心思各异。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中不容忽视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能将众多小股东的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投资实力,一方面充当小股东的代理人,另一方面充当被投资公司的大股东,从而成为真正的投资中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机构投资者将承担起新的使命,发挥其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股东具有单一持股数额小、人员分布分散、持股种类和数量易变的特点,其权益经常受到来自于大股东的侵犯,目前所使用的多种保护制度也难以对此实施有效遏制。尊重和保护小股东权益并在不损害大股东利益的前提之下,来设计相应的保护制度,从小股东自身特点出发,不失为维护小股东权益的一种制度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为例,对比分析了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对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人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两个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作为控股股东的政府在制定方案时的角色定位矛盾,因以不能损及政府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导致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均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同时却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股东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对政府股东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大会的权力事实上转移到了大股东手中,股东大会基本上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股份不能流通,其价值由每股净资产体现,大股东这种与中小流通股股东价值相背离的价值观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异化的根源。股权分置改革将使得大、小股东的财务冲突得到极大缓解,有利于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政策来套取现金现象,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引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进行相关性、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公司未来成长性与现金股利均有正相关关系,其关系有利于遏制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从而减小大股东操控低股利政策对小股东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雷婕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163-164
在我国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在博弈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现状,即:小股东"搭便车"从中获利和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基于博弈论中的"智猪博弈"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