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土地市场的发育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土地根本未进入市场,从而不存在土地市场,而且是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在各种产品和其它生产要素已经市场化而仍然可以免费使用土地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和总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相似文献
3.
4.
5.
对土地经营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义平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4):59-60
土地经营是政府利用市场法则,通过对土地资本技巧性运作,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本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政府在运营城市土地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把握好宏观调控、规范机制、完善市场、强化管理、机制创新等关键环节,加快土地经营步伐,使土地发挥最大的综合效应,服务于城市经营的总体目标,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深层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1、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从部分城市(深圳、广州、抚顺、重庆等)率先起步至今不过五、六年,但进展比较快。近年的治理整顿亦未停顿这方面的改革;而是在不断深化。国务院1988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从法律上结束了城市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的历史时期,转轨至有偿有限期使用的历史时期。根据这一条例,凡使用属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土地使用者,都有依法交纳土地使用税的义务。条例规定了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5,(15):34-36
不少房地产商为了炒作房地产获得“暴利”的回报,到处鼓吹“地荒论”,这尤以那些明星似的房地产商为盛。有一位很有名的房地产商说“北京四环内的土地供应越来越少”,这成为他“土地供应严重不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经济的合理性还是制度的合宪性分析,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正当性基础均源于国家从土地的社会最佳利用出发对土地市场进行管理,它是国家行使土地管理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广东省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限度地直接入市的试点,从相反方面佐证了垄断不再有助于土地的整体最佳利用。由此,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垄断只能是一种土地管理权,而不是政府在土地市场上的垄断经营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并且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这是令人感到高兴的事。相信不久的将来,南宁市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给国人,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省国投产权交易中心研发部 《产权导刊》2007,(2):43-44
三板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适时而适度地发展三板市场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主板市场上市公司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等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发展三板市场已经成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城市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国内34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情况进行了聚类,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在土地利用效益方面的各自特征,并对国内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一、城市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原因分析
1.城市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是“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客观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各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城市的用地需求迅速扩大。但是,我国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却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之下,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利益逐步独立化的企业或使用国有土地的个人,也有把各年闲置或滞存的国有土地转让出来,以此获取土地经济价值的愿望;另一方面,当急需用地的单位或个人无法通过正常供地渠道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就只能转向隐形市场以满足用地需求。因此,城市土地供求矛盾是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市场中地方政府权力寻租的表现、路径,并构建了相应的权力寻租模型,在此基础上,挖掘其滋生的制度环境,进而反思权力寻租的外部性和造成的危害,最后提出抑制性对策,以便为我国的公共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