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而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文章从自创商誉的涵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企业不进行自创商誉确认的弊端,提出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及核算的具体方法,目的在于阐述企业实务中应该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购买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萍 《会计之友》2003,(5):42-43
笔认为核心商誉以及被确认在商誉中本质上不属于商誉的资产要素是一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购买商誉符合会计确认的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标准,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对购买商誉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购买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的较为科学的方法,是在对所有商誉进行摊销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商誉价值的减损评价。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下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资产,一旦被确认。即与其所在企业共存亡。因此,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式。本文分别从在财务及个别财务报表上确认的商誉和只在合并财务报表上确认的商誉两个侧面,分别论述这两类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终止确认。  相似文献   

4.
康均 《广西会计》2000,(6):21-23
在传统会计理论中,对企业的自创商誉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逐渐成为企业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而且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自创商誉的确认再度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界的焦点话题。一、现有商誉确认理论的不合理性1.现有商誉确认理论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现有商誉确认理论只确认和计量外购商誉,而对自创商誉则不予确认。其理由是外购商誉的市场交换价值使确认具有可靠性。事实上,这种商誉确认理论并不科学,它违反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基础,外购商誉是自创商誉的转化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外购商…  相似文献   

5.
宋起 《企业活力》1996,(4):40-41
商誉的会计确认宋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形象维护意识日趋强烈。近几年,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企业发布自身商誉价值方面的报道,说明商誉价值已引起企业界以及社会的重视。这里谈谈商誉的计价确认问题。一商誉和商标权、专利权、...  相似文献   

6.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疯狂地吞噬着华尔街,而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曾被奉为"代表未来会计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亦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伴随的是,会计上确认的合并商誉这种虚拟资产到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何影响,进而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等问题值得冷静思考.本文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国沪、深两市1 331家(剔除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详细描述了样本上市公司确认商誉的状况,分析了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经济后果.指出在商誉确认方面,样本上市公司中确认商誉的达38%,且具有增大的趋势.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确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了必要的便利.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既不符合相关的数理逻辑关系,又可能存在对会计准则理解和运用上的偏差,抑或存在着会计舞弊的嫌疑.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上确认的商誉并不完全符合其本质,证明了部分上市公司对商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着偏差.  相似文献   

7.
商誉的确认计量亟待革新○中南财经大学石春茂商誉的来源有自创和外购之分,但现行的商誉会计实务却以此为切入点,来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值得研究。一、按现行实务,企业购买一家企业并愿支付超过帐面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价,形成所谓外购商誉,这是被购买企业业已存...  相似文献   

8.
试论商誉的转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婕 《四川会计》1999,(5):23-24
随着商誉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成为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商誉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商誉的确认和计价至今没有一个得到理论界普遍认可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拟从商誉的性质及计价角度浅论商誉的转出问题。一、有关商誉...  相似文献   

9.
负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确认方式有相似之处,即确认时间为企业并购日,确认金额为购买价格低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依据为购买业务中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合法证据。但负商誉与外购商誉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对应于对负商誉性质的三种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核心商誉的辨认,将价值链分析方法运用于商誉分析。指出不能确认自创商誉,但应确认外购商誉,同时笔者认为因商誉的特殊性,只能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11.
正一、自创商誉的确认(一)自创商誉确认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新经济时代,有形实物资产是企业生产的核心,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否,对企业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自创商誉已经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由此可知,只有对自创商誉确认,向报表使用者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才能对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给予满足,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商誉的来源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立和积累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源。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时产生的、非企业自创的商誉。新旧会计准则均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新会计准则规定的商誉实际是外购商誉。笔者认为,承认外购商誉、不承认自创商誉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资源构成、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组结构的变化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所关注,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这种做法,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是合理有效的,随着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及会计计量技术和评估技术的成熟,不确认自创商誉,将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本文拟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就自创商誉的确认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谈自创商誉的确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商誉会计问题概述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经济资源。商誉问题产生后一直是会计规范化的一个瓶颈问题 ,有关方面多未达成共识。改革开放初期 ,企业往往忽视所拥有的商誉 ,现在又出现商誉评估热 ,过高估计商誉的价值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决策者的经济决策。商誉会计问题中 ,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商誉的确认问题 ,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一切问题都由此而引起。商誉按其形成来源可分为两种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现行惯例是将外购商誉于购入当日记录于购入企业的账上 ,并在当期…  相似文献   

15.
在商誉的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尽管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并未确认自创商誉,但主张自创商誉应予确认的呼声越来越高。一、自创商誉的确认(一)自创商誉确认的现状2006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体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是依然不确认自创商誉,仅对外购商誉进行确认。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改制、资  相似文献   

16.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合并产生的商誉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业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数理知识来论证递延所得税负债与商誉的确认是循环往复且有界的,从而准确计算两者交替增长逼近的固定数值,以此确认两者入账价值,随后利用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解释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商誉和递延所得税两者变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获利能力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商誉不能同企业的整体价值相分离.不能单独交换.不能单独转为现金:它难以进行可靠的计量:同时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会计实务上.理论界学者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因为自创商誉比外购商誉更难以公允地量化.但自创商誉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投资人等相关利益的决策。所以适当披露其会计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新准则下商誉的确认和计量1.商誉的实质。商誉是企业的超额获利能力.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个性特征的总和.认识商誉的本质有利于了解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回顾历史对商誉本质的研究.1810年英国法官L0rd Eldon认为,商誉就是企业给顾客们的商业信誉。在1901年税收案件中,法官认定商誉为企业一些惯有的吸引人的因素或是良好的信誉和人际关系所带来的额外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资产重组和企业合并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商誉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关注,要求确认和计量企业商誉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目前世界上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不尽合理: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这种会计方法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严重违反了会计原则。笔者认为,只有对现行的商誉会计做法进行改良,才能如实反映企业商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商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标志,也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合伙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正确地确认与计量商誉就显得十分必要,章从商誉的形成及特征入手,对合伙企业商誉提出不同的确认与计量方法,并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