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别以2000~2005年、2005~2009年为考察期,本文利用SSM(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城市群和8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对半岛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相似度将其分为4类,分析其原因以及半岛城市群产业发展总体特点,对城市群及各地市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建议:提升双核心城市能级;明确城市群内城市定位;扩大半岛城市群的腹地,推动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其旅游环境竞争力状况的研究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定量测度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环境质量,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现状与环境等级,对于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旅游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区位交通环境、旅游市场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等影响与制约旅游业发展的6个子环境系统构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09年相关指标数值,采用TOPSIS评价法构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将山东半岛城市群8市按照其旅游环境竞争力水平划分为4个层次,并进一步确定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应用标准差系数法和产业规模区位商法判别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发展成一个专业化水平相当高的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态势显著。运用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对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态势显著,但集群处于自然集聚阶段,集聚引发的经济效益尚未显见。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推进其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发展战略是地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群之一,但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相比,在整体竞争实力和发展空间上还存在差距,综合比较分析这些差距,对于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经济实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选择主导产业、膨胀产业规模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大力促进农村城镇化,将为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资金、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有效保障,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发现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山东半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选择。而山东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和经济状况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山东省情出发,笔者认为要广义地、动态地看待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换型城市化,树立山东的整体美好形象;在加强与日韩经济合作的同时,要更快地开拓半岛城市群的西部、北部腹地,争取把城市群建成环黄渤海自由贸易区的枢纽地带。 相似文献
7.
打造包括济南、青岛、烟台等8个城市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快其发展,促进其崛起,使其成为全国区域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企业集团作为以母公司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经济联合体,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集聚、 相似文献
8.
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山东区域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都应当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区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确立"一体两翼"总体布局,形成半岛城市群。半岛城市群要"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推动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特色发展。同时在制度创新中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城市群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胡昱将产业集群模式分为市场创造的产业集群模式、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产业集群模式、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模式。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发展良好,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市场创造模式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较弱,此外,集群内企业还存在着“聚”而不““群”现象。因此,要在加强群内龙头企业的培养的同时,发展众多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城市群内日韩企业集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起,韩国已成为山东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韩日企业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呈明显的集聚态势。本文在详细分析韩日企业集聚中呈现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韩日企业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内的集聚质量,增强利用韩日资水平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推动“半岛城市群”建设,就是要让8个城市形成拳头合力出击,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使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本文分析了城市群建设的国际国内背景,论证了青岛市如何才能发挥好半岛城市群龙头的作用,以及推进半岛城市群建设应优先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与胶济现代制造业带相适应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传栋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3):20-24
山东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结果,是伴随着胶济铁路沿线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山东半岛地区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基地;并使山东省由20世纪70年代的济青双极城市结构,迅速发展为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地级市和30个县级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2001年,8市共实现GDP6228.99亿元,超过了辽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辽宁全省(该省当年实现GDP5033.17亿元),也超过了京津(两市当年共实现GDP4644.27亿元)唐三市之和及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和南… 相似文献
13.
14.
15.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爱芝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9):43-47
产业生态化,就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以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综合运用生态经济规律,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利用一切有利于产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宏观上协调整个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系统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确保系统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微观上,通过综合运用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第二、三、一产业,最后根据结果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产业结构是城市群形成发育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文章应用产业结构高级度、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四种测度方法,并结合GIS可视化功能,对江淮城市群10个地市的三次产业结构、34类工业、27类制造业的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定量刻画。研究发现:江淮城市群产业发展层次总体上较低,内部差距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度呈现明显的"T"型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度则呈现"一圈一带"状分异模式,三者并不协调;城市群各地市之间的工业结构相似度普遍过低,工业结构差异较大,产品和产业链分工较弱;城市群内产业专门化偏高,分工仍以产业间的部门分工为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T"型产业空间整合、优势产业分工协作、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发展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进而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以制造业为核心竞争力9辅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东北亚发展模式。山东作为环渤海的重要省份,地处东北亚前沿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发展空间和前景广阔。抓住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在更深层次和更宽泛领域参与东北亚地方政府之间经济合作与发展,是推动沿海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