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2009,(3):14-14
2009年3月7日-17日,著名青年画家吕华的女性主题油画展在陕西会馆·晏济元美术厅开展,吸引了众多美术爱好者前来观展。吕华从1987年开始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不断追求表现女性的美,以一颗虔诚的心,坚持创作二十余年。策展人丛啉中先生说,将画展定名为“女人是福”,不仅是借一位懂得欣赏女性之美的画家向女性致敬,更是希望通过此次画展让广大女性意识到自己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林文 《黑河学刊》2011,(8):17-19
"杨家将"小说的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如佘太君、穆桂英等。同时也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在小说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女性形象,如黄琼女、重阳女、杨七姐、满堂春等,这些女性形象同样有情有义、英勇善战、敢于追求主动追求婚姻幸福,是古典小说女性人物画廊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她们个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对明代以后的小说和戏剧创作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乐秀 《理论观察》2009,(1):138-140
民国初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这一时期女装审美意识由于受社会政治的冲击、经济的推动、西学东渐的引导以及近代女性解放运动兴起的激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呈现出追求阳刚美、曲线美、个性美等新趋势,体现了女性解放意识的确立和对美的追求与阐释。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流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肯定女性追求爱情自由;鼓励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支持女性积极争取文化权利。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开放进步的女性观。但一些作品又反映了作者重视贞节的腐朽态度。蒲松龄的女性观是复杂而矛盾的。  相似文献   

5.
在简.爱的生活道路中,她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压迫。无论多么困难和艰辛,她从不放弃追求自由和平等。简·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的激情与理性使她最终获得了幸福;她的善良的性格赢得了世人对她的尊重;她对真爱的追求让人们懂得了爱情的真谛。她是具有内在美的独立女性。  相似文献   

6.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7.
杨岳华 《黑河学刊》2011,(10):44-45,47
鲁迅《伤逝》的子君与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白流苏是"五四"以来到20世纪40年代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们在人物个性塑造及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比较人物的不同特点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两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格兰·菲利普斯在其短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她们性格各异、独具特色,而这些女性人物背后又都折射出深刻的文化内涵。文章将以其作品《与她共舞》为例,对小说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并探究人物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阐明在她们放荡的外表下隐藏的是她们在扭曲的两性关系中,对女性独立身份的追求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李威 《理论观察》2014,(7):123-124
阅读《诗经》,可以发现,其中的女性具健硕之美、动态之美、活泼之美、强悍之美。反映出那个时代追求的是,女人从身体到内心全是健康的。而这些,有后世所不具有的。相对于后来的各种社会形态,《诗经》保存着更多的人类本真。重新正视时代,应该努力避免因为现代化建设而流失的人类自我。  相似文献   

10.
汪家羽 《黑河学刊》2012,(11):51-54
"形"与"神"历来是中国译学史上的两个焦点性关键字,中国的翻译研究一直以来就都贯穿着二者之争。作为一名杰出的翻译家、中西文化的传播者,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观。且林氏认为翻译是门艺术,而"美"又为艺术的本质,因此,林语堂的翻译研究实际上就是以"美"为旨归。本文透过林语堂对于"形"与"神"的阐述及对其翻译作品的分析来发现其"美学翻译观"。  相似文献   

11.
贾迎春是金陵十二钗中薄命女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个。她宽厚、平和、可爱,但性情懦弱,是贾府由"公府千金"沦为"蒲柳下流"的第一人。"木头"式的性格缺欠,是迎春婚后对恶运斗争失利并在恶运中死去的内在因素之一。她的父亲贾赦以抵债的形式嫁出了亲生女儿,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要因素,是直接责任者。孙绍祖是郐子手。迎春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末世新旧贵族的权势更迭中旧贵族女性社会地位的沦落。迎春既是全书结构线索的有机部分,又丰富了十二钗的厚度,使美与美的被毁灭得到更多角度的展示。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和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他用演绎心灵恐怖的创作技巧稳固了哥特式小说的地位。在爱伦·坡充满了死亡、暴力、病态、忧郁以及压抑的哥特世界中,读者可以穿越生死之界,领略到坡给读者带来的不同的爱情之美——恣意哀怨的美、颓败腐朽的美、绝望死亡的美,同时也让读者能够看清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爱伦·坡善于描写细微的心理变化,对主人公濒临死亡时的恐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但他作品中的"死亡"表现的并不都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超越人生的渴望以及忠贞而绝望的爱情——爱伦·坡的"死亡"主题的深刻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健美操教学中,美无处不在,要充分利用美育因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美、感悟美、追求美,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4.
沈悦 《理论观察》2010,(5):143-144
林真理子是日本著名的女性作家,以描写现代人的恋爱和婚姻见长,塑造了一批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个性,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只要赶上末班飞机》、《京都行》和《青果》三部作品是林真理子的代表作。这三部作品均从都市现代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白领丽人们在面对恋爱和婚姻时的迷茫、困惑以及为了实现自我而进行的心理斗争,深入剖析了走出传统思想桎梏的新女性,反映了现代新女性追求独立,走向自我实现的精神轨迹。  相似文献   

15.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第14位女性得主,她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女性立场特征。本文以对其系列作品"乌托邦之声"中的《锌皮娃娃兵》一书为例,从访谈对象、访谈材料和人类历史三个角度,探寻其作品中表现出的作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女性立场。  相似文献   

16.
刘悠  刘丹 《走向世界》2014,(42):88-91
"微电影"热络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在2010年诞生的营销概念,带来了成千上万的、各式各样的作品,同时也给芸芸众生带来一场场个人体验——原来,人人可以当导演、人人可以当主角、人人可以"讲故事"。 在"微电影"迎来它数量、题材、参与者、品牌商、发行平台以及观众快速增长的"井喷之势"中,你是否想过,有这么一天,有那么一部微电影记录的是青岛人的故事,展现的是青岛的美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部分健身俱乐部女性会员的走访了解,从女性从健美操中能够体验到的各种美人手,分析了健美操中有什么样的美,怎么从健美操中体验美综合运用了访问调查法、实验对比法等方法对健美操具有的美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女性的审美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莉丽 《新西部(上)》2009,(7):122-122,119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认为<诗经>中塑造了众多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 女性形象,她们集外在美和内在美于一身,表现出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同时探讨了周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心理取向的要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无名的裘德》是著名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作品,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系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淑·布莱赫德。布莱赫德在婚姻上既反抗又屈服、爱情上既有情又无情、宗教上既叛逆又退却、性爱上既反抗又妥协的双重性格,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成因,对淑·布莱赫德以及裘德悲剧命运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艾丽丝·门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女性心中的呐喊,其作品聚焦女性的命运,将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挣扎、渴望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其代表作品《逃离》中,门罗用质朴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女主人公卡拉的遭遇,揭示了女性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对自我身份的无比困惑。女性通过女性自我身份意识的萌芽、探寻、确立,完成了女性自我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