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利用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揭示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单一的中央政府依托相对绩效考核的晋升激励假设下,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会采取模仿战略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进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而放松假设后,地方政府的行为将出现分化.接下来,本文根据1999-2007年中国省际间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情况,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近年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关键因素并非地区间相对绩效竞争的结果,而是由GDP增长率等绝对绩效指标带来的晋升激励扭曲.此外,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益控制权的行为,将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2.
晋升激励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式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视角对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颖而重要的认识。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的把握基础上,综述式地梳理出一个晋升激励与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将这一框架运用到对转轨经济中若干现象的理解当中,对若干经济现象给予系统解释。得到的一个重要认识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中的相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与长期绩效之间存在两难冲突,政治治理结构中晋升激励的应用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也带来了高昂的发展代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一些可改进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住房保障工作快速推进之时,地方政府普遍选择在城市边缘区集中成片地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现象值得关注。尽管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都已充分论述了集中建设模式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分权与纵向政治控制相结合所形成的结构中.地方政府的选择符合有限自主性的行为逻辑。地方政府既要遵从现有的政治激励制度安排,又要实现财政收益的最大化,为了完成中央政府计划的保障性房建设指标,在地方可用财力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只有选择在城市边缘区集中成片地建设保障房。  相似文献   

4.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一个以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这推翻了学界“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应对手段”的一贯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刻画这一逻辑。进一步的经验实证支持了上述逻辑。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的产权改革以适度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田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43-48
政治晋升是中国地方官员治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晋升激励的视角出发阐释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政治——经济”的分析,这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地方官员治理机制中与政治晋升相关的三方面重要制度安排(晋升集权、相对绩效考核、隐性治理机制),对晋升激励增长绩效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陈健 《山东经济》2011,(4):54-58
从动态角度探讨了存在控制权收益下,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中,在缺乏外部监督下,经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发挥。对地方官员也做了类似结论。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根据业绩给予物质奖励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晋升的激励方式成为标准的激励方式。对晋升锦标赛的讨论不同于以往文献所着重的,把影响代理人业绩的共同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过滤掉的角度,而是从动态的和事后期权式激励的角度来讨论晋升锦标赛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信贷体现了多元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本文首次同时结合财政激励、晋升激励以及腐败考察了政府利益对企业信贷规模、成本以及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利益会对企业贷款特征产生u型影响,其中财政激励对企业贷款特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最大,晋升激励和腐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相对较弱。进一步检验发现,政府利益给予国有控股企业的信贷优势表现在:财政激励会降低贷款利率和延长贷款期限,晋升激励会设定隐含的贷款利率上限,官员腐败程度的加深会引致贷款规模、贷款利率以及贷款期限先于非国企达到最值。基于金融危机的外生冲击分析表明,危机后地方政府较少因晋升激励和腐败干预企业信贷决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经济分权提高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政治集权又确保各级官员不受地方利益集团所牵制。"向上负责"的官员晋升机制解释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发展"援助之手"的原因。为了获得政治晋升,下级官员必须遵从上级制定的政策目标。上级政府通过相对绩效考核方式,制造了下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强大激励。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在中国广泛存在,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软公共产品供应不足、虚假数据和重复建设等消极现象的出现。近些年来学界的许多研究表明,围绕着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的相关理论一直争论不断。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政府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通过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晋升博弈的模型,强调现有晋升机制存在的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官员资源配置行为的内在动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任务的外部性以及信息成本的问题,地方政府在晋升中对不同工作任务的努力带有政治利益的考量。该模型为理解我国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倾向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角和框架,有助于帮助对我国政府官员绩效评估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孔繁成 《南方经济》2017,36(10):90-110
近年来,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切日益上升,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但事实上环境质量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有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文章从晋升激励、地方官员任期预期的政治制度特征入手为破解这一谜题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果显示:(1)晋升激励恶化了辖区环境质量。"GDP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地方官员改善辖区环境质量的意愿不足,地方官员为在晋升中取得成功,很可能会采取牺牲辖区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手段推动辖区经济增长,从而导致辖区环境质量恶化。(2)晋升激励对环境质量的作用要受地方官员任职预期的影响。不同任职预期下,官员晋升激励对辖区环境质量的作用不同。较短任职预期,辖区官员易采取短视行为,实施忽视辖区资源环境的发展战略,导致辖区环境质量恶化,反之则相反。(3)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影响辖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财政压力越大,政府默许甚而纵容一些污染企业生产的可能性就越大,结果导致辖区环境质量恶化。(4)地方官员年龄的增长对辖区环境质量改善起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秀梅  关帅 《南方经济》2020,39(11):99-115
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打破资源和环境的诅咒,是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必要条件。现有对环境规制如何影响经济结构转型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间经济增长竞争引致的环境规制互动行为,进而导致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基于政府竞争视角,借助两区制空间Durbin模型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策略互动行为进行检验,随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与传导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标尺竞争机制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存在相互模仿行为,即邻近地区降低环境规制强度,本地区亦会相应降低环境规制强度,彰显出环境规制的非完全执行特征;环境规制未能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互动行为不利于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的均衡化发展;环境规制有效推动本地产业高度化进程,且地区间环境规制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产业高度化发展;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策略互动行为削弱了要素配置效率,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环境规制激发创新补偿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因此,引导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良性竞争,有效发挥环境规制对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作用,有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协调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供给的关系,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持续发展,是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首要问题.文章从论述可持续发展与工业生产的内在联系着手,分析了我国工业化中期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工业发展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广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利用和发展替代能源,增强工业发展动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75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所在地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区的成立会对所在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一段时间后,示范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会由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负面影响也会变得不再显著;示范区位于不同地区、高新区、政府规模都会使示范区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据此提出对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探讨房价和土地供给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对2009—201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房价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东部促进效果最大,西部的影响作用最小;在全国范围内,土地供给增加阻碍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但统计上不显著,划分区域后作用显著,东部有利于制造业结构升级,中、西部不利于制造业结构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两者之间的交互项对制造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地区结果有差异,东部的交互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中、西部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forest tourism benefit allocation. Empirical testing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China's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6,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fair allocation, and using an iterative algorithm to distribute forest tourism benefits among different economic entities and regions fairl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urban residents get more than 40% of these benefits, while rural residents get less than half of that of urban residents. After the tax reform, the distribution ratios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decreased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urban residents. The transfer of forest tourism benefits among regions is highly unstable,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btain more benefits than the eastern regions. Therefore, when constructing forest tourism infrastructure,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consider the transfer ratio of these benefits, which will help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nd use of capital investments, an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backward-feeding of the economy from the eastern regions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我国后发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产业竞争和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后发地区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文章在总结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扶持的视角构建了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型,深刻揭示后发地区政府扶持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同时,通过对海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剖析,进一步阐释后发地区政府规划扶持、建设扶持与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关系,指出后发地区政府可以从地理要素、资源要素、产业基础以及园区建设、政策建设等五个方面扶持当地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基于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级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状况,采用2005—2020年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面板SYS-GMM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绿色发展会表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能源效率提升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据此建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基建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5—2021年中国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新基建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基建发展能促进产业高级化水平,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态,提升产业合理化水平;新基建通过发展物联网和激励城市研发创新两种间接路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新基建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合理的行政管理下,新基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新基建发展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和大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丹 《特区经济》2011,(12):35-36
加入WTO后,环境保护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让中国越来越重视引进外资的质量,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分析影响外资质量的经济因素。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讨论影响FDI质量的因素,发现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集聚效应、对外依存度、基础设施和工业结构对FDI质量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