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6年,全国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了全国21300家法人机构的26268亿元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标志着银监会提出的“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四级分类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过渡”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开始,农村信用社将用一年的时间,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在日前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银监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的时间表,随即全国合作金融系统按照统一部署紧锣密鼓、全力推进贷款五级分类。五级分类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但成为今年各项工作焦点中的焦点,而且也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3.
2006年,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协作,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国21300家法人机构的26268亿元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实现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四级分类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过渡”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4.
按照银监会对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部署,目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全国农信社五级分类工作的整体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果?还有哪些方面需完善、整改?本期“焦点”对此进行了评述分析方案解读和经验盘点,以期展示全国农信社积极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概貌,并以此进一步推动五级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7日,银监会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正式成立。同日,由领导小组组长唐双宁副主席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2006年农信社全面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2006年,贷款五级分类成为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和经营管理的重头戏,各地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照银监会统一部署,统筹兼顾、精心组织、严格督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银监会提出的工作目标,一举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性变革,对农信社“市场化、商业化”转型带来深远的影响,现撷取安徽银监局,黑龙江省联社、山西银监局的经验和体会,回顾和见证2006年贷款五级分类的工作历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今年年末,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完成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四级分类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过渡,从明年开始,实行“双轨运行”。时至今日,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123工程”全面落实,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8.
五级分类:农信社信贷管理的一场“革命”2003年10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农信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11月,银监会又提出了《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2004年3月,江苏无锡,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举办了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全国20多个省市的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负责人、业务骨干和银监局合作处人员参加了培训。2004年4月以后,各省农村信用社按银监会要求,确定了本省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单位并积极开展工作。按照银监会的规划,到2007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要实现贷款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并行,并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  相似文献   

9.
实施以贷款风险管理为主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企业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化解金融风险、加快与国际接轨、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农信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有利于客观反映贷款质量、准确预测信贷风险,有利于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但从实际工作来看,由于存在地区性差异、观念上差异,农信社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阻力,难以客观地反映资产质量,如何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已经成为农信社亟待研究的课题。按照银监会的总体安排,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时间为2003年四季度;第二阶段为试点阶段,时间为2004年;第三阶段是全面推行阶段,时间为2005年。为配合银监会关于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总体安排,本刊对部分试点单位或试点单位的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人士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推出“农信社如何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专题,供各地农信社在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银监会总体部署,作为深化农信社改革的重要步骤.农信社将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银监会要求,全国所有农信社要在年底以前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2007年,实行以风险分类为主两种数据报送的“双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涉及16省市的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去年10月、12月,银监会相继下发了《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对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今年为该项工作的试点阶段,明年将在全国农信社全面试行贷款五级分类,并于2006年停止执行四级期限管理的分类制度。这一时间表充分表明,继商业银行之后,我国农信社已经正式拉开了信  相似文献   

12.
近日,根据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进展情况,为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五级分类及监管工作,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对各地监管部门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信社五级分类监管工作进行了如下部署: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开始,农村信用社将用一年的时间,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这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步骤。” 2006年3月6日,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出席第二期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并作了重要讲话。是动员,也是授课,唐双宁在培训班上的讲话颇具答疑解惑之功。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推进农信社贷款风险分类工作,银监会日前专门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各地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正在抓紧部署和落实——明确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就是2006年年底前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用一年左右时间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过渡,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这一目标具体包含四个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在经过第一阶段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之后,合作金融机构监管的重大战役打响了。在这个战役中,第一个关键任务就是用一年的时间抓好贷款五级分类,于2007年实现“双轨并行”。经过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努力,到2006年来全国所有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全面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涉及21,300家法人机构和26,261亿元信贷资产,实现了用一年时间完成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四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作为改革的重要步骤,农村信用社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实现贷款分类方式的转变,亦即进行一场信贷管理方式的革命。早在2002年,五级分类就已在全国银行业机构全面实行。此后,农村信用社的部分机构进行了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年努力,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全部完成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历史上第一次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状况,达到了“以分类摸风险、以分类促管理、以分类促监管,以分类促服务”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贷款五级分类成为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和经营管理的重头戏。各地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照银监会统一部署,统筹兼顾、精心组织、严格督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银监会提出的工作目标,一举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性变革,对农信社“市场化、商业化”转型带来深远的影响。现撷取安徽银监局、黑龙江省朕社、山西银监局的经验和体会,回顾和见证2006年贷款五级分类的工作历程。  相似文献   

19.
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回顾试点工作稳妥扎实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十七个省市的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开展了五级分类试点工作,进行五级分类的县级机构达到144个,占十七省市所辖县市机构(1478个)的9.74%,占全国县市机构(2460个)的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农信社对农户贷款普遍采用了按季结患、收息方式。实行五级分类后,农户贷款按季结息方式存在的弊端愈益凸现。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短期贷款按季结息的,每季度末的二十日为结息日;按月结息的,每月的二十日为结息日。具体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