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庸作为道德侧重于态度和方式,国内学者对“中庸”的基本特征作了概括,匡亚明在《孔子评传》中指出,“中庸”特征有三:一是反对过头和不及;一是提倡“和而不同”;一是主张“时中”,这个概括很中肯。孔子“中庸”思想最为本质的特征应该是第一点,既反对“过”,又反对“不及”,这在认识论上是有深度的。孔子提出的“过犹不及”,“过”与“不及”两个概念,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两者是对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一直被中华民族尊为“圣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仁”道既是核心思想和思想精髓,也是我国数千年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孔子“仁”的思想不仅已经充分发挥了历史作用,而且对具有新时期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仍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包含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的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在几千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并对后人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注意“和为贵”,坚持“中庸之道”。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学而》)。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在生活层面上又表达为“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而儒家所强调的中庸之道,是摒弃偏激,实现“和”的基本途径。孔子说“中庸知为德也,甚至矣乎”,可见儒家把中庸思想看作是最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4.
忠恕之道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忠恕之道”是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孔子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阐发了他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关于“忠恕之道”,在《论语&#183;里仁》有具体的说明。大意如下:有一天,孔子对曾子说:“曾子呵,我的思想始终有一个核心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德育化、人格建设的美育品格,体现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一经典性的表述中。其实质在内容上是以仁为最终依据的实用理性主义,在思想方法上则体现出“子绝四”的当下生成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此五点乃儒家之五常,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2000多年来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五大道德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构筑了我们道德大厦的根基和支柱,具有主导性和根源性.领导干部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意识、长时间的学习、总结,善于借助前人的经验、善于学习正反的案例,坚定理想信念,用党员八条标准鞭策自己,把所学、所想一丝不苟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曲阜,这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沉淀的城市,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理解“中庸”?如何使儒家思想在现代化的“城市经营”中得到更完美的结合?也许今天的曲阜正以其对孔子思想的特有理解,展开了一场被赋予了“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市场化经济”使命的盛典……  相似文献   

8.
李玉萍 《财贸研究》2000,11(4):34-37
<正> 我国《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与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问答体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即“仁”和“礼”。“仁”是孔子思想的精神内核,在具体为人处事上,则表现为恭、宽、信、敏、智、勇、忠、恕、孝等诸多内容。“礼”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重要观念,是孔子一生的学问精华。孔子以“六艺”治世和教育学生,而“礼”则是六艺之道。《论语》20篇,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却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事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  相似文献   

9.
在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张謇提倡尊孔,即提倡孔子的“人道”和“理性”内容,也就是包含在孔子学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从本质上讲,这对中国传统的皇帝中央专制独裁统治体制是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并为后人不断发展。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剖析,具体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思想对于现今教育的启示,论述了我国目前教育现状,以及如何运用孔子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方式、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国家电网公司的县级支公司,是央企文化在基层的延伸地。央企文化内容博大,其中包含许多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国学的精髓,我们没有理由不借鉴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就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而言,可运用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互尊互敬
  “仁者爱人”是孔子道德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儒家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最主要的含义是“爱人”,孔子“爱人”的目的是“惠是足以使人”,即为了得民主,以更容易治理民众,缓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周红艳 《商》2013,(21):28-28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不仅应用于国民思想的树立及塑造,同时,在企业的管理中也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论文以儒家思想中的“礼治”“德治”“人治”为基点结合人力资源和管理学思想,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肯定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否定了其思想中所透视出的漏洞。  相似文献   

13.
王齐国 《中国品牌》2013,(3):98-100
“仁、义、礼”的统一,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他思想的主要特色。“仁、义、礼”紧密结合,牢不可分。“仁”离不开“义”,“义”离不开“仁”,“仁”和“义”的贯彻,又离不开“礼”。“仁”是一种慈爱的精神,推行慈爱必须以“义”为前提;“义”是一种适度的原则,保持这种适度原则必须具有仁慈的精神。而“礼”就是仁慈精神和适度原则的具体规定。其中关系,唇齿相依,缺一不可。那么,作为品牌领袖,何以为“仁”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丰富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这些审美形态在经过不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后,逐渐形成了中和、气韵和意境这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其中,中和这一审美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初的审美形态。它几乎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产生,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这在音乐表演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各家都曾提出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直到音乐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中和在某一程度上依然是音乐表演者追求的目标。一、中和的基本内涵中和的“中”的基本意思就是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对于“中”的重视反映出中国人最根本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合二而一、对立中求统一的思想,即中庸之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孔子曾在《论语》中记载: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的这个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就是说,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可见,“和”是“中”的衍生、发展。它不但...  相似文献   

15.
梁雪 《商》2013,(12):311-311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法律思想开创者。"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同时也是孔子在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上的最高理想和标准,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家法律思想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景瑶 《商》2014,(52):126-126
自古以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更是将孝提升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仁之本,“孝”乃孔子“仁”之思想的最基本的实践.本文立足论语原著,对孝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敬鬼神而远之”语出《论语&#183;雍也》篇,表明了孔子对于鬼神的一般态度。正如在天命观上主张“尽人事以俟天命”,孔子在鬼神问题上依然是重人事而轻鬼神;先管好现实的生活,再谈死后的事情。同时,孔子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及其作用,还主张要以虔敬的态度来祭祀,这种态度奠定了儒家在鬼神祭祀问题上现实主义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18.
索玉祥 《品牌》2010,(Z2):73-74
<正>如果说"仁"是孔子道德学说的最高标准,那么"中庸"就是儒家处世智慧的最高境界。中庸,即不偏不倚,守常不变。中庸之道所蕴含的哲理与唯物辩证法对于"度"的认识不谋  相似文献   

19.
“爱物”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爱惜一切与人生存密切相关的的事物,这也是“天人合一”哲学的核心内容该文着力探讨“爱物”道德思想的内容及其对于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长胜 《商界》2008,(2):56-57
在《论语》第一篇第二章中,孔子最受尊重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自此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顺从文化,也成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根基之一。但是,公司的出现,对该文化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犯上型”员工的存在。让每位老板爱恨交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