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亚能源合作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中亚在地缘、人文、交通管道等多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区域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研究着眼于国际能源地缘格局,立足于我国能源安全层面之上,运用演化博弈的有限理性和复制动态思想,在假设中亚国家战略偏好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中亚能源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试图找出中亚能源合作博弈的演化路径及长期均衡战略。  相似文献   

2.
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这一能源热点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国家相互的地缘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能源地缘格局,具体表现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能源地缘国家相互之间在地缘上的认知分歧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多边能源合作的最大挑战。中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前景取决于各参与国为改变相互地缘认知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而其反映到中东地区,就是地缘战略利益、能源安全利益、国际政治利益和经贸利益四个方面的变化。地缘战略利益是指因苏联解体导致中东、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中国在消除了前苏联的军事压力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美国独霸中东,插手中亚舞台上为相互利益所采取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经贸利益是因双方经济发展而加强经济合作和互利贸易。上述四大利益不可能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所有利益关系全部概括进去,一定还有许多其它利益的存在。例如文化利益一向被视为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中亚能源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能源问题,不仅是中国一家所面临的大问题,而是全球,无论是超级大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作为现有格局的维系者欧美等国所面临的大问题.换言之,能源问题无疑会对21世纪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科技、文化及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中亚地区是世界载能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石油、天然气为最.一场以能源为战略的"中亚逐鹿"之战正在中亚激烈展开.本文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在考察了大国和地区组织(美、俄、欧盟、日、印、中国等)在中亚地区的能源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中亚能源发展策略,并构建了保障中亚——新疆能源大通道的安全战略和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谭元发 《特区经济》2008,(12):84-86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的俄罗斯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并制定了具有长远性、综合性、相对完善的能源战略。通过对外能源合作,谋求自身安全已成为当前各能源消费国的一大趋势,作为与中国有着紧密地缘政治关系的俄罗斯来说,其能源战略必将对我国的能源合作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在强调全球能源格局演变和俄罗斯在全球能源格局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就中俄能源合作策略选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汪洋涛 《魅力中国》2010,(34):12-13
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在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中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重点投资哈萨克斯坦,大力建设中哈油气管道,积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家油气开发的合作格局。随着我国对进口能源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和能源输送的“安全性”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中亚在我国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针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需求、中亚能源供给的可能前景以及该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加强我国与中亚石油等能源合作的现实意义便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中亚能源战略与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的政治和经济正处于大国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困境之中,寻找共同的战略利益与新的合作领域成为维护和巩固中亚政治与安全稳定的重要课题。日本重视同中亚的能源合作是其亚太外交战略的综合战略选择,其意义和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何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继续推进区域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积极寻求中日两国共同参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也有利于构筑和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与中国能源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里海地区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使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使中亚里海地区成为新的“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基于国内能源安全和全球霸权的需要,美国及时制定了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落实其能源战略。鉴于未来能源供应的短缺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对中国能源战略的突出影响主要是刺激中国加快以中亚里海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能源战略规划,在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同时,从地区油气连接方面处理好与日本、韩国关系,积极推动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环境分析及中国的突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格局及主要竞争因素,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评估博弈矛盾基内的地缘政治风险。指出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制定机动灵活的石油地缘政治策略,利用国际合作、经济援助等手段,发挥优势,实现中国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政治“突围”,有利于中国油气安全保障及供应多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能源外交:印度的地缘战略认知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印度已迈入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大国之列,本土能源资源的不足以及对海外能源依赖的加深对印度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主要能源进口国之一,印度必须将确保海外能源供应视为国家战略安全的当务之急,这促使印度现实地评估各种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推行以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从而实现在动荡的全球与地区安全格局中保障自身的国家利益。中国与印度的海外能源战略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同一环境也为中印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内的合作和竞争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致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受国内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短缺约束能源产供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情况下,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进口对外依赖度也随之节节攀升。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状况、能源安全现状以及影响能源安全的制约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加快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推进,镇域经济体的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因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备受关注.以能量四环节理论作为能源研究方法,构建涵盖"源-网-荷-储"技术环节的终端一体化供能系统.利用能量四环节理论规划设计了江苏省盐城市黄海湿地特色小镇.案例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镇级区域能源基本自治;可打通"发-输-配-用-售"环节,实现镇级能源互联网;环境与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性较差.特色小镇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耦合供能可作为城市化过程中新的供能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于石油经济的不确定性,时至今日,经济学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石油市场的比较完善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油价波动和世界能源格局演变历史的总结和回顾,我们认为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世界能源格局的演进反映了两大国家集团之间"权力"的消长。本文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世界能源格局及其变动的角度探讨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为能源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绿色资讯     
《新财经》2011,(11):88
法启用"智能垃圾箱"近日,法国巴黎郊区罗曼维尔(Romainville)首度启用"智能垃圾箱"。该"智能垃圾箱"采用自动地下抽吸系统,其特点在于投入垃圾筒里的垃圾会自动地被吸入地下管道中并进入最后的终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5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快速增加,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是23.7亿吨标准煤,消费量26.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9112万吨,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1%。中国石油进口在消费中所占比例已达40%。外界曾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会达到50%。而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今明两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就有可能达到这一比率。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1]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预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只有了解主要工业国能源战略的变迁,了解世界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energy technology advancement and sticking points of energy technology advancement in China. Then the marketing competence and supply and demand makeup of some primary kinds of energy in China are predicted. At last the policy selection to promote energy technology advancement is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9至201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代表性国家能源投入、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的统计数据,运用DEA改进后的超效率SBM模型,建立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投入更加敏感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21国传统化石能源效率,以及加入水电、核电、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后的综合能源效率,并定量对比研究其对能源效率以及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程度,分析了不同国家加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对提升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9.
Energy Industry in China: Marketization and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Opening Up the Energy Market: Resultsand Impact on Energy Security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becomes an issue when domestic shortfalls in energy resourcesand output force a country to turn to other countries for energy supply. An open energymarket can hardly caus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s, and an energy-poor country can meetits energy needs only by opening up its market. In the last decade, the oil demand on theChinese market has been growing robustly, and oil imports have kept rising 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