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杨睿凯 《商界》2006,(9):52-56
超速企业的稳健法则,只有置之于特定时空里才会是一个真命题,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超速企业在运行中也是求同多,存异少。一些大同的法则逐渐“通行”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孟丁 《江苏商论》2004,(10):103-104
目前中国部分优秀企业正在高速成长,其中困扰它们的是有效的成长模式和运行机制,文章试从企业发展同步最大化、发展结构最优化、产权制度优化等方面探讨企业的超常规成长模式和中国企业集团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飞跃超速度     
周攀峰 《商界》2004,(7):10-15
朱铬基板着面孔听邱继宝讲述“飞跃”历史.听着听着,那张举世闻名的“铁脸”开始变得柔和,甚至绽出了微笑。“邱继宝,你是我们的国宝。”朱镕基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白酒工业是由手工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白酒业的迅速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全行业走过了卫生时代(50—60年代)的作坊酒,产量时代(70—80年代)的工业酒,香型时代(80—90年代)的品牌酒。现在已进入了为提供社会高档享受和高层次消费的体验经济的个性时代(1990年以后),白酒企业也随之进入了新型工业化时代。  相似文献   

5.
对于正在奋进中的每一位商界人士来说,平地拔起进而陡峭上行的业绩增长曲线最美丽动人。而中国经济持续走热的大环境,又给中国企业群体性地注入了超速成长的基因,四围洋溢着高歌猛进者兴奋的脸庞。专业的抑或是不专业的,当所有的舆论都在叫卖企业超速的时候,诸如超速过程中有哪些致命风险,超速发展之后如何持久进而永续?这样的问题在很长时间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为了速度,将企业成长中必修的管理功课能省则省,问题能拖就拖。一俊遮百丑,不稳定因素的疯狂滋生、蔓延,最终使许多一时风光无两的企业刚过超速发展期就在问题总爆发下陷入深渊,推入“辛辛苦苦七八年,一夜回到创业前”的窘境。正如宝马时速200公里与奥拓车时速100公里时的稳定性基本一致一样,超速企业群落中也是有高下境界之分的,所以我们要研究的是怎样成为时速200公里的宝马,而不是笼统去说奥拓宝马们怎么超速——奥拓车开到200公里时速,是要出人命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研究,做了时速200公里的宝马之后,日常维护怎么做?怎么保养?用什么样的机油最好?刹车片多少时间就需要更换一次?谁来定期检测?否则,在未来某个时候,也许这辆宝马就不能跑到200公里,或者跑到200公里,稳定性也大不如前了。速度和稳定永远是跷跷板的两面,我们总是期望中国企业的这个跷跷板能升得更高些。因此,本刊研究院推出本期策划——《超速企业的稳定线》,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同时举办月度沙龙,邀请50多位企业家和专家共同探讨,超速发展的企业中被忽视或是潜藏的管理问题。自然界中,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净的功能,它能把肮脏的东西抛弃在行进中的两岸。我们研究超速企业的稳定线,就是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具有这种可贵的品质,行进中多一点自清白省,平稳期就会少几处“杀人放火”。  相似文献   

6.
徐昌生 《商界》2006,(11):103-103
中国企业偏好多元化,但是这并不总是企业积极主动的行为,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中国企业被迫多元化的基本事实。中国企业被迫的多元化有多种表现:有的是被政策逼迫的,有的是被领导要求的,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马环宇 《商业时代》2012,(25):23-24
流通业作为国民消费终端,对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流通业全面开放以后,外资流通企业加快了在我国的扩张,其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势力日益增强,不仅影响我国本土流通企业的发展,而且滥用市场势力使我国制造业边缘化,对市场有序发展构成了障碍。为此,本文概括了外商流通企业在华投资的现状、市场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规避强势外资流通企业扩张风险的措施,从而提升我国本土流通企业竞争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了国际媒体热门话题。中国企业走出去本无可厚非,是经济发展必然产物,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日韩海外并购教训不得不汲取。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心急不得。  相似文献   

9.
如果没有中国企业的存在,那么中国的形象只能停留在政治宣传画中;如果中国企业在非洲无处不在,那么中国的形象才会深入非洲人的心中。 如果说中国企业需要非洲的想象,那么中国的外交部门则是中国企业实现想象必不可少的桥梁。中国驻非洲的外交使团应当不辱使命,在信息供给、制度创新方面,为中国企业进驻非洲提供更多的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相关策略。并论述了跨国经营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界》2006,(10):12-13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企业盈利太多了,又不分红,因此企业留存利润过多;还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不是银行贷款造成的,而是企业盈利过多造成的.世界银行报告说中国国有企业的资本回报率自1998年的2%增长到2005年的12.7%.而非国有企业在同期从7.4%上升到16%。这意味着中国工业企业2005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超过15%.而这些数据都源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2.
钟朋荣 《商界》2006,(10):22-25
50年来,中国的企业一直在服“西药”,先是全民所有制一统天下,接着是上市公司制度风光无比。其实,祖传的和当下土生土长出来的“中药”,才更能让中国企业强身健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财经界(学术)》2007,(1):78-79
我们深知,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行业将按全球竞争力标准重新洗牌,只有最优秀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1日,中国德国商会北京携手不莱梅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公布由两个机构共同针对在华德国企业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结果。据中国德国商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于2006年8月至10月开展。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中国德国商会向它们所有的在华会员企业发出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5.
在三大门户网站相继步入稳步发展期后,另一个从98年成立之初就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市场的网站——中国企业网(中企网).扎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服务,厚积薄发,用五年的时间,由年销售额100万发展到现在的3个亿,在中国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拥有5万多家会员企业。中国企业网真正地把互联网的优势传播到企业,在为企业走上信息化之路同时逐步完成了自身蜕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关注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并购的同时,我们也要对中国企业开始的海外并购给予关注.本文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亨清 《商》2014,(3):21-21
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中国的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塑胶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伴随着经济的转轨而逐渐实施了企业改革。随着世界经济冲击着中国的塑胶行业市场,塑胶产品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塑胶企业需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以在同行业中具备较高的竞争力。本论文着重分析塑胶企业的管理,以探索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伟 《商界名家》2005,(12):84-85
中国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第二次体制改革,是一场以企业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具有比较明确的市场导向,尤其是1992年以后,中国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市场机制对企业产权的要求开始强烈。  相似文献   

19.
昙花一现,这些年人们已习惯用这一古老的成语来描述中国企业的兴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不断地涌现出成功的企业,而又不断地淘汰掉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让人感到这些企业难以有长久的成功。也许,有人对这种数年的成功很满足,认为毕竟成功了、成功过。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稳定的社会却决不只是这种低层次的要求。不论是哪一家企业,成功之后都希望能长时间地辉煌下去,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往昔的辉煌就不见了,只得接受走下坡路的事实。尽管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向没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且一旦败局已定,要挽救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理性地认识企业的成功,在成功之时就看出失败的征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不使失败成定局,让企业辉煌的时间尽可能地延长,还有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下面,我们就以辩证的方法扼要地分析企业在笼罩着成功的光环时可以看到的几种主要的失败征兆。  相似文献   

20.
吕辰 《广告大观》2007,(7S):61-61
中国面临两个大的背景,第一是国际化的背景,第二是新经济的背景。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如何走向世界,都要回到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