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安徽省耕地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耕地利用与保护呈现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布局倒置、耕地保有量确定不科学、耕地利用不充分、耕地质量下降势头尚未得到遏制和耕地污染问题严峻等。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安徽省应降低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土地流转准入制度,保障流转土地的用途不变和高效利用;全面开展耕地"体检"工程,确保耕地健康。  相似文献   

2.
苏南地区高职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地区特征,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突出地方特色。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探讨苏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有效路径势在必行。文章认为,应加大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力度,营造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重塑具有苏南地区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多元模式,搭建以人为本的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了农村新的经济形式-劳务经济,这客观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从长期来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潜在流失,使农村土地资源逐渐荒种化,从而使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失去了基础性保障.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经营效益低-劳动力资源流失-土地资源荒种的循环影响分析,结合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和农村土地资源经营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兼顾土地资源的经营和逐渐调整现有土地流转体制,实现贵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步伐日渐清晰,对环首都经济圈内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尤为重要。论文充分考虑环首都经济圈14个县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安全情况,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和土地生态利用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并结合定性分析对首都经济圈进行综合分区,明确各区土地利用及产业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以明确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布局,为合理配置统筹各类土地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石家庄市藁城、鹿泉、辛集三个代表性区域的生态盈亏状况进行测算,分析三个区域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并根据分析结果所呈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藁城、鹿泉、辛集三个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其人均生态承载力,导致生态赤字越来越大,说明目前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是在资源超额攫取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的破坏,要改善这种现象就要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走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京、沪、港等国际化大都市内建成区的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逐渐凸现,亟待解决。东城区作为北京市核心城区和建成区,区内土地利用状况对于中国诸多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目前东城区的土地利用模式来看,土地资源严重短缺与城区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东城区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土地利用模式创新的原则、内涵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新形势下,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建立健全行为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涵、变化过程进行文献梳理,总结农户土地撂荒行为、土地流转行为、土地生态行为的现况,发现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可分为使用权选择、利用目标选择和利用过程选择三个方面,形成自给的小农经济行为、日益凸显的市场经济行为、逐渐多元化行为及追求效益最大化行为四个过程。从国家、地方及乡镇层面提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控机制建议,及制定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手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加大拓展农业保险等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应当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力追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前提下制定实施有助于宅基地流转的措施,鼓励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一、开展资源节约意义重大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这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4.现有土地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水生态系统、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敏感生态系统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将这些负面影响最小化和内部化,亟须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采取综合生态补偿措施,实现土地整理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开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重要一步,应该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转型、提高土地附加值、提供政策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中土地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国土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分别从国土资源的直接产出效益、国土资源的产业关联效益、国土资源对稳定就业以及平衡外汇收支和吸引外资等角度,就国土资源对社会经济的支撑与保证作用进行了论证, 并且从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的角度, 阐述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赖国土资源的支撑作用和基础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首都经济圈既要保障北京的生态安全,又要发展当地经济,而土地是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一切的载体,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14个县市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各县市实际情况,确定环首都经济圈土地分区利用的方向和对策。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环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必然涉及到耕地占用问题.基于西部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本文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冲突,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土地整理、改革现有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地利用率、发展非农产业、科学规划和严格用地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宁波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城镇患上“土地饥渴症”,以地换钱与农业发展存在矛盾;忽略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落后;城镇制适业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低道德准则,不注重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土地相关收入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增强透明度;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农田的保护,要通过土地的集约化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力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长效机制;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力求“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治晋升激励和土地资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而且晋升激励对土地财政的作用程度大于土地财政对晋升激励的作用;(2)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速的重要原因;(3)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以石家庄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石家庄市2000年—2010年的土地集约水平进行评价,然后选取7个省会城市2010年的数据,计算其土地集约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2001年—2010年间石家庄市区范围内,土地利用从低度集约进入到集约利用状态,但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益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同类城市中,石家庄市土地集约水平较高,主要得益于自然地理及政策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工业入园工程、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福建省1995年至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数据,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稳态因子,建立一项包含15个指标的衡量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和特尔斐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各种机制和因素的权重即重要程度不同,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产生的影响效果也相应地存在差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在时间上有的显著相关性,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家桥村是我国东部城郊农村的典型。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土地使用率低、缺乏主导产业、农业发展欠缺特色、商贸业发展不足和缺少大型的工业企业等问题。从李家桥村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建立“商业一条街”,并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工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东部城效农村的发展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2009年31个省(市、区)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同时运用2009年31个省(市、区)代表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数据对经济效率的测度值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效率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每增加1%,可推动经济效率提升04%以上,说明发展流通产业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重视流通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流通产业来提升经济效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