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普林斯顿的科学家用3D打印机制造出了整合了电子元件的仿生耳。实验室里造出来的器官不仅可以为病人提供选择:合理地利用生物学和材料科学,他们甚至可以赋予人们超能力。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相信这就是组织工程的未来。他们还相信3D打印会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迈克尔·麦卡尔平(Michael McAlpine)和他的实验室成员最近报告了一个打印机,可以制造出一种仿生耳,能探测到比一般听力范围高出数百万倍的频率。  相似文献   

2.
正实验室研究进展体现了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如何改变电子设备的生产。今天的3D打印机一般只能用一种材料打印东西。通常是塑料,某些昂贵的工业3D打印机可以使用金属。它们不能打出电子和光学元件,以及任何需要多种材料整合在一起的功能部件。不过,最近的一些实验室研通过3D打印造出了电池和仿生耳等物体,表明情况很快会发生变化。上个月,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披露了世界上首个3D打印的电池,由两种不同的电极"油墨"制成。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仿生工程学教授詹妮弗·刘易斯(Jennifer Lewis)领导。她的研究团队使用微小的喷嘴精确地积淀阴极油墨和阳极油墨。这两种油墨分别含有锂钛氧化物(lithium  相似文献   

3.
微距3D打印     
正由不同类型的材料制成,并可精确操作的油墨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能打印出来的物体种类。突破技术使用多种材料的3D打印可以制造出内含血管的生物组织等物体。为什么重要制造出具有想要功能的生物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创造人造器官和新的机械化有机体。  相似文献   

4.
3D打印技术兴起于20世纪末,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技术的分支。在近几年,3D打印走进了普通大众的视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多个领域蔓延。而模具制造是工业的基础,模具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模具行业的发展水平可以影射出国家的制造水平。3D打印技术在模具行业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和拓展,在我国也有强劲的发展势头。文章简单分析了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优势,运用实例阐述打印技术在模具制作中的具体应用,提出3D打印技术目前存在的技术局限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从周围获取大量的信息。据统计得知:由听觉获得的信息量约占总信息量的15%左右,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量约占总信息量的80%左右,可见,听觉和视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人耳、目直接获取信息的空间范围是十分有限的,而广播电视发送设备,是实现在一定距离之间传送听觉和视觉信息的现代化工具,从而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获取信息的空间范围。"调频广播就是通过无线电波,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在社会中有价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信息发送出去。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一、无线电波的释义无线电波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回答究竟什么是无线  相似文献   

6.
金属丝材的电弧3D打印成形工艺因具有制造高效率、高柔性、低能耗、易于实现大尺寸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了打印速度、电压和电流对成形零件打印层高和层宽的影响;开发出与打印工艺参数、CAD切面算法、零件成形匹配且界面友好的3D打印软件系统;利用自行开发的在线打印系统打印出典型的结构零件。打印件具有成形良好、精度较高、致密性高等优点,验证了打印软件算法的正确性、弧焊金属丝打印和修复结构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晓阳 《新智慧》2008,(11):84
现在,人们希望各种电器越来越小,甚至有人希望开发出一种可以直接贴到耳壁上的小型音乐播放机。要把这些电器造得特别微小,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让提供电源的电池变小。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直径只有6纳米的病毒来制造电池,他们用这种病毒制造的微型电池只有几十微米,相当于一个细胞的大小。要生产微型电池,就需要纳米电极和导线,而用金属丝来制造这些元件要求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成本大,设备要求高。负责这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贝尔彻教授决定向自然界学习,希望制造一种仿生材料。她最先想到的是神经纤维,动物的神经纤维末梢就是一种天然的纳米导线,它们可以传递神经电信号。由于人造神经纤维的生产成本十分高,难度特别大,他们放弃了这一计划。  相似文献   

8.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将其与旅游商品的生产结合起来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针对传统旅游商品生产工艺存在的不足,可以把3D打印技术应用到旅游商品的制造上,并与其他高新技术、传统旅游商品生产技术相配合,进行旅游商品制造工艺的创新,共同促进我国旅游商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3D打印俘获了这么多技术工作者的心一点不奇怪.创建一份数字设计文档或从网上为数众多的站点中下载一个,调整几项设置,点击"打印",机器就会开始缓缓地打印,精确地一层层超薄的材料(通常是廉价的塑料),直到将你的设计呈现在你的眼前.任何看过科幻小说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个功能. 3D打印的基本技术几十年前就有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工程师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申请了"三维印刷技术"的专利.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3D打印在工业上常被如此称谓)一直被通用电气(GE)这样的公司用于制造飞机涡轮机和医疗器械的原型和复杂零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利用空间叠加方式,在空间制作出三维立体产品的3D打印,成为制造行业一种热门新型技术,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使学生了解接触此项技术,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开设的三维建模软件课程的教学项目,针对相关项目加入3D打印技术的应用,展开课程交叉融合式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设计,团队合作设计,并实现所设计即所得,对比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意能力。  相似文献   

11.
EASTFAX上海复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EASTFAX智能传真服务器,让您淘汰传真机!看,所有的员工都在自己的电脑前收发传真,只共享一台传真服务器!每个人都有一个传真分机号,接收的传真直接分发到个人电脑,既可以编辑也可自由地转发给其他人:电子文档直接发送,批量群发,智能排队!还可电子签章、从扫描仪直接获取手写原稿!它强大的传真分类管理、检索功能,让我几秒钟就能找出几年前的某份传真!  相似文献   

12.
依据3D打印技术的制造原理与材料特性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为服装空间造型提供3D打印技术信息。服装空间造型分为服装的内空间造型与外空间造型,通过分析3D打印在构建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关系,建立与人体的支撑以及实现服装内空间工艺材质的作用,来体现3D打印在构建服装内部空间造型的应用;通过分析3D打印技术在服装外部空间造型的功能附加性与装饰造型上的运用,来体现3D打印技术在构建服装外部空间造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陶瓷设计源远流长,陶艺工作者在设计陶瓷样式、色彩、图案过程中不断追寻,陶瓷设计从古代到现代对国人的意义非常重要,为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陶艺工作者不断努力在仿古中创新设计,在仿生中创新设计,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热控纳米打印技术也许可以改进现有的纳米制造设备。  相似文献   

15.
植根中国电子制造业大市场,科通芯城希望能够将近20年的行业智慧由线下移植到线上,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市场的"亚马逊"。30%在中国有大约500万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生产从手机、电视、空调、照明到汽车电子等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每年在电子元器件领域的采购规模大约在2万亿人民币,这其中70%的采购额来自富士康、华为这样的大企业,而另外30%来自几百万家中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七个贫困大学生要开公司当老板 2002年7月,大学生何新利用打工挣来的钱到北京旅游。在长城脚下,他看到有人在出售一种特殊的纪念品:用数码相机现场给人照相。然后通过电脑设计制作打印出彩色照片。再通过一种机器把照片烤印到白色的瓷杯上—远处是弯弯的长城,近处是游客灿烂的笑脸。尽管做一个这样的杯子需要50元钱,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业(上海)》2012,(3X):124-127
<正>从数字化健康到个性化医疗。西班牙的电子病历(EHR)最早是在安达卢西亚地区实现,为800万人建立了电子病历。这项努力已经扩大到全国其他地区,目前区域卫生记录正在被整合进入联邦一级。到2010年,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首个3D打印建筑房屋项目于青岛启动,据悉,该建筑将坐落于青岛市高新区国际雕塑园内,打印建设完成后,将用于3D打印新技术的展示、新产品的陈列、3D打印技术教育普及和市民游客3D打印体验等用途,未来或将成为青岛的一张新"名片"。"把6米高、12米宽的建筑专用3D打印机和我们刚研发出的中国首台3D彩色打印机联合使用,就能打印出局部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投资》2007,(5):14-14
英研制世界首台微型智能内耳钻孔机;韩国研发成功纸基电子纸;美国开发出全新金属晶体生长技术;日本科学家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剪刀;以色列研制出小型快速水处理装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3D Printing)通过自下而上叠加增量的独特方式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制造认知,在很多领域都有其应用的价值。文章结合我国旅游环境现存的问题,提出了3D打印结合设计和产品开发可以在这一领域应用,并以旅游业相对发展停滞的东北地区为例,探讨通过缩短研发周期、增强产品创意等方面解决和帮助重振东北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