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华  何军  李金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5-3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制度因素、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推动工作,加快城镇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务输出服务体制等,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就业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树立科学的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观、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云肖境外输出的区位优势加大省外和境外输出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措施、结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云南劳动力转移与劳务输出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中国正经受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发展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从破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入手.提出了在发展中实现富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影响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十一五”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河北省的路径选择是: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韩盛文  冯有责 《江南论坛》2003,(6):29-29,37
目前,我国约有一亿渴望增加收入的农民,因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入城市,支持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随着城市下岗就业问题的日趋严重,城市里的容纳量亦会日趋饱和,这里虽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的问题,但国家还不能将我国总数在1.5亿左右,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的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城市,因为那样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何况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还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富余出来。所以,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恩格斯曾说过:要使这些被迫挤出农业的人不致于没有工作,或不被迫集结城市,必须使…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从体制上根本解决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的状况,建议设置管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彻底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尽快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从制度和政策、社会环境、政府职能、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层面分析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文章认为这些政策支持是外生因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因素和长久之策,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关键在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樊学栋 《当代经济》2006,(12):23-2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文章认为这些政策支持是外生因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因素和长久之策,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关键在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9.4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及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就业难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政府正面临的一大民生挑战,农民工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进城务工的农民解决就业问题,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马路劳务市场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提供了重要平台,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走出山门--对南华县劳务输出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农村出现劳动力富余是历史的必然。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劳动生产率低,是影响农民收入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如何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环境,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三农”问题中理论和现实急需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南华县以打破地域界限,走出山门,跨出国界,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就业,探索了一条发展“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对此我们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4.
劳动密集型工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也将引起农村劳动力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二次转移”。从西方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中有关工业发展的假定及疏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实际与西方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偏差两方面看,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在理论上也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杜恒波 《经济论坛》2004,(4):140-14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尤为重要的战略问题。本文在对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进行评述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小康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叶彤 《广东经济》2004,(11):40-41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政府对这一问题都高度重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广东各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由于这些富裕劳动力多数就业观念陈旧,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与现代化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对他们的安置工作难度很大,转移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珠海市采取的通过“订单式”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措施十分有效。以斗门区为例,去年通过这种培训形式,同时加大推荐工作力度,落实了7696名农村青年就业。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安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初步估计,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8000万人,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3500万人左右,尚有4000多万滞留在农村。而且,上述两条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绩效目前出现下降的迹象。从现实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我们认为,培育增长极,发展企业集群,建设小城镇。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模式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新疆设立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补贴,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就业问题,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