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合同法对违约损害赔偿采取的是全部赔偿原则,包括对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但是可得利益不是现实的损失对其的计算不可无限扩大,否则有失公平.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作为违约损害赔偿中对可得利益的限制.但在实务中,对可预见性规则的把握还很欠缺.  相似文献   

2.
朱敏 《现代商业》2007,(18):216-217
我国合同法对违约损害赔偿采取的是全部赔偿原则,包括对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但是可得利益不是现实的损失对其的计算不可无限扩大,否则有失公平。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作为违约损害赔偿中对可得利益的限制。但在实务中,对可预见性规则的把握还很欠缺。  相似文献   

3.
宋向婷  张光彩 《商》2013,(6):172-172
可预见性规则最早出现在法国法中,随后在英美法中得到发展,在国际条约中得到完善。在总结各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合同法》113条明确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然而,理论界对可预见性规则研究不是很深入,致使在司法实践出现了很多问题的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可预见性规则的基础理论出发,再结合我国具体的司法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该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持续提高,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际货物贸易中,认定合同根本违约的传统标准有两个,即违约后果的严重性和违约后果的可预见性。本文阐述了国际货物贸易根本违约制度的起源、演变,着重论述公认的两个标准及利弊,从而就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根本违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两大法系相互交融的产物,《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称"CISG")是国际商法领域的重要成果。鉴于CISG损害"可预见性规则"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且具体规则在适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故该法律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本文在把握"可预见性规则"法律渊源、法理的基础之上,重点就CISG损害"可预见性规则"的"主体"、"时间"、"认识"、"主客观标准"、"因果关系"和"预见内容"要件开展了分析。并结合CISG实例,以期将抽象规则具体化,为更好地把握和适用CISG损害"可预见性规则"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慧 《商业研究》2012,(5):200-205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民商事诉讼或仲裁中,有时候会遇到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或者当事人虽然选择了法律但其所选择的法律没有得到适用,这有违于当事人意思自治,也有违于法的正义.所以应当建立可预见性排除规则,以解决这样的困境.可预见性排除规则是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紧密相连,两者部包含和明确在意思自治原则中的,这样才能保证适用于调整当事人行为的法律可以或合理情况下应该被当事人所预见.  相似文献   

8.
除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以外,内部评级法下影响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结果的另外一个最要参数是有效期限。根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规则,通过如下测算可以看出“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Ⅲ”规则中隐含着的监管风险导向。  相似文献   

9.
在相同或类似事项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规定往往比《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更加具体、成熟并具有可操作性。基于《公约》与《通则》“尽量维护国际贸易中合同的履行性”这一共同宗旨,可以运用《通则》的相关条文对《公约》根本违约的认定标准进行解释,从而确保国际贸易双方当事人对争议解决结果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0.
曹曼琦 《现代商业》2007,(27):273-273
损害赔偿规则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阐述了《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规则,并通过与我国合同法的比较,分析了合同法在损害赔偿原则、限制规则、计算规则方面的缺陷,指出了可供借鉴之处以期完善我国的合同法。  相似文献   

11.
损害赔偿规则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阐述了《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规则,并通过与我国合同法的比较,分析了合同法在损害赔偿原则、限制规则、计算规则方面的缺陷,指出了可供借鉴之处以期完善我国的合同法.  相似文献   

12.
卖家A公司与买家B公司发生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双方所订立合同是否已遭撤销,及A公司是否应向B公司支付损害赔偿金。对于可预见性规则的解释与适用是解决本案的关键,在评析案例的同时着重对该部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合同法》同时设立了功能相似,存在交叉重合的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学界对于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的取舍、二者的区别和衔接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和论述。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根本性质不同,二者不可互相替代。由于立法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合同法》立法遗留了不少问题,主要是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适用条件和范围未作明确区分,二者关系不明晰。立法的缺失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合同债权人在适用预期违约维权时陷入根本违约的情形。因此,在制度重构时必须对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作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中国的经济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技术冲击或供给冲击,最先证明最优政策具有“时间不一致性”,为反对政府宏观调控中的“相机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的政策主张对中国有一定的经济适用性,中国政府应把一定的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相结合,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以应对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5.
<正> 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为新建的世界贸易组织(WTO)设立了一套颇具国际经济法特色的国际司法体制,是“为这个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保障和可预见性的中心环节。”因此,有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探  相似文献   

16.
李宏伟 《商业研究》2003,(11):145-147
惩罚性赔偿是美国一个特殊的制度。传统规则上,它一般适用在侵权之诉中,只有在构成独立的侵权的情况下,违反合同才可以被判予惩罚性赔偿。在20世纪70、80年代,惩罚性赔偿在合同领域内适用得到扩展,但后来随着预期违约理论得到普遍承认,惩罚性赔偿在违约中的适用又有所倒退。因此,在美国法上其适用范围经历了一个从扩展到收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信用违约率进行实证研究,使用Logit模型研究信用违约率和近年来选定的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违约率的主要因素,推导出宏观经济因素发生变化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运用压力情景测试的方法,在多种情景下测试CCB的风险控制能力,研究发现即使在严重冲击下,准备金和资本金也足以覆盖压力事件的损失。本文研究便于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制定相应规则规避此类风险,对银行业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之一,其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如何适用法律意义重大。学术界对此有两种不同看法。学说争论与DSB复杂实践表明,现有的DSU法律适用制度缺乏可预见性,故设想建立由指导思想、核心条款和辅助规则三部分组成的法律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案例:某拍卖公司受法院委托.拍卖1辆尼桑轿车.在拍卖规则中明确表述.该车发动机号与原厂不相符,本公司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买受人却一纸诉文到法院.理由是因车辆无法过户,要求退还车辆,赔偿损失。法院判决.拍卖公司瑕疵告知不清.未说明该车不能过户,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国内实践,对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广泛采用的ISDA协议所规定的交叉违约、特定交易以及提前终止时的付款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要审慎规定交叉违约的条件,灵活规定特定交易的范围,从而更好地维护交易主体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