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二现 《魅力中国》2010,(25):260-260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协亡、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相似文献   

2.
孙素娟 《唐山经济》2005,(12):33-34
何谓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因素之一,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它虽然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折动力协调作用,其中良好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和美好的情感尤为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教材的不断改革,学生个体智力特征差异,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突显。  相似文献   

3.
苏汉东 《西部大开发》2011,(12):125-125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比较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忽视了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决定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章兼中教授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所阐述的外语积极学习理论原理,力图最大  相似文献   

5.
陈娟娟 《魅力中国》2013,(25):189-189
古人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不是不会做,是不肯去做。“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了。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以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习惯、性格等等。本文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英语和教师教学英语中的作用.探讨了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周学瑞 《发展》2009,(10):96-97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情况,利用多种手段。如:创设形象鲜明的图画。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动态环境,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通过观察或问题的解答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情感和认识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过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能产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促使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挖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贾硕 《魅力中国》2013,(10):162-162
一个中国学生学好一门外语不是容易的,它涉及到人的各种心理素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功与否。非智力因素指学习者的自信、性格、态度、兴趣等。怎样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过程是包涵着教与学两个过程的行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冬 《黑河学刊》2006,(6):94-94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成功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就是要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良好,必然会大大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差,就会阻碍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强烈的动力作用,这种动力是获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翟红梅 《科学决策》2008,(12):88-88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要从学习兴趣、师生情感、学习习惯、坚强意志四个方面着手,使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农春荣 《魅力中国》2010,(24):66-6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是搞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朱青枝 《魅力中国》2010,(9X):101-101
<正>智力因素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兴趣、爱好、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我们现代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发展》2008,(10):89-89
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关键的品质因素,而且,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主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但是情感因素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在提倡注重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应有意识的加强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慧华 《魅力中国》2011,(21):466-466
生物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a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闫云仙 《魅力中国》2013,(5):126-126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年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这些个人因素对学习效果极有影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因素的作用,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传授知识,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才有重要影响.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教育的倾向.下面主要阐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贯彻情况以及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唤起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珍 《魅力中国》2014,(3):230-230
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发展是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的,而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历史教学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俄语教学中,学生感到单词难记,随记随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探索式记忆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因人施教。记忆俄语单词要求教师应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激发、培养和利用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记住俄语单词,以达到提高俄语教学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