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 ,推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个转移大军中 ,有相当数量的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选择了早出晚归的就地转移的方式 ,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因此 ,研究已就地转移的劳动力 ① 向城市迁移的意愿和影响因素 ,对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在对浙江省已就地转移的劳动力迁移意愿调查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当前影响这些就地转移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有利因素和不…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区域中心转移造成传统农业地区出现农村经济"边缘化"和农村人口"空巢化"的危机,因此文章利用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域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ESDA空间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动态DOLS回归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城乡差距、城镇化对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以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为例,受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格局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其地域差距在逐步扩大;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心-外围"地区转移模式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城镇化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就地非农化最主要的外核拉力,且高值集聚区处于高水平均衡状态;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溢出"的非均衡性是造成劳动力就地转移出现极化特征的潜在诱因。上述研究结果意味着,可以通过工业化重心下移、鼓励城乡联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措施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艳华 《农业经济》2004,(12):37-38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构成经济增长基本要素的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问题,因此,科学、合理配置经济增长基本要素,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已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政府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秋菊  高萍 《农村经济》2005,(10):100-103
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诸多困难,其根本原因一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三是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侵犯农民工权益的事情经常发生,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人认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率(广义城市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低。支持其论断的依据是城市化率低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达到60%—70%,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已达40%—50%以上,我国却不足34%,和12年前差不多(王东京,2002/郭树清,2003),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越来越多,其收入已成为近几年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的主体。如何合理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晨 《新疆农垦经济》2007,(1):33-35,45
历经27年改革开放实践,广东成为我国当前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完全依附于土地生产中被解脱出来,并参与到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广东仍然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此,文章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理论界普遍关注通过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等手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提出,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出发,通过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也是一条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建设工业化国家的一大重要课题,是解决农民增收,建设和平社会的重要途径.辽宁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也非常严重,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农业内部将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如何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的劳动力转移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致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各国之间的区别在于转移模式和转移速度不同。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创立了著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好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使农村人力资源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研究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问题着手,积极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解决途径,是有效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方法]文章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剖析其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方式,并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出建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竞争力弱,且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年龄、求职成本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更倾向于通过亲人或朋友介绍。[结论]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现状,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由于历史及经济原因,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本文以宜宾为研究对象,结合统计数据,在分析了影响宜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基础上,采用岭回归对影响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宜宾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过程和结果.文章首先根据湖南农村实际建立了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体系,而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出影响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最后对主要影响因素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篇论文从微观角度,以伊吗图镇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形式对伊吗图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征和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阐述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这些影响因素当中,有劳动力个人特征的因素,也有劳动力家庭的因素。本文认为劳动力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农地时间等因素都影响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影响的大小和程度不同。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简要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缓解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这一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段鹏飞 《南方农村》2012,28(5):64-67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本文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个突出问题.在目前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1.5亿,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又导致了大量农民工失业,在2009年2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有关部门指出,在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这一农民工群体人数约有两千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