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管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农民都因农业自然灾害影响而损失惨重。农业保险与农业自然灾害救助是管理农业风险最主要的方式,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由于政府财力有限等原因无法给农民足够的保障,而我国90年代以来商业性经营模式下的农业保险也发展缓慢。本文从定量和定型两个角度对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对于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优越性进行分析,试图建立模型论证前者为我国管理农业风险的较优手段,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对于巨灾的发生,传统保险的风险管理方式有很大局限,因此加速完善巨灾风险的分散体系是当前的一致共识,实行巨灾风险证券化是一个可行之举。一、我国实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一)我国巨灾频发,损失极大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如此惊人的数字不得不让我们意识到巨灾对于我国危害的严重性。因此,除了继续改善和应用传统的风险分散方式,我们必须不断开发和使用新的方式,更好地分散巨灾风险、降低灾害损失。(二)传统的风险分散方式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论新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艳 《价值工程》2019,38(18):14-17
近年来学者对新疆历史时期自然灾害进行了梳理,然而,学者较少对新疆典型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应对经验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新疆自然灾害的类型、新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影响原因。同时,从强化新疆各级党委为核心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推进新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组织能力现代化;强化新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对口援疆机制;突显新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法律的区域特殊性等,提出了完善新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温廷新  王俊俊 《价值工程》2011,30(31):301-302
自然灾害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种,对社会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建立自然灾害应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对完善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发挥更为积极的职责与作用,建立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使国家在突发事件中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对于土木工程的危害和影响十分巨大,为了能够加深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影响的了解,首先分析了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危害,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聂家林  洪琼 《物流科技》2013,(12):32-35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应急物流是救灾应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在突发自然灾害环境下对应急物资、人员、信息和财产等进行有效组织和保障而建立的综合管理体系.文章根据我国目前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实际情况,以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自然灾害背景下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提出了促进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学科发展迅速,学术界对其理论中的一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自然灾害系统、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危险性、脆弱性认识等方面内容进行归纳、阐述;通过列举分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领域常用的一些数学方法,指出自然灾害评估定量化的趋势已经愈加明显;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由于其更贴近现实的特点,决定了它风险评估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林婕 《西部财会》2014,(9):34-36
自然灾害使许多供电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自然灾害威胁电网企业的生存环境,加大了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难度.电网企业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下的应急财务管理体系,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对电网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巩固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各类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改变了企业生存的环境,拓宽了企业的风险边界并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等级,企业财务风险从广度和深度上较以前也有了大幅提高。本文对国内外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财务问题、我国研究自然灾害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对自然灾害财务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为形成我国独立的自然灾害财务理论体系与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跃武 《价值工程》2014,(19):319-320
本文通过对日本的自然灾害应急广播系统的研究,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广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而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建议与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广播系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为了在发生突发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有组织地进行物资人员等的投入调配的一个综合体系。文中阐述了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政宏  陈曦 《价值工程》2010,29(18):180-181
简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以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并研究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翟晓飞 《价值工程》2011,30(27):300-300
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加之次生灾害的影响,严重威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自然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成为防灾减灾的核心组成部分。文章重点探讨了风险监测预警的关键要素、技术支撑体系构成以及基础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吴建安 《价值工程》2012,31(17):307-308
对我国城市面对的突发自然灾害形势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城市自然灾害风险高,具有灾害形势复杂、救灾工作难度大的特点,目前我国城市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具备法制、体制、预案、人才基础,但也存在法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灾害意识淡薄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机构、提高承灾能力、增强居民应对能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秋菊 《物流科技》2008,31(3):126-127
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环境中本来的组成成分、状态、环境素质发生了变化,扰乱并破坏了生态系统与人们的正常生活条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直接或间接乃至潜在的影响,商品流通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较多。引发的灾害事故触目惊心,因此产生的社会、经济上损失是巨大的。论文从我国商品流通与物流环境的分析入手,找出仓储过程引发的一些灾害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物流过程的自然灾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灾害保险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近几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传统的风险补偿机制不仅无法弥补灾害损失,还会严重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灾害的损失情况,指出农业灾害保险补偿机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晓慧  张艳 《价值工程》2012,31(2):286-287
针对2011年旱涝急转的特殊灾情,以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机制为切入点。通过对应急机制的现状分析,综合诊断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各国的经验,对我国的相关工作形成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Does rising income increase or decrease damage risk from natural disas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cent empirical literature has fou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per capita and measures of risk from natural disaster, supportive of logic that higher incomes allow countries to mitigate disaster risk. We argue that behavioral changes at the micro level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income (such as location choice and extent of costly abatement activity) may lead to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regate incomes and disaster damages, where the risks increase with income before they decrease. In a country-year panel data set, we show that disaster risk associated with flooding, landslides and windstorms increases with income up to GDP per capita levels of $5044, $3360, and $4688 per year respectively and decrease thereafter. Such non-linear impacts are absent for other disaster types such as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and earthquakes where the links between human behavioral choices and exposure to risk are not as strong.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this suggests that for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ual goals of disaster risk preven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not be assumed to be complementary for all forms of natural disaster. In addition to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manage disaster risk, the poorest nations may have to be more proactive in enacting policies that alter the behavioral choices of citizens that impact a country's exposure to natural disaster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