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其实,梦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希望的真实。是梦,在我忧伤时,给我快乐;是梦,在我失落时,给我希望;是梦,在我无助时,给我力量。  相似文献   

2.
吴晨 《魅力中国》2014,(26):8-8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这是一次真实的内心独自。 有的人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可是,今天我想说的是我是一个比其他孩子更幸运的人,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也因为有爱我的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3.
我出生在北京,我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工会的干部。随母亲工作调动,我考入北京良乡中学,在那里度过了六年时光。可以说,在良中读书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我在那里的同学绝大多数是农民子女,学校又经常组织学生下乡劳动,在那里生活、学习、劳动,久而久之就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在微软中国,我是领袖,一呼百应,是带着众人走。而在盛大,我是辅佐者,是军师,要推着一群人向前走。”“可以这样说,我在微软是学习了很多,获得了很多,在盛大则是经历了很多。”“先不要看我拿到了多少,应该看我以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到时再回头看看我拿10亿元是否有所值。”“从某一天看,我的工作价值肯定值不了那么多钱。但从一段时间看,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值!”“职场成功之道无它,惟三作也:作人、作事、作秀。”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尤其是青年学子来问我,你是怎样成功的? 我想说,实际我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很成功,尽管你发现我很自信,但实际上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不普通的事。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们觉得你们也是普通人,我身上很多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如果你们觉得你们不是普通的人,那么在我身上是借鉴不到什么的,因为我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记者朋友:你好!我叫赵一平,我是一个在北京打了十五年工的普通农民工。1995年春天,我告别了妻子和刚一岁多的儿子,离开了四川老家和村里的伙伴来到了北京这座大城市。首都的繁华,让我内心无比的激动。那时候,我还年轻,觉得北京遍地是黄金,满地是机会,我始终相信我能在北京这神圣的土地上有我自己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田书立 《魅力中国》2014,(8):114-114,117
今年是母亲去世的23个年头,也是母亲诞辰85周年。我记不清母亲的生辰,母亲自己也记不清她的生日。母亲6岁时就已失去双亲,靠比她年长8岁的兄长(我的舅舅)抚养成人,这些是在我母亲去世多年后舅舅告诉我的,之前我不清楚母亲成长的生活背景。这些年,我目睹女儿一天天长大,已满二十岁的女儿还被父母含在嘴里,捧在手上,受到父母的关爱,仍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与温馨,我无法想象母亲年少时是怎样度过了那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8.
我在1978年前后有两件大喜事:一件事是考上了大学,另一件事是我结了婚。 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考试时间是1977年12月份,入学时间是在1978年春季,考上大学这我来说也算是圆了一个大梦。我是1956年出生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返乡务农去了,不久当了生产队长。两年后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所以高考实际上是为我的人生又开启了一道全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夏山的学校》我读完了,并且读了不只一遍,可是我迟迟不敢落笔,因为我不知道怎样用我的笔来表达我读了这本书的感受。这样的学校,如果在身边能找得到,也许我就不会这样为难,关键是放眼周边,我很难或者是根本也没有发现这样一所学校,所以,我来写这本书的书评时,难免左右为难,迟迟不能落笔,而在我的心中,又是何等地期盼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出现,因为这样的学校,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学校。  相似文献   

10.
有天晚上,我以近瑚公里的时速驾车行驶在一条两车道的高速公路上。这时,一辆车以同样速度向我迎面而来。在我们相擦而过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位司机的眼睛,但那仅仅是一秒钟的事情。 当时我在想,他是否跟我一样,也在想着那个时刻我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对方。我依赖他不打瞌睡,不被电话分心,不驶进我的车道令我的生命突然终结。尽管我们互相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但他肯定也是这样浓赖我的  相似文献   

11.
任美华 《东北之窗》2011,(13):132-132
我以为,我对奶奶是没什么感情的。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奶奶的影子是模糊的,记忆里的奶奶也是根据长辈描述而复原的。直到8岁那年,爷爷去世,我的生活才跟奶奶有了交集,奶奶才生动地出现在我纯真的瞳仁。爷爷去世后,过年的时候奶奶是在仨儿子家轮流过的,按次序来。奶奶在谁家过年就到谁家聚会,这没什么好商量的。可是年过了,难题也来了。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中国老区建设: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10多年来,我从《中国老区建设》中学到不少知识。开始我在乡镇工作,后来调到县委、市委工作。我个人能力不断提高,与阅读《中国老区建设》有直接关系。是贵刊调动了我思考的兴趣,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手里有一本《中国老区建设》,如同身边有一位良师益友,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2010,(10):25-27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在业余时间比较喜欢阅读文学类杂志的人,如《读者》等。但《中国科技产业》这本科技综合类的刊物却是例外的,故每期必读。我与《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结缘是在20年前,我对这本杂志情有独钟,这种情结是割不断的,无论在京还是在外地工作期间,她始终是伴我案边、枕旁的读物。  相似文献   

15.
《新财经》2014,(1):91-91
《新财经》:您在IBM已经做了15年,你所感受到的IBM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王阳:IBM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我刚加入IBM的时候,也是以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生进入的。当时,在美国有1/3的计算机博士都被IBM招去了,为什么公司能放手让我来做电子商务这件事,我后来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第一是因为我年轻,没有包袱,容易接受新事物;第二是因为我之前取得过一些技术成果。 我自己总结下来会觉得,正因为我当时年轻,想法很简单,以为卖PC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所以就欣然接受下来。正是有了这种气魄,才让我后来成功了,这一点我认为对于年轻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林影 《沪港经济》2008,(1):71-71
“喂,快递公司吗?我这里是《沪港经济》杂志社,一份快递请送往常德路。”扣下电话,还没写完信封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刚刚叫的快递已经赶到。我愕然了,“你怎么知道我叫了快递?”“我正好在楼下,是公司打电话给我的。…那你公司怎么知道你在我们楼下呢?”我不解。“我们快递公司,使用了数字集群手机,可以快速呼叫,还可以群呼。”我终于明白了,最近这家快递公司效率之所以比以前快了许多,原来奥妙在此。  相似文献   

17.
杨娟丽 《中国西部》2009,(3):179-179
我和协奏曲在一个QQ群上遇见,听说我在写剧场的话题,他便执意要跟我说说他对交响乐的感受,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交响乐的铁杆粉丝,虽然我们谈的是交响乐和音乐会。但是我发现剧场艺术是共通的,稀有的剧场爱好者怎样看待现状和未来呢?  相似文献   

18.
我怀疑,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十年后,只会有两个人常常想起我来。那就是亨利和汉娜。他们是我的遗产,所以我希望他们茁壮成长——当然也希望他们能深情地记起我。  相似文献   

19.
刘雪芹 《魅力中国》2014,(20):138-138
为戏而生,为戏而活,终生为戏曲艺术而奋斗,这就是我的人生理念! 戏曲是我生命的支点,创造探索戏曲的美丽是我生命的追求,在常派名剧《五世请缨》中我扮演的余太君,也与我在戏曲艺术的道路上结伴同行了二十个春秋。因为有了她,我们同到祖国宝岛——台湾。因为有了她。我在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艺术节上”得了金奖。但是,我对他好像越来越陌生。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在莫斯科开会,我当时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也旁听了会议。会上决定任命我来担任上合组织的首任秘书长。2004年1月,我正式上任。上合组织是唯一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而我是这个组织的首任秘书长,当时感觉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而且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