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把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胶东半岛建设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富强的半岛经济区,继而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一直是山东决策者关注酝酿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工业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有些 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2001年5月,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 书就第一次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日本将从世界工厂的角色中退出。什么是 世界工厂,中国真的能成为世界工厂吗?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这两个基本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中国制造业日前的条件和水平并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已经跃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状况仍然停留在基础加工上,远没有达到研发、设计、工程、制造、服务等完善的产业发展桂,最多只能说中国是世界产品最大的加工地和组装地,所以MADEINCHINA只具有符号意义。在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下,能否成为世界工厂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战略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国际分工的自然结果,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就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障碍来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6,(88):1-15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今后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采依赖性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IT产业,为什么会在短时期内大规模向大陆转移?其实和当初美国将制造中心转移到台湾一样,都是由寻求竞争优势而不断转移供应链重心的国际产业变化趋势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出发找到产业转移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苏沪浙之间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内部具备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上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会向江苏、浙江转移。  相似文献   

8.
9.
10.
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经济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近年来长三角各城市的奋进目标。本文通过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具备的规模化、先进性和外向型三个基本条件入手,对长三角15个城市进行了相关的经济分析。通过各城市的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先进制造业比重、贸易依存度、外资贡献率等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得出了各城市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中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的结论。上海、苏州两个城市已具备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雏形;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常州等5个城市都有4个以上经济指标达标,具备了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本条件;其余8个城市目前的条件尚不理想,但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世界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11.
文章沿着“产业专业化-产业集聚-产业转移”这样的思路对长三角区域内制造业空间转移展开研究。首先,对产业长三角制造业同构悖论重新进行测度;然后,对用时间序列对制造业产业集聚进行分析;最后产业在两省一市的空间转移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2019年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升级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分析绿色经济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绿色经济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经济对制造业升级的正向影响存在基于政府科技投入的单门限效应,相较于少量的政府科技投入而言,较多的政府科技投入会使该正向促进作用有所减弱。绿色经济对制造业升级的正向影响还存在基于制造业集聚度的双重门限效应,当制造业集聚度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或高于第二个门限值时,绿色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正向推动作用显著,当制造业集聚度处于两个门限值之间时,绿色经济对制造业升级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全球制造:产业集群及珠三角制造业结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华 《开放导报》2003,(7):26-28
目前中国的整体制造能力还不够强,更多地是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但在制造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制造成本优势与市场优势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将指日可待.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将会极大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带动以区域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变迁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已经给予我们这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工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分析,最后在对比较分析结果总结的同时就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行业协会合作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三角地区分属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域,相互间存在一定的政策差异与制度落差,社会管理机制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区域内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市场配置和企业的跨地区发展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要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在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外,还应大力加强长三角行业协会的合作和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静  刘志彪 《南方经济》2009,(11):36-44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内在机理。基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江苏、上海和浙江三地区影响程度不同。作为长三角的中心,上海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不仅仅为了本地区服务,其服务范围更多地扩散到周边地区,从而加速了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中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实现国内其它很多地区都难以实现的制造业的大量集聚与良好发展,是因为有上海相对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发达的生产者服务,通过降低区域交易成本、新型资本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以及增强地区创业与创新能力等多种途径与方式,极大地催生了长三角制造业的大量集聚与突出表现。迫于跨国公司自带生产者服务的竞争压力和长三角产业成长的迫切需求,上海需要针对具体原因,采取适当的组织、制度安排和创造性改革与政策措施,进一步挖掘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从而更加强有力地支撑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国外产业集群的理论,以不同的标准体系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出不同的类型。结合我国长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文章在国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概括了目前“长三角”的产业集群模式,进一步衍生了基本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产业同构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恶性竞争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长三角各城市随着与上海工业相似程度的变化,经历了产业集聚效应和恶性竞争效应交替占优的不同阶段,长三角的发展不仅不需要减少产业同构,而且要进一步提升同构化程度,同时在产业集群内形成创新投入和品牌竞争氛围,这样的产业结构会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限制恶性竞争行为,更有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更新与升级.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对该地区高职教育现状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产业集群,企业“一窝蜂”式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以及产业地域集中后的“拥挤效应”而引致的集群不经济,依然是阻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更新升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从企业层面上来讲,应重视技术型员工在制造业企业中对技术创新的贡献作用;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培植具有地方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