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5,(9)
"一带一路"战略具有明晰的"共同体"理念和经济、人文合作主线,是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契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是引导产业发展的流动环节。基础设施特别是交全产业链深度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然走势。所以,"一带一路"赋予了产业经济新的概念,与此同时,也让中国的产业经济走上了全方位发展的道路。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产业经济有明显发展的几个重要城市的情况,论述了产业经济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9)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一个新经济发展理念,它的出现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轨道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仅仅是靠国内市场,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插上翅膀走出去,这个翅膀就是"一带一路"。如今,"一带一路"发展已经6年了,各省都积极结合自身优势,借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为自身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四川作为西部内陆中心省份,地处西部中心,有着优越的接东连西、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在"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发展中积极参与,"蓉欧"快铁等主要对外交通线路的发展使四川不断地与世界接轨。由于没有较好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参考,并受历史发展思想制约,四川"一带一路"发展成绩与东中部相比,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实力,借鉴东中部"一带一路"成功发展经验,结合自身条件,制定适合自身的"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主要采取以点带面、片区抱团为主要发展路径。因此,文章从现实意义出发,以实际数据、省情为基础,提出适合四川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四川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国际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在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但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全球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停滞不前和新兴国家实力增强等,需要新的国际经济治理。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资本和产业对外输出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也应该从被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转变为构建新的经济秩序,"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治理提供了可能。文章在区域经济协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功运作、人民币国际化、贸易自由区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一带一路"的中国国际经济治理权的构建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7)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给辽宁老工业基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文章从稳增长与调结构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辽宁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稳增长与调结构的重要意义,指出辽宁省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不足与挑战,就如何发挥辽宁老工业基地应有的作用,提出了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从政治经济学出发来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作为价值"差异性"理论的一个应用,通过对人力资本本质的全方位分析,尝试对这一课题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并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做出一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12)
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谋划之年,文章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回顾了"十二五"经济发展之路,分析了延庆应如何在国内经济新常态下,紧紧抓住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功能新定位、新机遇,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培育可持续发展动力,使延庆走出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民生协同发展之路,为两个百年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认知世界经济变化的方向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人类经济总体发展模型(又称为"四方式二形态"假说),为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准则。人类经济的发展史上已经经历过三个经济时代。每种经济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时代,观念的冲突必然存在,因经济能级的差别而产生矛盾在所难免。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矛盾因何而产生?如何解决?已成为当前经济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坊市制的优点在于使城区整齐划一,便于管理,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然而这一制度毕竟是城市经济不够发达的产物,也缺乏生活气息。而"坊"、"市"混合的转型,是中国历史上城市经济发展的必须转折点。城市的实际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经济客观规律的,也不能背离城市居民生活的要求和愿望。隋唐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强化上层建筑对于城市的管制。北宋时期的坊市改制缘于商旅的增加,城市经济的扩大,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了更广大人民的愿望,从而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向前发展,其留给后世的也就是一个人性、合理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一带一路"能够通过自身的辐射作用,对于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上的交流提供一个更加具体的平台。对"一带一路"条件之下的中国物流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索,推动中国的物流业不断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的思路下探寻当前物流产业各类区域资源的整合路径,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的物流业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保持长达三十余年高速增长为世人瞩目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比例失衡"也遭到垢病。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基于112个国家近四十年数据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的消费需求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疲软,经济增长也并非是出口导向型的,而近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的确主要依赖投资拉动,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投资过度。笔者认为,支撑中国长期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失衡",实质上是一种宏观动态结构性均衡,或者说没有这种"三驾马车"的比例关系,也就没有这一时期的长期高速增长。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经济增长战略在适度降低增长速度的同时转向创新驱动增长,"三驾马车""失衡"自然会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分析"传统苏南模式"和"新苏南模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内在原因。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使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可利用"路径依赖",使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地区初始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需要政府化解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提供强制性制度供给,以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理性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基础。通过对"理性人"假设的探究,对"理性人"假设提出了异议。同时,重构了"理性人"假设,将新的假设命名为理性人假设,通过一个实验分析将假设二字去除,实现了"理性人"到理性人的转变。通过对理性人的分析得出,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来引导经济发展,而非像理性预期学派所提倡的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指导和评价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南。"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各省、市(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变化,认真实施本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建设任务,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目标的进度要求,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期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奇迹认识的分歧,本文引入复杂科学的方法,考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的研究表明,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涌现现象,中国奇迹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经济行为主体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创造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要素租金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带来中国30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租金驱动向创新租金驱动的转变,是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从要素租金驱动向创新租金驱动的转变,在本质上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爆发,是金融市场内部矛盾的凸显和激化,表明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去指导虚拟经济的匮乏与不足。经济学理论的理性指导与现实虚拟经济中非理性的冲突,显现出超越特定认知领域后认识的不可知性,让人不禁再次感叹康德哲学的魅力所在,现象与"物自体"的划分、"二律背反"为解释当前金融危机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农业的发展与世界贸易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新的实践中,必然产生新的问题,要求用新的理论加以指导。就我国农村经济而言,它正处在新的发展阶 段,这是一个"农村结构加快调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供给最充裕,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阶  相似文献   

18.
宋文群 《经济视角》2011,(12):7-8,35
文章拟以新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作出诠释。通过分析得出有三大有利因素支撑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一是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孕育着新的增长潜力;三是“巨国经济”优势的显现带来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9.
马骏 《经济师》2014,(3):176+178
"飞地经济"作为一种跨区域合作的新型发展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就临汾市发展"飞地经济"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于1985年问世,至今已15周年了。我们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热烈地祝贺它。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在飞速前进,生态经济学科在深入人心、发展壮大,并在不断地作出新的贡献。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时期;21世纪,又是生态经济的世纪,生态产业必须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中国,生态经济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建立,只有很短的历史,这门学科十分年轻,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它潜育着巨大的生命力,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正显示出威力。1 生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