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同美国一样,也主要受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大学术流派的影响。但从其理论属性看,则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和西方其它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以凯恩斯主义为其理论依据,而且在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取向上,它们更依重于前。但凯恩斯理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某些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某些方面的变化,并最终实现央行预期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早期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此后,结合现实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又衍生出信贷传导理论。研究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首先要明确弄明白两个基本问题,再谈时滞长短的问题。首先是,按货币政策的目标分类,货币政策以控制物价水平为目标还是以"金融稳定"为目标,更进一步的,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是以货币供应量为标杆还是以基本利率水平为标杆,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使得其实施的手段、相机抉择的方式都不一样,在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影响时滞上必然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就是目前主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政策传导机制的论述,从其各自不同的产生原理上挖掘时滞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甘小军 《时代金融》2013,(24):214+216
20世纪70年代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陷入危机,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趁势而起,他们以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为假设,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并不能促进经济稳定,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重新回归到古典经济学所提倡的自由主义。本文对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货币政策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4.
新凯恩斯主义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应对各种自由主义学派对凯恩斯主义抨击而出现的一个学派,本文对新凯恩斯主义有关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货币政策理论发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30年代凯恩斯《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诞生。50—60年代,在凯恩斯提出的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继承发展及其与货币学派的激烈论战,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形成了完整的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体系。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规范的优劣和改进方面。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派经济理论的相互融合,如何做到“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最佳结合成为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一般结论是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指发展中国家,是除发达国家、资本剩余石油出口国家和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学家是指除了激进派之外的主流派。一、应运而生的发展经济学一、应运而生的发展经济学的货币金融理论西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代表者是货币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从货币学派方面看,其主要理论观点是:(1)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关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学派对利率、汇率、信贷和金融资产的价格等因素强调程度不同.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都有各自的缺陷.不同学派对利率渠道、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有效性都作了有价值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凯恩斯在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问题上偏好于结构模型实证分析,因而得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唯一途径;而货币主义没有描述货币供应量对于总产出的影响方式,而是通过Y的运动是否与M的运动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来分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不仅会通过利率传导,还会通过股票等资产价格传导。  相似文献   

9.
代晓雪 《云南金融》2012,(7Z):91-92
<正>当今人们所亲眼目睹的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两类人,即10亿最富有的人和10亿最贫困的人造成的。——纳菲斯·萨德克财富和贫困是每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它微观上涉及个体分配的公平性,宏观上关系到社会的持续稳定。而历任经济学家们都在寻找一条通往富裕的道路。从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到20世纪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从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到以乔治·吉尔德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每一次经济理论的发展都为实现经济的进  相似文献   

10.
自1936年凯恩斯出版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的最初15年间,西方经济学家对它的注释和评论以及由此而展开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止过。但五十年代后,却形成了一个以IS—LM曲线或所谓收入支出理论(income—expenditure theory)为代表的统一的凯恩斯学派经济学,以至在一般经济学教科书中,凯恩斯学派经济学成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同名词和替代品。直到六十年代后半期,由于一味强调财政政策而轻视货币政策的凯恩斯学派经济政策在英、美等国的失败;特别是强调货币重要性的货币主义的崛起以及它对凯恩斯学派的抨击,在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提出了'凯恩斯学派经济学是否真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问题。1968年,瑞典籍经济学家莱恩霍夫(Axel L(?)jonhufvud)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论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凯恩斯学派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区别。他指出,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是一种总量型的调控政策,但近年来国外学者有关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研究主要基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展开,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调整这一外生变量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研究主要围绕合理预期展开,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规则保持长期不变,且始终公开透明,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公平的规则和平等的机会。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为主线,探讨的重点在于劳动收入份额是否能完整地反映通货膨胀动态变化、货币政策是否应将劳动收入份额纳入目标考虑范围。从实证结果来看,大多数学者基于各国历史数据验证了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从传导机制上看,货币政策可通过收入构成、金融分割、资产配置、储蓄再分配等四个渠道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从政策启示上看,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货币政策可提高就业、促进劳动收入增长、降低通货膨胀,从而直接或间接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现象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造成了巨大挑战,同时,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对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计量经济模型提出了质疑。其中,萨金特、西姆斯将动态计量经济方法引入宏观经济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将介绍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两位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经济学研究及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代晓雪 《时代金融》2012,(20):91-92,95
<正>当今人们所亲眼目睹的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两类人,即10亿最富有的人和10亿最贫困的人造成的。——纳菲斯·萨德克财富和贫困是每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它微观上涉及个体分配的公平性,宏观上关系到社会的持续稳定。而历任经济学家们都在寻找一条通往富裕的道路。从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到20世纪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从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到以乔治·吉尔德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每一次经济理论的发展都为实现经济的进  相似文献   

14.
与美、英不同,德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式,从其理论属性看,主要是货币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前半期是凯恩斯.凯恩斯看到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认为让市场经济自由活动的话,是有危险的.  相似文献   

16.
王东京 《金融博览》2002,(12):38-39
在货币理论中,有两大流派,一为凯恩斯学派,一为货币主义学派,两派之间的争论,丰富了货币理论宝库,使政府的经济决策也有了更多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代表数量机制的货币供应量和代表价格机制的实际利率都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正向影响;而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冲击,总产出始终表现为负向的响应。文章的最后总结全文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已基本实现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过程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企业和居民→国民收入。在这个传导体系中,受资产规模、市场份额等因素的影响,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9.
2008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表现出通货膨胀加剧,资产价格居高不下等过热表象,为此,管理层遵循凯恩斯主义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从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的表现来看,货币政策几乎是完全失效了.这似乎论证了理性预期学派坚持的观点--政府经济周期政策无效论;但其"完全理性"的前提假设与现实并不相符.本文试图从其假设缺陷出发说明是微观交易人的有限理性预期而不是完全理性推动了股指的上涨,因此,基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不是"对症下药",仅依据经济数据制定政策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看,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是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根据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把通货膨胀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缩小产出缺口;必须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做出反应.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观点揭示了中央银行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实际货币政策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