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视角》2004,(4):8-9
“如何应对日益逼近的老龄化挑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稳定和繁荣的发达国家。”在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如此表述。  相似文献   

2.
“如何应对日益逼近的老龄化挑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稳定和繁荣的发达国家。”在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如此表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很窄,只覆盖总人口的15%,97%的农村人口没有养老保障。农村老年人口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占人口2/3的农村老年人保障状况亟待改善。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突出”。在农村中,享有退休金的老人仅占5.5%,享有集体养老补贴的仅有0.4%,94.1%的老年人与社会保障制度无缘。绝大多数老年人要活到老干到老,70岁以后普遍依赖子女的经济供养,农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7…  相似文献   

4.
1999年是国际老年人年。为推动全社会关注老龄问题,共同兴建“银发工程”,我们对老龄人口问题作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一、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普及落实,树一代敬老尊老新风。坚持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机构养老为辅的行之有效的养老模式,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尤其广大农村老人的照料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子女。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家庭观念、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代沟加深;独生子女比重加大,从小娇生惯养,敬老观念淡薄;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年轻人口迁往集镇等因素的作用,城…  相似文献   

5.
康楠 《经济》2012,(5):62-63
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指出,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同时,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各种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就餐难这一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咏梅 《经济论坛》2011,(10):172-174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了怎么办”不仅是老年人自己关心的问题也成了社会焦点问题。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和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4—2—1”家庭将成为未来家庭的主要形式,在人口倒金字塔的结构下,家庭养老显得力不从心。养儿防老的可行性不断降低,传统养老不堪重负。本文通过以房养老观点的提出,旨在多探索出一些新的养老模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绝对数量庞大,二是老龄化速度惊人,远超过发达国家.按照联合国预测,201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15%.2030年,中国的总人口将会达到高峰.并自此进入一个总体下降期,同时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4%,追上了美国水平(24%),并自此超过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减缓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政策将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在2015年之后出现的人口结构的急速转变,可能对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巨大挑战.中国未来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就将不可避免.同时,国内储蓄率可能随着老年人抚养比攀升而快速下降."未富先老"可能成为中国未来20至30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到2035年,平均每两位中国老人,仅拥有1名孩子.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在习益增加的"4-2-1"家庭中被弱化,未来中国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将集中体现在公共养老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有1.3亿人,超过了除印度、美国、巴西等少数几个人口大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总量。谁来养活这些老人?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未来中国要破解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厘清政府、市场、家庭在养老中的职责,充分发挥三大力量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养老的基本方式。我们不可能脱离开家庭完全实行政府养老,因为中国的老人实在太多。13亿老年人,如果按照两个老人住1间房,就需要6500万间房;按照每10个老人需要一个专职护理工,至少需要1300万个专职护理工,再加上其他费用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这是政府难以承担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近60%的人口为农民,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农村严峻的养老形势,分析了我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四大挑战,提出了加强法律保障、扶持提供家庭照顾的子女及家人、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推广“新农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跃生 《开放时代》2012,(2):102-121
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动分析”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生活费用来源和起居照料。农村65岁以上老年父母以与已婚子女共同生活为主,但独立生活已显示出增加趋向;城镇老年人则呈现独立生活和与子女共同生活并存的局面。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之下,子代的“实质”性养老责任逐渐被“非正式”或形式养老所取代,“刚性”供养变为“弹性”支持。而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的农村,老年父母,特别是父亲尽可能参加农耕及其他有收入的劳动来减少子代赡养负担。70%的老年人从生病至去世在一年之内,多数老年人并没有给子代照料带来很大压力。子代养老中的性别差异在城市已经弱化,相对来说儿子承担养老的比例高于女儿;在农村,儿子仍是父母养老的主要承担者。  相似文献   

11.
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伦理仍是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的伦理关系。养老、敬老是基本的家庭美德,家庭尤其农村家庭承担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且在较短的时间里,指望“未富先老”的国家完全代行养老之责并不现实。因此,在政府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的同时,弘扬发展以孝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仍然是基本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芝兰 《经济师》2004,(7):46-47
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养老问题。中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 ,着力解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完善养老的法律体系 ;开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建立起以政府为依托 ,社会为辅 ,家庭为主的居家养老模式 ;加强社区建设 ;鼓励老年人更新养老观念 ,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分析了居家养老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完善农村居家养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晓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74-275,278
老龄化来势凶猛,对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严竣挑战。随着人口地域流动性的增加,家庭养老作用日益下降,难以适应日益严竣的养老形式。老年人问题的存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化养老已成为大势所趋。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无论是对老年人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迫切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敏 《经济论坛》2006,(23):131-132
养老保障是城乡居民都应该享受的一种基本公共产品。长期以来,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居民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过城市,而农村相对较低的收入和较高的老龄化程度,直接威胁着脆弱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同时,我国将在2010年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在此之前正是人口负担相对较轻的“黄金时期”,也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容错过的有利时机。一、农村养老情况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推行之后,农村家庭类型由扩展型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家庭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6.
面对银色浪潮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负担日趋沉重,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或缺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运用Logistic工具,对保定市的老年群体养老需求进行分析。通过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创设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解决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众多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借鉴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一个瓶颈。传统观念的弱化、老龄化的加剧及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原有的“家庭养老”的弊端日显。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就目前而言,改革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必须在坚持“家庭养老”为主的同时,充分调动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做到“四管齐下”、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面临老龄社会的严峻挑战,加强养老事业刻不容缓。由于计划生育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变迁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快,传统家庭养老的作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社区养老就成为必然选择。社区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这一养老形式集中了家庭养老与结构养老二者之利,是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预计到2025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由于受"少子高龄化"的国情制约,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遭到一定程度削弱,许多学者就此认为社会化养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剂良药.作为人口大国,我国走社会化养老之路不仅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与传统居家情结相悖.稳定与强化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发展养老服务的当务之急,践行积极福利思想,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法律支持,探索家庭养老支持体系是我国即将迈入深度老龄化国情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三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就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一个至美重要的大问题.本论文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背景和由来展开,分析了农村养老现状,进而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一些建议,从而推动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