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宏志 《当代经济》2010,(14):48-49
本文揭示了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选择的重要性,从城市资源集成和城市资源转移两方面剖析了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对于城市资源经营的理性思考,从城市主题经营和城市成长两方面探讨了"和谐主题"、"创新主题"、"创业主题"等经营思路对于城市新区建设开发的影响以及城市新区成长的推动作用,从城市合作经营和共生的角度指出城市新区建设开发必须兼顾合作竞争和共存共荣的思想,实现城市新区与老城区及城市圈的融入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新区开发具有多种开发模式,如大型公共设施开发模式、"TOD"开发模式、城市公共绿地开发模式、住区带动型开发模式等,每种模式各有优劣.本文以仪征市城区东部区域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在新区开发中综合多种开发模式,以拓展空间、放大功能、彰显特色、强化关联、协调发展为着眼点,强化规划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同时提出开发时序,以达到多种开发模式共同协作,构建功能复合的特色城市新区.  相似文献   

3.
城市新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将生态文明理念融于城市新区建设中,是对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主导发展理念的践行。研究并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对于刻画城市新区应具备的特征、引导建设规划方向、提升城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解读,依据对"自然—界面—经济—人居"这一"全过程"进行"全生态"建设的思路,构建了包括"自然资产、环境亲和、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四个层次共39项指标的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按指标的状态属性和约束属性进一步细分。既可作为城市新区建设和运营过程的指导性指标体系,又可作为新区建成状态的评估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长春大都市区内的长德新区为例,探析城乡共建新区这一新型地理空间框架推进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统筹的基本模式与内在机理。基于长春大都市区城乡空间开发隔离、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中心地体系不完善与基本公共服务失衡等问题,在城乡共建新区的视角下,从相关主体空间利益关系协调、产业空间关联网络构建、大都市边缘新城的诱导三个层次,深入分析了长德新区推动城乡空间统筹的总体效应,进一步提炼"利益协调—产业融合—服务均衡"的城乡共建新区推动城乡空间互动的基本模式,最后深入探讨了城乡共建新区成功推动大都市区城乡统筹的机理,以期为大都市区地域城乡空间统筹实践总结经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为推动新疆城镇化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大量援疆资金的支持下,新疆各地掀起了新区建设的热潮。为了借鉴历史经验,避免新疆新区建设重蹈鄂尔多斯"鬼城"覆辙,有必要对西北部地区建设尤其是新疆建设新城运动加以回顾和重新审视。分析了新疆城市和县城新区建设的基本现状,阐述了新区开发建设的动力因素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合理推进新疆新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解决新区建设发展所带来的新区苗圃生态、林木、土地空间等丧失问题,提出“城市新区苗圃地资源化”的概念,明确新区苗圃作为资源的规划建设理念,并进一步论证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厘清资源化开发建设阶段中各环节逻辑关系与运行机制,对苗圃中各资源因子采取不同程度的取舍,建立起新区苗圃资源化开发建设3种模式。继而以义乌科创新区为例进行实践论证,阐述不同规划背景下苗圃资源利用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使得新区开发建设具有方向性与科学性,以期为后续城市新区苗圃地资源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缓解阎良老城人口增长压力,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阎良城北新区应运而生.本文从城北新区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其发展思路及模式,指导新区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7)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自设立之日起雄安新区便受到各界的高度期待;2018年4月14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201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应用新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智能高效宜居新型城市。在第四次信息革命与城市新一轮建设的历史交汇期,在城市功能服务不断完善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双重叠加下,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将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在"零起点"上,在建设一个全新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如何更好把握城市与人的关系、更好把握智慧与人的关系,如何在更多领域实现社会生活智慧化,是文章探究雄安新区建设智慧城市理念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设立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全面推进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其设立效果及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效用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视角对国家级新区设立效用进行分析。实证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能促进其主体城市并带动同省其它城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控制地理禀赋的结果显示,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同省其它城市的带动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递减。考虑地区异质性的结果显示,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其效应尚未全面显现。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新区建设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是将原有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类型的改造、置换和侵占的过程。新区规划尤其要注重其生态规划的前瞻性,在真正提升城市整体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同时,防止诱发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生态系统变化特点的理论分析,结合典型案例总结和凝练了新区生态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与技术,以期为我国城市新区的大规模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