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风水轮流转。2002年上海房价超越北京,成为全国最高和增速最快的城市。仅仅是3年之后情况又倒转了过来。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时,作为调控重点和风暴之源的上海房价曾受到强有力抑制,下降三分之一。而作为宏观调控“陪衬”的北京,房价则逆势上涨,到去年年末商品房均价达到6725元,比前一年上涨1083元,上涨幅度达到19.2%;而上海2005年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则为6698元,比北京少了27元钱,这也是3年来北京商品房销售均价第一次超过上海。这显然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料。到2006年初,北京房价继续保持强劲的上涨趋势。除城区房价普涨升至万元大关,通州地区有的楼盘也突破了5000元均价。中低价房比较集中的东五环内大部分项目的均价也比去年有了上千元的涨幅,而无论东南西北,四环边已经不太容易找到均价7000元的房子。北京市建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消息显示:2006年12月,北京商品住宅预售交易平均价格6776元,同比上涨997元,涨幅为17.3%。实际上在去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北京也曾经历短暂的“观望期”,但自去年底开始,北京房价就开始走高,进入2006年后更是一路飙升,大有骑虎难下之势。与此同时,今年3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83.4万平方米,比2月份增长118.3%;广州的房价自开年以来持续上涨,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达7483元,涨幅达到14%;而海滨城市大连目前主要市区的商品房均价也达到每平方米7500元左右。全国楼市“涨”声一片,涨幅居最高者便是首都北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国各地房价大幅上涨?面对房价飞涨的现实,民众心态如何?专家如何分析?地产商是否在窃喜?政府又有哪些调控手段?让我们透过“涨”声最高的北京楼市一角,来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2.
"啃老"的背后是中国房价畸高的现实"啃老"当然是不好的事,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买房子这件事上,如果不"啃老",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拿不下来。这背后是中国房价畸高的现实。房价收入比是衡量一个地方的房价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报告,2011年,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为7.5,其中,北京为12.94。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是3-6,也有说4-6,但不管怎么样,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都非常高。甚至,还有研究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达50。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快讯》2014,(21):13-13
5月26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在剔除可售型保障性住房后,2013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0.2,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福州4个城市遥遥领先,北京高达19.1位居榜首。  相似文献   

4.
池建新 《浙江经济》2011,(23):53-53
中国的房价之高,如要与居民收入的比例来说,可以说是世界之最。是什么原因推高房价,短短几年把房价翻了几番?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说,价格始终围绕价值波动,虚高房价总有一天会回归房子价值这条主线。房价高低简单说是供需平衡关系。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会低,供小于求时价格就会高。供给方面,包括商品房的开工与竣工面积、保障房的开工与竣工面积等。  相似文献   

5.
面对高涨的房价,一些城市的中等收入居民既无足够的支付能力也不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否定国际惯用房价收入比4~6的合理取值范围,分析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房价收入比取值范围。同时对现行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修正和改进,以反映中等收入城市居民真实的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令人惊异。3月份以前依然延续着2008年年末的疲弱,之后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房屋销售面积迅速增长,房价快速飙升,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房价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7.
佟欣 《特区经济》2012,(3):235-238
2003年以来,中国的房价一直处于快速上涨之中,持续、快速上涨的房价不但引致了大量的投机需求并积累大量泡沫,而且必然会减少其它产业的投资,所以房价持续上涨不但会威胁金融领域而且会威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本文从供给角度入手,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房产企业在土地和房屋两个市场的博弈过程,揭示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房价持续上涨的创新制度安排:把出价最高者获得土地的竞标方式改为归还政府房屋面积比例最大者获得土地,而政府把随机抽取的房屋以市场出清价格用于出租。  相似文献   

8.
王麦玲 《中国经贸》2009,(17):70-71
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令人惊异。3月份以前依然延续着2008年年末的疲弱,之后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房屋销售面积迅速增长,房价快速飙升,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房价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9.
《山东建设》2005,(9):34-34
日前,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房价猛涨与土地供应无关,全国土地供应面积与房地产公司的购置土地面积都没有减少。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土地购置面积为39984.6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9%:而同期国土资源部统计显示:2004年土地“招拍挂”总数比上年增长1.2%,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去年“8731”过关的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的土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前上海房价高位运行特征的基础上 ,认为上海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泡沫 ,同时分析了海外资金对上海房价影响 ,认为海外资金推高了上海房价。对此提出了五项具体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百姓观点     
正用房价疏导交通的教授太有想象力了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藩称,北京的交通比较堵恰恰是因为北京的房价太低了,如果北京的房价放开,房价足够高,人们会自动离开,房价自动就可以起到交通疏导的作用。湖北读者张沛灏对此评论,如果所有城市都用房价疏导交通,城市自然是清静了,但这样的社会能和谐么?发展能持久么?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上海房地产持续地强势运行,上海新兴的楼宇经济正成为支撑上海楼市的亮点. 虽然关于房产泡沫论的不断出现,但上海市房价正被推高仍然是事实.今年一季度,上海每平方米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为 4205.22元,比去年增加197.97元.连带着二手房价也持续上扬,3月份,上海二手房指数为1102点,比上月上升12点.  相似文献   

13.
海外资金对上海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上海楼市综合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海外资金的大规模涌入,推高了上海房价,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房地产泡沫。海外资金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容乐观,很明显海外热钱拉高了了上海房价。“热钱”是以套利为目的的,不是有效资本,其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上获利后就会拂袖而去。房市的真正需求能否及时填补热钱撤走而造成的突如其来的真空,很值得认真思考。对此,本文提出了五项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元真  蔡俊煌  轶鸣 《浙江经济》2004,(11):31-33
此次北京出现的价格拐点。在原价格指数上下降。是真正意义上的降价;而上海遭遇的是涨幅拐点。也就是说上海房价依旧在上涨。只是上涨幅度和速度有所下降。从更深层面上分析。北京降价是市场调控的结果。而上海涨幅下降则更多地与政策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锡凤 《东北之窗》2010,(20):48-50
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而且就算是再严厉的政策都很难将其挤出。 从8月开始。半数以上城市的楼市成交面积、房价环比出现上涨,房价最高涨幅竟达到了46.5%。 3个月前地产大腕们对房价年内会下降15%左右的预测。终究在数据面前沦为“真实的谎言”。  相似文献   

16.
5000元人民币/晚?!2008年8月,上海柏悦酒店正式开业,工作人员踌躇满志地说,他们的标准房最低房价为5000元人民币/晚。这几乎比当时上海金茂君晚大酒店最低标房价高了2000元。  相似文献   

17.
9月21日,南京市宣布即日起购房不再需要提供新购住房证明。在南京取消了“限购令”后,只有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还“坚守”着“限购令”。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在未来会不会松绑限购?我们很难预测。但是很多人已经开始在关心:限购令松绑以后,会不会导致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房价上涨呢?我觉得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  相似文献   

18.
问土京城     
刘丹栋 《新财经》2001,(12):31-33
北京的房价可谓是中国的珠穆朗玛。北京的土地市场,也被称作是“水最深”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马跃成 《新财经》2008,(6):53-54
经过多年的房价猛涨之后,从2007年10月开始,部分城市出现了商品房价下降的情况。深圳房价在半年内狂跌40%,今年2、3月份环比下降16%以上,4月份比3月份又下降了12%。广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房市上的卖方市场正悄然转向买方市场。楼市上的打折、优惠活动已经从前段时间的买房送物业费、送宝马车,转为买联排别墅送公寓、甚至直接送钱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面板数据检验分析了国内整体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省等8个省份的房价数据,计算出房价泡沫指数;并对房价与收入、货币总量、房屋销售面积、居民租房支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着很大的泡沫成分,特别这最近几年,房地产业中的炒作成分比例越来越大;货币总量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房价越贵,房租就越贵,不过房租的波动幅度远远小于房价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