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上钧 《金卡工程》2010,14(10):13-14
公共利益属公共产品之领域,具有消费与生产之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不同,共同利益具有特定的范围与层次,属特定之"俱乐部"产品,不能用公共利益理论套用于共同利益。土地征用之公共利益,应与共同利益有所区分,土地征用必须考虑到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城市建设行为并非一概属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人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是知识产权的本质,是知识产权贯彻始终的原则,知识产权的各项制度的目的均在于赋予权利人私权利的同时实现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达到创新的目的。任何权利都有滥用的可能,知识产权也不例外。但不能因知识产权的独占性而扩大知识产权滥用的范围。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本质决定了,知识产权的行使在构成对公共利益的侵害时方构成知识产权的滥用,而应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3.
股市管理离不开公共政策,它是政府制定的为解决股市公共问题、实现股市公共利益协调目标的方案;政府部门利益处理好坏,对股市公共利益界分及公共政策效果会有很大影响;本文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印花税率调整、上市公司巨量再融资与监管等公共政策的运用分析,探讨我国股市公共政策中政府有关部门利益、特殊利益集团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灿烂 《金卡工程》2010,14(9):102-102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对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破坏公序良俗的违法行为提起民事诉讼,将其交付法院审判的司法活动。诉之要旨是制裁民事违法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5.
沙琴 《金卡工程》2009,13(3):137-137
大部制改革的阻力问题之一就是现实的部门利益问题,本文将利益动力机制工具引入大部制改革研究,要将部门利益着实转化为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中行政征用的条件应当由立法明确规定;从我国国情出发,征用的前提为发生了突发事件,征用的目的只能限于公共利益,征用的决策主体限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而实施主体可做宽泛的规定,征用的对象包括财产性权利与劳务。  相似文献   

7.
赵如松 《中国外资》2008,(10):25-28
长期以来,我国在反倾销实践中往往过多地关注申述产业的单一产业利益,而未能意识到反倾销会涉及列出口商、进口商、国内申诉产业、消费者等多方当事人的利益,甚至会对社会福利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一国的反倾销立法中引入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原则贯穿于整个反倾销的立法和实践之中。本文中,笔者在提出有关公共利益的新概念,并对反倾销法引入公共利益的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我国反倾销立法中引入公共利益的原则和具体规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姜姗 《财会学习》2016,(6):193-195
目前中国正处在坚持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时刻。随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新一轮国企改革也将全面开始。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必然之势,此过程中需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将必触及国家利益、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多方利益。文章从国企改革中各方利益协调为切入点研究当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期为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与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9.
王传辉 《当代金融研究》2022,2022(1):111-125
“利益平衡说”被认为是知识产权法之基本原则或基本精神,旨在平衡权利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冲突,并以此解释知识产权法的制度构成。依自然法理论,知识产权之正当性因其自然获得性,相关权利与限制是确定权利的正当边界,维护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之社会契约。功利主义理论则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社会效用之必要工具,经由排他性权利及其限制来达至社会效用最大化。无论限制或保护权利均有可能产生对权利或社会效用的正面或负面作用。由此,利益平衡的二元价值目标论值得商榷。知识产权法的根本问题是以个人权利为导向还是以社会效用为终极价值之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创造统一、开放、透明、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开支,加强廉政建设,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新郑市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该中心目前已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使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进行简单的界定,提出"公共利益"为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需要,能够满足他们一定物质或者精神需求,为他们带来好处的那部分利益,并对我国有关"公共利益"相关规定进行总结,提出了公共利益的内涵为受益主体的多数性和不特定性、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均衡、公共利益的公共性并列举出了部分外延。  相似文献   

12.
王勇旗 《征信》2023,(4):31-35
公共利益可通过制定法律直接规定或运用利益衡量理论、价值判断等间接方式认定,是个人信息处理的正当性基础。个人信息为私益,个人信息保护本质上为私益保护,只有公共利益得到保障,私益保护才能实现,二者具有一致性。从公共利益角度处理个人信息,是指处理的个人信息涉及国家利益、为维护或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所必要等场景时,具有正当性,但处理时应秉持谦抑克制的态度,严格遵守比例原则,对信息主体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应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王倩 《时代金融》2009,(7X):152-154
重整制度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破产及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变迁而发展的,体现着破产立法理念从债权人保护本位向社会整体利益保护本位的转变。上述转变加速了破产立法的重心开始向债务人倾斜,对债务人法律地位的关注即成为破产法的价值追求之一。笔者拟从重整程序启动前、重整申请及重整进行时这三个方面,阐述对重整债务人的拯救与复兴。结尾进行总结:在重整制度中应进行利益平衡分析,综合考虑债务人的利益、债权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刘登 《投资与合作》2014,(3):333-333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做为建设用地。必然牵扯到集体土地上的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物的拆迁补偿。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问题迅速增长,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实利益和地方的安定团结。是当前热点的社会问题。征地拆迁引发的利益矛盾很容易引起农民不满情绪,政府行为公信力也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5.
时诚 《征信》2021,39(9):43-50
个人信用信息上具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既包括自然人的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固有利益,又涵盖了自然人的财产利益、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利益、公共利益等衍生利益.为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应当赋予自然人在特定场合中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控制权能,同时认可多元化的个人信用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我国应构建以《民法典》为基础、以《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16.
孙莉娜 《金卡工程》2010,14(8):221-221
利益平衡是著作权追求的价值目标,它通过限制著作权人权利,使公众对创造性作品的接近来维持"公共利益"。著作权限制可以划分为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和其他限制等。  相似文献   

17.
这次宪法修正案中有一项内容:“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河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尚宇代表注意到,对征收征用公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利益分配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社会成员利益关系的和谐。历史上,利益关系状况决定国家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今天,利益问题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紧密相连。公平处理社会利益问题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行土地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村用地,然后出让其使用权,将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等。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农地征用中,其利益时有得不到保护。因此,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农地征用制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方志平 《上海保险》2010,(5):15-17,40
一、保险利益的区分认定规则 保险合同的生效,除了需要具备一般合同生效的条件,譬如合同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合同标的不得违反强行法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外,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法定要件,即保险利益。保险利益的确认,是判定保险合同是否具备法律约束力的一项当然要求,它负载了避免将保险沦为赌博、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