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众筹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其中股权众筹却存在着不少争议,监管者对股权众筹的态度也不够明确,导致中国股权众筹平台大多采取"领投+跟投"的这种规避监管的模式.然而必须看到,股权众筹的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创业者与投资者两方面的力量会共同推动股权众筹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济南金融》2016,(5)
股权众筹作为互联网与金融"联姻"的产物,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福音,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股权众筹平台既承担了项目审核、发布及交易管理的工作,又承担了登记结算的职能,尚未建立专门的、具有公信力的股权登记托管平台,缺乏对融资企业的培训及辅导,使股权众筹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融资者也难以借助平台得到成长与发展。我国很多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具备开展上述业务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与股权众筹互联互通,由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众筹的登记结算、股权托管、上线审核、企业辅导等业务,使股权众筹平台回归到纯粹的互联网金融中介地位。 相似文献
5.
6.
马睿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22,(2):46-4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众筹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根据互联网众筹的特点和类别,分析了互联网众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管理风险、利率风险和平台安全风险.在研究他国监管法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互联网众筹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途径和建议,希望为我国的互联网众筹发展创建一个更加合理合法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房地产众筹发展情况、发展模式、交易结构以及具体案例。研究发现,房地产众筹在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但目前国内地房产众筹更多表现为短期融资和炒作行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众筹健康发展,要引导房地产众筹商业模式创新,在房地产众筹中适时引入信用增信。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众筹平台与企业家的声誉对预售众筹与股权众筹这两种众筹模式选择的影响及其经济机理,在发现众筹平台和企业家声誉对发起预售众筹与股权众筹的正向促进作用基础上,比较并提出了两种众筹模式的选择条件:(1)当产品质量较好而股权众筹投资者却并不偏好产品时,无论众筹平台声誉如何,预售众筹均占优,而企业家声誉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预售众筹的优势;(2)当股权众筹投资者偏好产品而启动资金需求小时,若平台声誉弱,起投门槛低的股权众筹占优,若平台声誉高,则预售众筹占优;(3)当股权众筹投资者偏好产品而启动资金需求大时,无论众筹平台与企业家声誉如何,起投门槛低的股权众筹均占优;(4)当股权众筹投资者偏好产品而启动资金需求适中时,若企业家声誉较弱且平台声誉较弱,股权众筹占优;若企业家声誉较弱且平台声誉较强,预售众筹占优;若企业家声誉较强时,无论平台声誉如何变化,股权众筹均占优。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首先概述了股权众筹的定义、意义和法律监管基本情况,之后以美国的《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和中国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从主体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具体从对项目融资人、投资人、众筹平台、第三方资金托管机构等相关规定和区别来分析,最后总结了美国《众筹法案》对我国股权众筹发展的启示,一是明确股权众筹平台的法律定性,二是推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建立,三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四是加强事后监管,健全资本市场执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工作基本完成,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新三板市场的构建方向逐渐明朗,一个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为顶层设计、以区域股权市场为基石的场外股权市场框架初步形成。本文从研究背景与市场现状入手,分析了区域股权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定位和合法性依据,提出区域股权市场的构建思路,从组织架构、业务范围、交易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区域股权市场的发展探索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正>区域性股权市场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后,区域性股权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目前,区域性股权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系统有序的市场生态初步成型,形成了以股权和私募可转债融资为抓手, 相似文献
13.
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融资模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需求,逐渐成为一种适合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融资方式。本文在界定众筹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两种主要众筹形式——商品众筹和股权众筹,并对两种融资模式进行了对比,进而对众筹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制度设计上未能因地制宜,大部分股权交易中心的融资和价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业务模式雷同,普遍处于实质亏损状态,难以发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初衷。市场的基本内涵就是交易,交易的目的在于投融资。加大区域性股权市场证券品种的供给,是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活力之源、发展之基,决定着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和交易功能的发挥。根据新《证券法》第九十八条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发行、转让提供场所和设施,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按照该条款规定,原则上,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资产支持证券、资产管理产品都具备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转让的合法性基础。为此,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贵州省工商联主席在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建议放开区域性股权市场证券品种的提案》,呼吁根据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新《证券法》修改《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扩大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范围,并为此提出五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5)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政策支持下,已基本形成了"一省一市场"的格局。首先对全国各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成立时间、注册资本、主要股东、挂牌企业数量、融资方式、融资金额、区域分布等进行了基本统计。进一步,分析认为区域性股权市场存在诸如监管主体过多、转板通道不畅、信息披露不健全、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最后,政策建议:政府层面应明确地方政府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者"角色,鼓励金融资源向区域资本市场聚集,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国企混改;市场层面应探索转板机制,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中介机构层面扩大对外交流与舆论宣传;运营机构应加强股权融资研究,创新金融产品,做实增值服务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要求。就我国目前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状况及其不足,结合美国、英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法律监管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市场监管主体、完善信息披露持续监督机制、强化与市场监管部门信息对接机制、创新风险预警监测识别机制、畅通企业转板长效机制等法律监管高质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和可操作性办法,以兹为我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18.
在经济理论中,股权溢价是有一定的合理范围的,当实际溢价超过理论最大值时,就会产生无法解释的谜.本文运用中国股市的实际收益率数据,使用广义矩法(GMM),来估计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和时间偏好系数,看是否在理论允许的合理范围之内.并利用中国股市1991-2007年的完整样本与样本分割相结合,对比不同时间段的股权溢价状况和估计的参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股权溢价仍然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各样本期变动很大. 相似文献
19.
《金融监管研究》2019,(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而金融改革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进展快速。然而,市场化改革还面临着市场交易不够活跃、资本流动性不足,以及产品风险难以定价等问题。本文以区域性股权市场为研究对象,选取企业经济附加值作为评价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基于自由资本模型均衡推导构建了资本跨区域流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资源配置效率与市场化运作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模型推导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加资本流动性是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而针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则表明,目前已到了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关键时期。鉴此,本文结合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发展现状,从制定适当的企业挂牌标准、试点推行做市商制度、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和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四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市场化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我国全面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对事件日之前的累积超常收益CA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股改预期带来的股价提前反应是累积超常收益显著异于零的原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股改中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