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有社会保障支出与消费水平关系实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将收入变量引入消费者最优理论模型并将农村与城镇经济分别加以考虑,改进并重构了社会保障支出与消费水平关系的计量模型。以该改进模型为基础,文章利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更加深入地研究了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与国内以往实证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在长期均衡中,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均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即挤进消费水平;其中,增加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这些结论为我国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支出政策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名 《中国外资》2012,(14):182
网络团购在2010年始诞生后出现井喷式发展,伴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网络团购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并发展至今面临转型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这一典型消费群体进行抽样调研,在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下研究参团消费水平中的消费"示范效应",并进行回归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消费者,团购网站和政府不同主体,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合理参团消费,进一步推动网络团购成为新兴的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5个省市城乡居民2004—2010年7年的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人均工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水平为例进行探讨,利用省际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对社会保障性年人均支出水平如何影响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二者进行了面板实证分析并且做出了对比性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水平较城镇居民依然差距较大,但是其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约为社会保障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程度的1.2倍,各地区之间、省市之间差异明显。该结论在有力模型论证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了近几年来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发展的轨迹及在内需拉动方面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范馨 《财政研究》2011,(5):43-46
金融危机以来,内需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医疗保险水平可能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Engle-Grange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社会医疗保险支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医疗保险支出之间存在(2,2)阶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社会医疗保险支出对消费水平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且在长期中,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将有力促进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消费支出水涨船高,"月光族"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大学生群体视角,结合互联网+,依托工行e校园平台,创新出"友小贷"金融服务品种,从其产品定位、功能、使用、收益、风险控制等分析其推广的可行性,解决大学生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大学生与金融部门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居民消费支出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带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是有所不同的。本文通过建立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模型,选取了1978年到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对财政支出不同项目影响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支出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带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是有所不同的.本文通过建立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模型,选取了1978年到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对财政支出不同项目影响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巨大,扩大内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对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巨大。通过VAR模型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深化是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变量变动时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具有较明显的时滞。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由其自身解释,农村金融深化因素在当期和下一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相对贡献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2010~2018年的数据,采用相对收入标准法精准测算各年度中等收入群体的分布和消费特征,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房价对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不同类型消费影响有显著差异;房贷支出占比对城镇中等收入家庭消费水平的中介效应显著;相较于城镇低、高收入家庭,房价收入比对中等收入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最后,从促进就业和稳定收入、保障消费时间的休假制度、形成促进消费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以提高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促进国内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0.
网络团购在2010年始诞生后出现井喷式发展,伴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网络团购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并发展至今面临转型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这一典型消费群体进行抽样调研,在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下研究参团消费水平中的消费“示范效应”,并进行回归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消费者,团购网站和政府不同主体,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合理参团消费,进一步推动网络团购成为新兴的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消费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是推动和引导社会生产的归结点和出发点。"十一五"以来,我省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陕西省生产总值构成中属于居民消费的部分仅仅只占30%,并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有效的拉动作用。所以本文着重通过对近几十年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以及在其消费生活中起较大作用的因素的分析,得出在居民消费过程中对居民消费支出有影响的因素,文章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提升我省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出适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1年10月对全国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为样本,通过构建Pr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满意度以及医疗保险推广方式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户籍、学校所在地区、专业、性别、年级、月平均生活费用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却不明显。研究为我国城乡医疗统筹、"全民医保"的政策实施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销售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水平有着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探寻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测算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利用价格信息引导农业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出发,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以牡丹江市1988年至2008年数据资料为例,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本文运用城乡分列时序数据实证分析价格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收入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外,以相应价格衡量的支出不确定也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各类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同且具有城乡差异性。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2005年至2012年地级市经济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存在耐久效应,并且对于当期可支配收入存在"过度敏感"。与此同时,实际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的总效应为收入效应,而非挤出效应。为了消除耐久品消费对于研究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是否存在习惯形成效应,实证结果不支持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存在习惯形成效应,并且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同样收到可支配收入影响以及实际利率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7.
陈敏  艾柯青 《时代金融》2015,(6):168-170,17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购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选择,尤其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现状做出全面的了解,从2013年10月至12月,选取陕西省5所高校的名大学生为样本,以发放问卷等实地调研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获取的原始资料,从网络消费支出,网络消费心理,网络消费支付方式、网络消费前景展望等四个方面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采用描述性统计与计量统计相结合,对未来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以及选择支付方式的偏好上做出方向性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严志勇 《中国外资》2011,(6):220-221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在此过程中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GDP快速增长的模式将一去不返,刺激居民增加消费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情况,找出居民消费率不高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的意义重大。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而利率和通胀水平也分别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基尼系数和人口结构则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其中基尼系数越高(即收入分配越不均),居民的消费倾向越低,而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占比越小,居民的消费倾向越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城乡消费差异的实证分析(一)变量的选择和数据说明。在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收入水平和消费价格的影响权重最大,因此本模型分别选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建立两组不同的ECM模型,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在此过程中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GDP快速增长的模式将一去不返,刺激居民增加消费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情况,找出居民消费率不高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的意义重大.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而利率和通胀水平也分别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基尼系数和人口结构则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其中基尼系数越高(即收入分配越不均),居民的消费倾向越低,而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占比越小,居民的消费倾向越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