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5~2010年125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利用更具微观基础的Lerner指数衡量银行竞争度,研究了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均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和"竞争度-脆弱性假说"。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度并不是导致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的原因。这些结论意味着,我国可以通过放松银行业进入管制来降低银行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同时,由于银行竞争度并不会影响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即使银行业竞争度上升,也不宜因此而出台加强银行业进入管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89组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系统研究了银行集中度和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和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过往文献所集中讨论的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最优的银行集中度区间(0.6,0.8],这一区间恰好位于样本均值附近,并向样本均值收敛;而当一国的银行集中度水平处于(0.8,0.9]时,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最低,极易发生银行危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最优的银行集中度区间内,银行业的产业结构能较好地在适度竞争和盈利之间获得平衡,而隐藏在"最优银行集中度之谜"背后的机制极有可能是"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3~2012年10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利用Lerner指数测算中国银行业竞争度,并考察银行竞争和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竞争度水平总体较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市场势力高于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银行市场势力呈现顺周期特征;样本期内商业银行盈利效率显著低于成本效率;银行市场势力的扩大阻碍了银行效率的提高,银行效率的改善促进了银行竞争度提升,银行竞争和银行效率之间存在稳健的内生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当前外资银行进入尚未给银行竞争带来显著影响;银行竞争度和集中度之间不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4-2009年金融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我国当前银行业市场集中率和HHI,并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经验标准和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标准,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在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之上,考虑可能影响银行绩效的相关因素,构造了一个非结构实证模型,分析验证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用人效率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等因素同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行业整体的角度看,我国银行业整体的市场绩效同市场集中度之间呈正向关系,即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其他变量,如规模经济和GDP增长率的共同影响下在我国银行业成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4家银行利润的HHI值与金融稳定等指标建立VAR模型,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稳定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呈正向相关性,但银行业迅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快将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从短期来看,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金融体系越稳定,并且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滞后现象。因此,本文认为竞争并不能促进金融稳定,相反,适度地提高银行体系的集中度,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为高度垄断竞争型市场,并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业的脆弱性现状.文章从规模不经济、非有效竞争、金融体制不完善等方面对处于垄断竞争型市场格局下的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我国银行体系在转轨经济条件下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下的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为高度垄断竞争型市场,并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业的脆弱性现状。文章从规模不经济、非有效竞争、金融体制不完善等方面对处于垄断竞争型市场格局下的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我国银行体系在转轨经济条件下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盛天翔  范从来 《金融研究》2020,480(6):114-132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或许会带来新变化,但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构建包含贷款技术和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提出金融科技、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关系假说。在此基础上,手工收集百度搜索指数数据,建立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相关的各省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并利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整个银行业体系,金融科技有助于促进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推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时,存在最优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银行业最优市场结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最优银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进一步丰富小微企业信贷理论,补充中国经验证据,为促进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乃至主权债务危机持续牵动着金融从业者的神经,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银行业竞争的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那么,市场竞争到底是有利于银行系统稳定还是不利于银行系统稳定?通过从特许权价值假说、竞争稳定假说以及市场竞争对银行稳定影响渠道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国17家商业银行2006-2017年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产生影响。当银行集中度较高时,银行集中度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间呈正向变动关系;但是反向关系存在于较低银行集中度时,临界点位于银行集中度为39.795%时。中小型银行的信贷增速较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更大。银行集中度越低意味着竞争程度越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越高。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集中、竞争与稳定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观点认为银行业的集中有助于系统的稳定,这导致众多国家采取各种监管政策来限制竞争。但是,对于银行系统的竞争与集中对稳定性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均给出模糊的结论。本文分析各种度量竞争与稳定的方法,并在对1990~2010年间有关竞争、集中与稳定性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银行微观特征、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三个层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根据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成果,以Lerner指数为银行竞争度的衡量指标,并采用SYS-GMM估计方法以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度较低,并且出现了波动下降,没有形成稳定均衡的垄断竞争结构;经营效率、业务多元化程度、资产质量和存款依存度与银行竞争度显著负相关;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越低,则商业银行竞争度越高;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差等外部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对商业银行竞争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4-2010平的我国银行业数据作为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研究样本.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分析,并且运用PR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分别考察了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程度及其变化,以期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亚洲八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市场竞争导致的银行集中与银行效率的理论:集中—结构效率论和集中—制度效率论。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与银行效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银行存款总额、私人贷款总额与银行效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所以,集中—结构效率论成立。在加入制度变量后,银行集中度与银行效率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制度变量不显著,不支持集中—制度效率论。所以,提高银行效率必须从银行业务调整,努力创造竞争的环境,以提高银行集中度,从而提高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银行治理是银行业发展的核心,银行治理的漏洞一旦扩散,会大幅度提高银行风险、动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甚至打击实体经济。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贷款质量是衡量银行风险的关键指标,是政策监管的核心。本文对中国74家上市银行和非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4年年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的风险越低;政府控股有助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的风险越低;最后,境外投资者持股的银行风险水平低于非境外持股的银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12家商业银行2003-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经济效率和规模效率、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以及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三者关系做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论是:我国银行业的经济效率和规模效率逐步提高,市场结构状况明显改良,竞争程度加剧;改制上市后的银行绩效显著改善。但是关于银行业的结构、效率与绩效关系的"传统的SCP假说"、"相对市场力量假说"、"X效率结构假说"、"规模效率结构假说"在我国均不成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银行集中度对于宏观经济和三次产业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越高,外在冲击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弱;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控制银行集中度后,金融发展因素不再显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银行集中度越高,企业的长短期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小。高银行集中度对于企业信贷的抑制提供了银行集中度减缓外在冲击对于经济波动影响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大永  张志伟 《金融研究》2019,466(4):111-129
针对文献中有关银行业竞争与效率之间关系的争论,本文采用我国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数据做了进一步的探索。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计算银行效率水平,并利用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分支许可证信息构建区域竞争指数,从而考察区域银行业竞争程度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印证了竞争程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效率,但竞争度对农村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更大。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中的竞争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过度的竞争会对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效率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区域性银行跨区经营行为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竞争会影响区域性银行跨区经营决策,进而改变其经营效率。具体来讲,当区域性商业银行在银行竞争程度更高的地区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时,银行效率提高的更多。本文结果对相关文献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并为我国区域银行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容易出"故障",其根源在于其内在的脆弱性。脆弱性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银行以致金融和经济危机。从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着笔,重点分析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程度、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舒缓建议,并运用VAR模型就众多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对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阐述影响我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因素构成及其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模拟出我国银行业的季度脆弱性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刘华  卢孔标 《南方金融》2006,(11):54-56
本文在回顾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引进外资银行的历史及相关理论实证研究中发现,外资银行已经成为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部门中的现实的竞争力景,外资银行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体系的影响,也从提升一国银行部门的信息披露和监管水平,提高到银行业务的溢出效应,再进一步上升至改善一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增强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等宏观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