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5~2010年125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利用更具微观基础的Lerner指数衡量银行竞争度,研究了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均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和"竞争度-脆弱性假说"。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度并不是导致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的原因。这些结论意味着,我国可以通过放松银行业进入管制来降低银行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同时,由于银行竞争度并不会影响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即使银行业竞争度上升,也不宜因此而出台加强银行业进入管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有关国际资本流动和一国资本帐户开放的理论研究都表明,在理想的状况下容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将给所有的国家带来福利的增加。所以目前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们都相信所有的国家最终都应当向资本流动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银行问题和银行危机又开始大量出现,而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问题似乎更为严重。这就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是带头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问题来迎接资本自由流动这一挑战的。那么,一个国家在银行体系未能足够完善时就开放其资本帐户,任由国际资本(特别是流动性非常强的短期资本)自由流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相似文献
3.
4.
当前,金融体系日益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使金融中介(银行)关系型融资方式面临资本市场保持距离型融资方式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对关系型融资方式以及对金融体系演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一个产业组织模型中,分析了全能银行制度下竞争对关系型融资和金融体系演进的影响,并提出了金融体系设计的整体观点。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竞争程度与稳定性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理论热点。本文基于对既有文献的梳理讨论了相关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一是竞争性测度指标,强调非结构性指标;二是竞争与稳定相关性,总结出5种关系;三是基于Beck(2008)对相关实证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延伸分析。 相似文献
6.
7.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服务的中坚,尤其在我国金融业一直是商业银行主导。所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及稳定性对我国在深化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维护金融业的稳定性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研究了分别用勒纳指数和Z值指数来测量银行业竞争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武汉金融》2016,(6)
本文从银行微观特征、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三个层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根据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成果,以Lerner指数为银行竞争度的衡量指标,并采用SYS-GMM估计方法以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度较低,并且出现了波动下降,没有形成稳定均衡的垄断竞争结构;经营效率、业务多元化程度、资产质量和存款依存度与银行竞争度显著负相关;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越低,则商业银行竞争度越高;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差等外部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对商业银行竞争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在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银行部门的资金来源继续保持稳定,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较低。对于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需建立综合宏观审慎框架以衡量并管理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亟需明确对于影子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等机构的监管法规以防范和管理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18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数据验证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是研究也表明银行规模的上升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因此提高银行之间规模的对称性,既可以加强市场竞争,也可以提高银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资金流动、国际金融整合与经济增长——基于新兴市场国家面板数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尝试检验东欧、东亚和拉丁美洲三大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资金流动方向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近来众所关切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问题。实证结果显示:东欧国家收入水平与金融深化程度仍然偏低,但随着发展程度提高,未来将由资金流入转为流出。东亚国家或地区的超额外汇储备、贸易顺差与资金流出,被指控为造成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若能够持续金融深化的努力,资金可能回流并使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现象得以缓解。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宏观经济、金融和政策变量,对于资金流动方向并无决定性影响,但宏观经济政策仍是决定资金流入能否有助于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年度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与银行竞争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竞争度的提升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所受融资约束的程度越大,银行竞争度提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强;提升企业内部现金流水平将有助于减轻银行竞争度下降所带来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企业规模越小、管理费用率越低、成长性越好的企业,银行竞争度的提升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的金融生力军,村镇银行的出现填补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空白,发挥着“毛细血管”的重要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逐渐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但受制于自身定位与地域性等因素,其风险防控短板也日益凸显。本文从村镇银行安全性与盈利性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四川省辖区53家村镇银行2016-2021年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村镇银行贷款集中度、贷款质量与收益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为其长期良性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金融模式大致可分为‘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类型,我国金融业目前正处在金融深化、战略构架的关键时期,围绕金融模式选择这个大议题,国际、国内有诸多不同观点和声音,本文就此展开综述和分析,试图就此问题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一、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风险此起彼伏一个相当长时期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不断产生很大风险,并发生过多次有较大影响的银行危机。例如,墨西哥在94—95年曾发生较严重危机,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由1994年底的9%上升到1995年的12%,当局先后介入了6家发生严重问题的银行, 相似文献
18.
功能金融理论认为,金融体系具有便利清算和支付、聚集和分配资源以及分散风险的功能。一个稳定和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通过有效发挥这三大核心功能,能够极大地促进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根据该理论,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金融体系上述三大功能的发挥程度来判断其稳定性和效率性。大量实证资料表明。我国金融体系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储蓄,便利各种交易的清算和支付。但是其储蓄一投资转化率低下,资源配置功能弱化,风险分散和转移能力不高。因此,应在提高投资转化率、创新金融工具和技术、建立高效融资平台、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选取A股上市的三家城商行数据,就其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负相关,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正相关;城市商业银行的控制层级对银行绩效有正向影响,资产负债率对银行绩效有负向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和城商行规模与其绩效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