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经典理论。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在其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迁理论中认为,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其资源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来突破。土地、劳动这类初始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及其供给弹性的不同,在要素市场上表现为它们相对价格的差异。相对价格的差别会诱导出节约相对稀缺而价格相对高昂的资源的技术变迁,以缓解供给缺乏弹性的稀缺资源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限制。劳动供给缺乏弹性或劳动相对于土地价格昂贵,会诱导出节约劳动的机械技术进步;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或土地相对于劳动价格高昂,则会诱导…  相似文献   

2.
计划、市场和中国农民的粮食供给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中国农民的粮食供给行为,究竟是主要受市场价格调节,还是主要受国家收购价格调节,对此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在中国对粮食采取定量收购的体制下,是市场价格调节着粮食生产。决定农民自己生产还是从市场上购买粮食来完成交售任务的,仅仅是自己的个别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与计划牌价毫无关系。低价定量收购的效果,只是让农民负担了一种相当于牌市差价的定额税,实际起调节作用的还是市场价格。这种观点虽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却很难为大多数人的实际感受所认同。假如粮食供给果真只受市价调节,那么在计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动而灵活及时地变动。价格反映了资源稀缺的程度。当某种资源短缺.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上升。价格上升,增加了供给.减少了需求.最终使供求平衡,反之.当某种资源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下降。价格下降,减少了供给,增加了需求.最终也使供求平衡,所以.只要让价格自由浮动,价格就可以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效地调节供求。  相似文献   

4.
罗叶 《经济纵横》1992,(5):33-36
<正> 农产品价格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广大实际工作者和农民关注的焦点.近来,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呼声日高.本文试图就农产品价格偏低或偏高对我国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影响,运用比较利益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原则和思路作一探讨.一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价格问题.我国农产品价格问题的现状是,农产品价格偏低,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过去,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的产量和农产品的价格。现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已不是单方面农产品及其价格的人为提升问题,而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农民负担过重、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产品价格回升慢、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投资不足等,都是制约  相似文献   

6.
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总需求严重不足。除了刺激总需求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措施是优化供给。 优化供给,一方面可以消除供给中的低效供给和无效供给,使相对过剩中的供给虚假成分降低,通过纯洁供给而改变需求不足,调整供给与需求失调关系;另一方面,优化后的供给可以引起新的需求,带动需求增加,从而实现刺激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对乙醇发展对我国玉米生产和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料乙醇发展可能会促进农业生产,并不会危及粮食安全.可以通过限制价格这个措施就能动态掌握好燃料乙醇发展规模,从而使其发展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燃料乙醇的发展可能会刺激玉米需求量的增长、玉米价格的上升,从而导致国际贸易的下滑,进一步有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失去可靠的玉米供给市场,加剧供求紧张的趋势,但近期内不会影响到我国玉米供给未来重点发展非粮乙醇.  相似文献   

8.
乔榛  焦方义  李楠 《经济研究》2006,41(7):73-82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科学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不足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体制改革滞后,制度因素并未为技术创新提供内在动力支持。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创新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体系、构建农业科研成果需求动力机制,可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
需求管理主要调节经济主体的购买力,使经济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属短期调节手段;供给管理主要调节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供给结构,改变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可用于短期或长期调节。当前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既有周期性特征,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带来的趋势性问题,凯恩斯的短期刺激政策很难奏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认识上的理论升华,也是当前经济形势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需要在劳动力、资本、创新和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相似文献   

11.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然而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理解尚不一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的分析仅仅反映交换领域关系,抽象掉了社会生产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注重研究供求背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西方经济学认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资源配置似乎都是在交换领域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认为供求关系只能"调节"价格而不是"决定"价格,市场经济中的真实经济关系是价值决定价格,同时又调节供求关系,进而实现资源配置。西方经济学宏观领域研究的供求分析只是总量问题,并不区分个量与总量在性质上的差别,更没有认识到数量背后深层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认为社会再生产在"数量"的背后还包括了结构和比例问题。其重要启示在于:认识供给侧不能停留在交换领域的供给数量,而是要深入生产领域的生产端;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忽视需求侧;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质量法则"。  相似文献   

12.
欧盟各国除了受共同农业政策保护外,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农业基础设施、市场营销、财政金融、农业科技等各个方面保护本国农业,促进农产品供需平衡。1.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支持农业生产。欧盟国家除了利用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刺激农业生产外,还通过补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落后地区农业的发展。法国一个关于畜牧业的法令规定,改建或新建畜舍可以获得2.5万~4万法郎的一次性补贴。2.在市场营销环节保持农产品供需平衡。法国是欧盟主要的粮食生产国,法国粮食营销的主要渠道是合作社,合作社中约占法国商业性粮食储备量的75%…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劳动价值论和古典—马克思增长分配曲线为理论基础, 以古典—马克思工业时代、新古典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资源配置的框架从单一变量到双元变量,同质性劳动拓展为异质性劳动,交换价值的形成从外生到内生的三层递进分析发现,时代的演进是供给侧根据不同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来破除需求侧制约的过程。主要结论有三个。第一,市场条件是引发供给侧变化的主导变量。从古典—马克思工业时代到新古典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市场条件正从超额需求转向饱和需求,这种结构变化决定了交换价值将取代使用价值成为资源配置的关键方式。第二,在新古典交换价值偏向型逻辑下,供给侧主要依靠价格这一量的外在形式指导生产,然而随着饱和需求的出现,价格越来越难以解决外生于生产环节的事后资源配置风险。第三,互联网是偏向事前交换价值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有效将供给侧的认知性劳动内生化于价值决定过程,提前解决供给对象、供给内容和供给数量的精准认知,破除 供给侧价格对需求侧快速变化响应滞后的制约。当前互联网对传统业态的颠覆式冲击已经彰显互联网认知性劳动超越工业时代的价格进行资源配置的趋势,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深刻理解这一时代变迁,摆脱单纯以价格等技术参数为先导的传统西方工业经济资源配置束缚;回归劳动价值论,加快释放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认知性劳动活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稳定生产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当前及未来几年国内玉米供给及潜在需求形势的判断,认为中国玉米长期供不足需的局面不会改变、玉米供需缺口不容忽视。文章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积极性、缓解未来玉米供需缺口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1)玉米价格对农户玉米生产行为影响显著,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玉米市场价格;(2)不同信贷来源农户的玉米生产行为不同,国家应创新支农信贷产品,保障生产资金供应;(3)农资价格并不必然对农户玉米生产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调控农资价格需与其他政策配合实施;(4)农户玉米生产中的风险规避因素明显,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是保持粮食生产长期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典型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开始从供给制约转变为需求制约,当前迫切需要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宁夏南部山区作为我国典型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单一是经济落后的突出表现。必须破除单纯追求粮食区域产需平衡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一、宁夏南部山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价格信息的引导、生产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经过20多年来的调整,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得到一定发展。 …  相似文献   

16.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处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将为制造业、中国经济未来的行稳致远、健康活力发挥重要作用。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的两大基本概念。供求规律实质是社会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供给与需求相互制约而不断调整变化的规律。在市场的作用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灵活地调节供求关系。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当需求旺盛时,需求刺激供给;当需求不足时,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
互动机制及共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金融市场的实际汇率、真实利率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农业劳动力成本等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通货膨胀通过农民的存粮行为、投资的促进、汇率传导三种机制影响农产品价格水平;而在刘易斯转折点出现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通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一渠道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并且影响程度持续上升。本文对这些假说进行了理论分析后使用VAR模型进行经验研究,提出需求面的因素是价格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供给面的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应减少金融市场的扭曲程度,提升真实利率和人民币币值以抑制通货膨胀;在供给方面应改进农业的投入和生产模式,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同时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稳定国内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为缓解价格矛盾,在第二步利改税中,我国建立了以产品税为主体的新税收体系。这种用税收杠杆部分代替价格杠杆的措施,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调节经济生活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而这些消极的东西本身就属于用税收杠杆代替价格杠杆发挥作用的各种制约因素。1.运用税收杠杆调节因价格不合理产生的企业利差,可能出现流通领域的逆向调节。由于税收具有直接分配企业利润的职能,因价格不合理造成的企业不合理利差是可以通过税收杠杆进行调节的。仅仅从分配角度看,用税收杠杆代替价格杠杆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二者的调节方向是一致的。但是,通过提高产品税率调低某种产品的利润,必然会抑制这种产品的供给。如果把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结合起来考虑,不准看出,只有对那些一方面价大利高、另一方面又供过于求的产品,通过提高税率所产生的双重调节作用才都是积极的,它既  相似文献   

19.
农业的深层危机来源于农民和土地。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大量耕地被占用;伴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程度低、以女性为主的特点导致农业生产技术利用率低,单位面积产量低;土地质量的下降又进一步制约着农产品产量增长。然而,在农产品市场供给降低的同时,人口消费、饲料消耗、工业用粮的增长却使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龚泽宇 《经济师》1995,(12):55-55
当前农业资金投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龚泽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证农业投入的持续稳步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而且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有效供给和农民的收入。当前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农业资金投入问题,建立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